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急性期4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浆IL-6、IL-8与TNF-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HIE患儿(HIE组)生后1、3、7 d外周血IL-6、IL-8与TNF-α的变化,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组患儿在生后1、3d血浆IL-6明显降低[分别为(52.3±24.5)ng/L比(80.1±28.6)ng/L和(56.9±28.5)ng/L比(78.6±28.9)ng/L],而IL-8与TNF-α明显升高[分别为IL-8:(0.68±0.23)ng/L比(0.47±0.13)ng/L和(0.63±0.22)ng/L比(0.40±0.16)ng/L,TNF-α:(1.17±0.30)ng/L比(0.91±0.30)ng/L和(1.14±0.29)ng/L比(0.96±0.34)ng/L],P<0.01或<0.05.结论 IL-6、IL-8与TNF-α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窒息后HIE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TNF-α、IL-1β和IL-18的变化及其与HIE临床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2例HIE患儿及3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TNF-α、IL-1β和IL-18的水平。结果:①HIE组血清TNF-α、IL-1β和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中度HIE组血清TNF-α、IL-1β和IL-18均显著高于轻度HIE组(P<0.01),重度HIE组血清TNF-α、IL-1β和IL-18均显著高于中度HIE组(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TNF-α、IL-1β和IL-18水平的升高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HIE临床分度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血清学炎症反应指标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医院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设为试验组,无明确感染或潜伏期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组,另外收集同期年龄、疾病谱相仿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病原菌情况,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学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确定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结果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79例培养出细菌,阳性率为98.75%(79/80),共培养分离病原体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占70.19%,革兰阳性菌29株占27.88%,真菌1株占0.96%,其他1例占0.96%;试验组患者血清PCT、CRP分别为(0.73±0.21)μg/L、(0.84±0.34)mg/L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分别为(0.53±0.14)pg/ml、(0.59±0.15)pg/ml、(0.57±0.13)pg/ml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应首选革兰阴性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血清CRP、PCT及炎性因子的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MV)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68例MV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MV治疗48 h后是否并发VAP,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5)与对照组(n=53)。对2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为早产儿、有无原发性肺疾病、Apgar评分、MV治疗时间、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白细胞介素(IL)-6与-8水平等,以及VAP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成组t检验与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对MV新生儿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日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KY2021010)。结果 (1)MV新生儿VAP发生率为22.1%(15/68)。采集研究组15例发生VAP新生儿支气管分泌物,共培养出16株致病菌株中,14株(87.50%)为革...  相似文献   

6.
宋星宇  胡起波  许忠  潘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58-175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IL-8和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具有完整资料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IL-8和TNF-α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和TNF-α能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8和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与HIE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HIE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IL-8、TNF-α水平,HIE患儿经治疗后复查血清IL-8、TNF-α。结果HIE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恢复期血清IL-8、TNF-α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L-8、TNF-α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其水平变化与HIE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肺泡巨噬细胞(AM)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择115例COPD患者和5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期COPD59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5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和AM中自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IL-32、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胶体金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IL-32、IFN-γ和CRP含量均明显增高,IL-4、IL-10和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释放除IL—1β和IL-32以外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与血清中-致;稳定期COPD组患者IL-6和CRP含量明显增高,IL—10月铂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炎性因子变化均元明显差异,而AM释放除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与血清中-致。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除IL-4、IL-10和IL-18含量明显低于稳定期COPD组,其余炎性因子均较高,同时这种变化趋势也体现在AM释放的除IL-1β和IL-32以外的炎性因子中。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和AM中的促炎性细胞水平均增高,抗炎性因子降低,而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状态较低,呈现出低水平的抗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儿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NICU收治并进行机械通气(MV)的80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并发 NVAP,将其分为NVAP组(n=20)和非 NVAP组(n=60)。两组患儿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分析 NICU患儿的 NVAP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NVAP 的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80例患儿 NVAP发生率为41.7‰。胎龄、MV治疗时间为 N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66,95%CI(0.149~0.844),P=0.026;OR=1.051,95%CI(1.008~1.090),P=0.020],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血浆为 NVAP的保护因素[OR=0.048,95%CI(0.004~0.653),P=0.023;OR=0.071,95%CI(0.008~0.628),P=0.017]。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8/26,69.2%),其中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0.8%,8/26)、肺炎克雷伯杆菌(15.4%,4/26)、大肠埃希菌(11.5%,3/26), NVAP组患儿存在多重感染,均为合并真菌感染(23.1%,6/26)。NVAP 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非 NVA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2,P=0.006;t=3.656,P=0.000),但两组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结论 NICU收治患儿的 NVAP 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耐药率较高。需提高临床医师对 NVAP 的防治意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治 NVA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照病情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40例)和轻症组(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儿童IL-1、IL-6、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儿童IL-1为(15.24±3.81)pg/ml、IL-6为(20.98±2.97)ng/L、TNF-α为(24.95±1.56)ng/L IFN-γ为(26.81±2.64)p/ml。重症组与轻症组在急性期的各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在恢复期的各因子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中IL-1、IL-6、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能够预测患儿的病情程度,同时可对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每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α-干扰素(IFN-α)的水平。结果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病情越重,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越高,而IL-2,IFN-α水平越低。结论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与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损伤和修复以及病毒的复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有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20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4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这14种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插气管天数(OR=32.438)、插气管次数(OR=5.841)、吸痰次数(OR=2.734)、住院天数(OR=5.373)、肺透明膜病(OR=2.475)等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插气管天数、插气管次数、吸痰次数、住院天数、肺透明膜病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亦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在FS的众多发病机制中,炎性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IL)-1,-6,-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与小儿FS密切相关。笔者拟就炎性细胞因子与小儿F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率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 对本院NICU病儿确诊385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行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不同机械通时间的VAP发生率及病原菌与耐药情况.结果 确诊385例VAP,其中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376例,其细菌培养阳性率62.5%(235/376例),其中机械通气〈5 d者细菌培养阳性率56.3%(160/284例);≥5 d者细菌培养阳性率81.5%(75/92例).C-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G+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其病原菌对头孢唑啉、苯唑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青霉素、红霉素普遍耐药.G+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多粘菌素E、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有关.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是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几乎头孢类、青霉素类及红霉素对其病原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多粘菌素E、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8例急性期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毒性心肌炎组)和40例同期儿外科住院患儿(对照组)血清MIF、IL-6及TNF-α含量,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血清MIF、IL-6及TNF-α含量[(59.15 ±25.35)、(68.52±12.78)、(85.31±34.18)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78±12.06)、(28.75±16.03)、(52.91±14.39) ng/L](P< 0.01);CK-MB [(46.74±23.89)U/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19.23±11.56) U/L](P< 0.01).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MIF、IL-6、TNF-0与CK-MB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0.63、0.69,P<0.05).结论 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MIF、IL-6及TNF-α可能参与了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其检测可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禁食、制酸、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2次/d,共5 d.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UTI组IL-6、IL-8和TNF-α下降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UTI组痊愈率65.4%(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9,26)(P<0.01);UTI组痊愈率+显效率为92.3%(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0/26)(P<0.01).结论 UT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IL-6、IL-8、TNF-α的分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急性PQ中毒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SD雄性大鼠随即分成正常对照组(20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PQ染毒组(80只,腹腔注射PQ 25mg/kg).PQ组于染毒后6h及1、3、7 d处死,正常对照组于处理后1d处死,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含量,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PQ染毒组大鼠肾组织早期病理表现为充血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染毒组在不同时间点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死亡大鼠肾组织细胞核固缩、细胞结构溶解等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染毒组大鼠6 h和1、3、7 d时IL-2水平分别为(2.16±0.65)、(2.95±1.02)、(3.05±1.12)、(2.21±0.62)μg/L,IL-6分别为(62.5±8.6)、(85.6±13.5)、(90.3±15.6)、(65.3±9.1)ng/ml,TNF-α分别为(1.95±0.53)、(2.86±0.92)、(3.15±1.02)、(2.06±0.71)μg/L,与对照组[IL-2:(1.71±0.45)μg/L,IL-6(38.2±7.5)ng/ml,TNF-α(1.22±0.32)μg/L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PQ中毒大鼠血清中TNF-α、IL-2、IL-6水平明显升高,均参与PQ急性中毒肾损伤的致病过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inflammatory factor in lung tissue of acute paraquat (PQ) poisoned rats. Methods hundred SD rats were randomized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NC group, n= 10 )and the PQ group (n=80).The 1 ml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onc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PQ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25 mg/kg 1% PQ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PQ induced renal injury. At six hours,at the first,the third and the seventh day the PQ group were sacrificed,while at the first day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acrificed. The level of normal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α), interleukin -2 (IL-2), IL-6 in serum of rats were detected. Meanwhil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renal were examined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Results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an earlier,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edema clearly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Q exposure of serum TNF-α, IL-2, IL-6, the level at each time point were elevated. PQ treated group 6 h and 1,3, 7 d when the IL-2 levels were (2.16±0.65), (2.95±1.02), (3.05±1.12), (2.21±0.62)μg/L, IL-6 were (62.5±8.6), (85.6±13.5), (90.3±15.6), (65.3±9.1)ng/ml, TNF-α were (1.95±0.53), (2.86±0.92), (3.15±1.02),(2.06 ±0.71 )μg/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acute PQ poisoning serum TNF-α, IL-2, IL-6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oth early and lat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volved in PQ poisoning the pathogenesis of renal inju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百草枯高剂量染毒组(120mg/kg)、中剂量染毒组(60mg/kg)、低剂量染毒组(30 mo/kg),分为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8、24、72 h各剂量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增加,24、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增加。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因子的水平也逐渐增加,存在一定的线性趋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动态的变化。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炎症细胞因子与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炎时炎症细胞因子发挥重要作用,即免疫保护、免疫调节及免疫病理。每一种细胞因子随肺炎的病原及细胞因子的本身浓度不同而产生各自不同的作用。白介素-1β可能与感染的严重性有关,白介素-6反应机体的应激程度,白介素-8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到炎症局部并参与肺炎的致病过程,与肺炎的严重性有关。另外,肺部低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a有助于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高浓度时发挥内分泌作用,可致机体的损害,这为肺炎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索与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9例妇科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TNF-α、IL-6、IL-8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妇科良性肿瘤组(P<0.01),其中尤以卵巢癌增高最为明显,其次为子宫内膜癌和滋养细胞肿瘤。结论:说明TNF-α、IL-6、IL-8和IL-10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