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章勇  刘雅清 《江西医药》2010,45(5):423-424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小肠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教训。结果本组68例,58例术前明确诊断,5例术中确诊。68例全部予手术治疗。治愈65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小肠破裂的症状体征,应用腹腔穿刺术及各项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尽早手术治疗,是成功治疗小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65例进行研究,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临床症状及体征观察、B超检查和CT检查等早期诊断,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5例患者躔过我院诊断和治疗之后,62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处理后痊愈,1例患者由于脑挫伤导致死亡。结叠论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的有效性,是治愈外伤性小肠破裂,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后小肠破裂手术治疗106例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06例腹部创伤小肠破裂手术治疗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小肠破裂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及时诊断,手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曹汉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99-2100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早期粘连肠梗阻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常见症状和体征,积极应用各种腹腔穿刺技术,并结合X线、B型超声、CT等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外伤导致的小肠破例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以及预后效果。结果全部106例患者中104例治愈,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7例、肠瘘3例、不完全粘连性肠梗阻2例;2例患者由于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掌握外伤性小肠破裂后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表现,通过必要的检查相互联合可提高诊断率,早期急诊手术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彻底的腹腔探查与冲洗、术后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本院从1996-2006年间收治的8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85例小肠破裂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改变,确定诊断的依据。单纯修补30例,肠部分切除49例,修补加肠减压6例,8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对外伤性小肠破裂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修补和肠部分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邓科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25-125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8例,术前明确诊断62例,有6例在剖腹探查术中才明确诊断,68例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6例,术前明确诊断69例,有7例在剖腹探查术中才明确诊断,76例均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闭合性小肠破裂4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76.6%,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23.8%。全组病例治愈,6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片有助于闭合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腹腔穿刺是诊断小肠破裂的重要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小肠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海涛  李成华 《淮海医药》2004,22(6):463-46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行探查手术76例,死亡2例。行单纯缝合修补60例,部分小肠切除加吻合术16例,合并结肠损伤,依损伤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方式,同时处理其他合并伤。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缺乏特异症状,术前确诊尚有一定难度,诊断性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诊断不明时,密切注意腹痛、腹部体征变化。掌握剖腹探查时机。伴有合并伤时,要注意小肠的探查,防止漏诊、误诊。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率50%,腹腔透析的阳性率为45.5%,B超的阳性率62.5%。结论早期诊断可提高小肠破裂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强  赵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21-122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的关系.结果 诊断性腹腔穿刺率63.3%,腹腔透视的阳性率为40%,B超的阳性率51.4%.结论 早期诊断可提高小肠破裂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郭春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54-1955
目的: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6月~2009年4月收治121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21例中急性腹膜炎89例,占74%;膈下游离气体12例,占10%;腹穿及腹腔灌洗阳性16例,占13%;剖腹探查术中确诊4例,占3%.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细致的外科手术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3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术后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肠瘘1例。结论掌握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熟练应用腹腔穿刺技术,结合X线、B超检查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4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小肠破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闭合性小肠破裂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闭合性小肠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均行手术治疗,42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3例,出血1例,肠瘘1例.结论 早期诊断,剖腹探查指征的把握与及时发现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闭合性小肠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破裂延迟性诊断成功性救治的经验。方法:对本科近期收治的2例小肠破裂的病史、治疗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结果:2例小肠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已平稳,近期均康复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和手术是关键,同时注意术后监护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闭合性外伤性小肠破裂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率(入院即明确诊断)71%(20/28),行单纯肠修补22例。肠部分切除吻合6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死亡,均治愈。结论小肠破裂腹部症状有时不明显,准确诊断有赖于:①要想到并发小肠破裂的可能;②连续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 6例创伤致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6 6例均经手术治疗 ,治愈 6 2例 ,死亡 4例 ,其中单纯小肠破裂死亡 1例 ,死亡率 2 .0 8% ,合并伤死亡 3例 ,死亡率 16 .6 6 %。结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对其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特别是对合并伤的正确处理是降低外伤性小肠破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波  张富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63-3264
目的:探讨外伤致闭合性小肠破裂迅速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闭合性小肠破裂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73例,治愈率96%,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决定生命安危的关键,延误诊断、延迟手术将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