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内占位病变的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官内占位病变的疾病谱.方法将88例阴道超声检查(TVS)提示宫内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官腔镜检查(HS),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88例官内占位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45例(51.14%,45/88),子宫内膜增生33例(37.50%,33/88),子宫肌瘤6例(6.82%,6/88),子宫内膜癌4例(4.55%,4/88).HS对官内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高于TVS[98.86%(87/88)比92.05%(81/88),P< 0.01].结论官内占位病变的疾病谱中子宫内膜息肉最为常见,其次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相对较少,子宫内膜癌最少.HS结合病变直视下活检是诊断官内占位病变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8-129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B超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绝经后出现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肌瘤2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为100.0%,非器质性病变、宫腔内良性病变分别为78.1%、60.9%。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准确度为87.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检查准确度为96.3%、100.0%、100.0%,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检查准确度为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77例,均行经阴道彩超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经阴道彩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 经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确诊70例,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增生1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8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彩超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增生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癌5例.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相比,经阴道彩超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1%(73/77),76.62%(59/77)和90.91%(70/77).经阴道彩超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11.32± 4.17),(8.85±3.42),(9.32±1.97),(20.78±9.48) mm比(3.16±1.0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均无血流信号,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管阻力指数分别为0.61±0.01,0.68±0.04,0.41±0.0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良性病变[(20.78±9.48) mm比(8.96±5.42) mm],血管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变(0.41±0.02比0.7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价值高,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筛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2例于2012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四医院,绝经1年以上无症状但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部分患者可疑部位活检,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结果102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4~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20例(43.48%)、良性病变25例(54.3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2.17%),子宫内膜癌0例(0.00%)。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5例(8.93%)、良性病变46例(82.14%)、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5.36%)、子宫内膜癌2例(3.57%)。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但是对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潜在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建议进一步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TVCDS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VCDS检查的符合率,比较不同病变类型的TVCDS检查结果和图像表现。结果TVCDS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92.68%、91.67%。与子宫内膜癌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阻力更高,宫腔积液比例更低(P<0.05);与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血流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0 mm比例均更高(P<0.05)。结论TVCDS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准确判断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7.
刘娇  乔丽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100-110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超声影像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子宫内膜超声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其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其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27例,符合诊断率72.97%,50~59岁年龄段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及诊断性刮宫前重要的筛查方法,对临床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特征,为子宫内膜癌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诊刮或手术后子宫内膜、子宫肌瘤病理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无异常阴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子宫内膜恶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病理各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生育期与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病理各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率高于生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异常阴道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比率增加,异常阴道出血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绝经过渡期易发生病理改变并出现子宫内膜癌率高于生育期。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息肉漏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有蒂突向宫腔,由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1]>.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阴道流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523例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根据其宫腔镜检查病理结果,分析其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结果 52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24例(4.6%)、子宫内膜息肉268例(51.2%)、子宫内膜炎44例(8. 4%)、粘膜下子宫肌瘤16例(3.1%)、宫腔粘连53例(10.1%)、良性子宫内膜增生89例(17.0%)、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13(2.5%)、子宫内膜癌16例(3.1%)。BMI≥25、有阴道出血或排液症状、内膜厚度≥10m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重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必要的宫腔镜检查及早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同时减少无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有创操作,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属于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早期正确的超声鉴别诊断,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手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属于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早期正确的超声鉴别诊断,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手段具有特殊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病因及诊治价值。方法:对19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其中30例行病灶摘除或电切术,切下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病检)。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炎46例(23.71%),子宫内膜息肉38例(19.59%),子宫内膜单纯增生36例(18.56%),萎缩性子宫内膜26例(13.40%),子宫黏膜下肌瘤20例(10.3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8.25%),宫内节育器(IUD)嵌顿6例(3.09%),子宫内膜癌6例(3.09%)。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变所致子宫出血无一例复发。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多为良性病变,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准确可靠,部分患者同时行病灶摘除或电切术,减少开腹手术的创伤。  相似文献   

15.
渠秋芝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96-2896
目的 总结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绝经妇女,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与诊治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宫内膜样腺癌占90.00%;肌层浸润程度分类发现多数浸润程度达到1/2以上,且与其他浸润级别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病理分期中ⅠB期比例达到41.67%,明显高于其他分期,差异显著(P<0.05).58例(96.67%)有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症状,阴道流血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临床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病变,预后较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影响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阴道不规则性地流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 TVS)、宫腔镜( HS)及TVS联合HS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306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包括内膜癌12例(3.92%),内膜增生59例(19.28%),内膜息肉73例(23.86%),粘膜下肌瘤44例(14.38%),正常118例(38.57%)。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灵敏度(96.28%)、特异度(88.98%)、阳性预测值(93.30%)、阴性预测值(93.75%)和诊断符合率(93.46%)均最高,其次为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则最低。阴道超声、宫腔镜、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周期性内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9.791、10.489、14.902,均P<0.05),其中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测阳性率均最高,3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和粘膜下肌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667、3.036,均P>0.05)。非绝经组和绝经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不同,绝经组子宫内膜癌构成比显著高于非绝经组(χ2=108.524,P<0.05),而正常周期性内膜显著低于非绝经组(χ2=5.337,P<0.05),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485、0.420、0.538,均P>0.05)。结论 TVS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要检查方法,对于可疑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肌瘤的患者可结合宫腔镜检查,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对6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E2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E2值,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SH、L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72.7%和69.6%.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并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对 6 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 E2 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 E2 值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FSH、L 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 ( P<0 .0 5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 72 .7%和 6 9.6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并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8年9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并经宫腔镜手术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取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特征,不同绝经时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特征多表现为绝经1年及以上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经妇科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厚度≥5 mm。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诱发出血原因主要以子宫良性病变为主,占69. 55%,其次是子宫内膜癌,占24. 55%。不同绝经时间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年龄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既往糖尿病史、既往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65岁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病因,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及绝经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积极予以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 0 1 3年8月-2 0 1 5年9月期间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 0 0例,对患者均采取阴道彩超诊断,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与诊断性刮宫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比较,准确率为9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子宫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无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其血流指数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