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时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一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及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前的过渡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技术成熟。在非心脏的外科手术患者中合并有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者,在围手术期可因为麻醉、药物及手术的影响。加重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是麻醉医师参与局麻患者的监测和(或)对接受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在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以提供一个安静、无痛的手术环境[1]。眼科多数在局部麻醉和患者完全清醒状态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在患者眼部对精神刺激较大,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并发感染的危险增加,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本组拟采用MAC与常规局部麻醉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以评价该技术在眼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艳  张俊 《贵州医药》2008,32(3):255-256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病人的血压比原血压水平升高30mmHg以上[1]。高血压增加了麻醉、手术的风险,尤其可增加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2]。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3个典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将围术期  相似文献   

4.
106例心动过缓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06例心动过缓的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根据心血管系统异常程度,有20例麻醉前放置临时起搏器,选用全麻;其余86例未放置起搏器,选择硬膜外加全麻,测定诱导后10分钟,切皮时,拔管时BP、HR、SpO以及围手术期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诱导后10分钟BP均下降明显,未安起搏器86例患者中,有26例心率低于60次/分,需要给阿托品提高心率,其中5例给阿托品2mg无效,改给麻黄素后心率上升>60次/分,1例心率<50次/分,给阿托品、麻黄素无效,停手术,次日放置临时起搏器后顺利完成手术,拔管时患者BP、HR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术前可视病情安置临时起搏器,并选用全麻或硬膜外加全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镇痛,减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局麻下治疗应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效果。方法36例患者在改变抗凝治疗方案后,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无张力疝修补。结果局麻行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未出现栓塞及显性出血事件。结论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在局麻下行疝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宽、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疝治疗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疝修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高龄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资料,以分析、总结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合理的麻醉处理措施。结果 38例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异常波动23例、心率减慢13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22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波动11例、心率减慢9例,术后出现室性期前收缩5例、低钾血症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患者因持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心血管病患者手术麻醉风险性较高,术前合理的麻醉风险评估、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保障麻醉成功、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在外科择期手术及急诊手术中由于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使得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日益受到重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程度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预后,因为住院环境的因素,对手术恐惧而出现的心理紧张,以及创伤、麻醉等因素的刺激,而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使血糖难以控制[1],加重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使手术中发生危险及术后伤口不愈合、感染等发生率都大大高于健康人.因此,严格控制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糖是保障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临时起搏器对于心动过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动过缓患者32例,于患者的右侧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处进行穿刺,并留置导管放入临时起搏器。观察32例患者在应用临时起搏器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记录并分析。结果 32例心动过缓患者的临时起搏器均植入成功,患者均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和急性期。结论对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对于患者的病情的缓解有良性作用,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的监测,为临床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6年3月~2011年8月的415例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15~20 min心电图变化.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15例,行阿托品试验阳性121例,阴性294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中装起搏器24例,其中〉60岁15例,21例装临时起搏器,3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更是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药物试验,是主要方法之一,可初步诊断术前心动过缓患者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指导临床术前是否安装起搏器,保证手术过程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器一般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对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经常有些患有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拉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心脏骤停。手术时应用临时起搏器可降低手术风险。本次研究对51位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了临时起搏器,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1术前用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1.1选择原则在给患者选择麻醉方式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方法 6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在全麻下完成。记录颈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脑卒中及术前、术后1、2、3 d的肌钙蛋白T的浓度。结果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术后血压多偏高,需要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2所有患者肌钙蛋白T的浓度均未超过0.1μg/L。结论全身麻醉下术中控制性升压对于术前ASA分级Ⅱ~Ⅲ级,无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围术期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安全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13.
快速流程(fast track,FT)是一种应用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多模式管理医疗流程[1].通过临床护理实践,FT的应用可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改善其术后康复速度,减轻恐惧紧张心情和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舒适度增加,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并有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FT在我院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呼吸和脑血管疾病,导致围术期麻醉风险大大增加[1],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麻醉术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安全,处理在此阶段内出现的并发症.笔者对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中起搏器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非心脏手术SSS患者围术期麻醉和手术资料。结果使用永久起搏器者22例( P组),恢复顺利,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选择临时起搏器者23例( T组),术中起搏器未激活11例,5例合并房颤的患者均激活起搏器,年龄大于65岁患者激活起搏器7例;未放置起搏器13例( N组),6例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不平稳,术后第4天死亡1例。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T组未激活临时起搏器11例,N组血液动力学平稳8例。结论SSS患者合并高龄、房颤和有大出血可能的手术术前应该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器,并维持到术后渡过危险期;对于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可在严密监测,备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下实施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有节律地收缩,以维持血液循环。心脏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各种形式的心率失常,最常见的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前即有严重心率失常的患者,一般在术中埋置起搏导线,以备术后药物治疗无效时安置临时起搏器。本文即对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及观察护理进行阐述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0例,为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医院心胸外科所做心脏手术术后应用临时起搏器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28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58岁,平…  相似文献   

18.
张斌 《黑龙江医药》2011,24(3):477-478
目的:重视气管肿瘤切除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总结两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过程.结果:围麻醉期处理合理、安全,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的正确评估,麻醉插管方法的正确选用,术中、术后加强监护等围麻醉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蒋国兵 《北方药学》2013,(10):151-151
老年人胆石症往往伴有心、肺、肝等器官疾病,加上对麻醉、手术耐受性差,增加了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的困难,较一般胆石症患者有更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因此,重视老年人胆石症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老年胆石症患者的并存病、麻醉与手术及术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王淑萍 《中国药业》2013,(23):76-77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后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围手术期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加术后未苏醒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和体位护理,并对患者术中和术后突发情况给予应急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60 min时的血氧饱和度和OAAS意识评分、术后不良麻醉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不同护理后试验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0 min时的血氧饱和度和OAAS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基础上,结合呼吸道护理和体位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苏醒和恢复术前生命体征水平,同时能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