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庆雄 《现代保健》2012,(11):78-79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二尖瓣脱垂并伴有中度以上的反流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1例。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病变部位,二尖瓣的解剖定位采用Carpentier命名法,将前叶分为A1、A2及A3,后叶分为P1、P2及P3,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术后即刻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本组21例共30处病变部位,28处病变部位与术中所见相符,2处为TEE未发现。18例1次性手术实施成功,2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再次行成形术,最终获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改行二尖瓣人工瓣置换术。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判断病变部位、术后即刻评价成形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矫治二尖瓣前叶脱垂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缘对缘”技术基础上的腱索转移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病例共18例,先行脱垂部位前叶与相应部位后叶的“缘对缘”缝合,矩形切下缝合处的后叶,连同相应的腱索、乳头肌,转移至前叶.再行后叶成形,完成瓣膜成形手术.所有患者出院前和半年后随访时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因术后第3天出现二尖瓣前叶穿孔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手术,血红蛋白尿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给予对症处理,其余1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瓣口面积2.8~4.8(3.78±0.52) cm2,均无明显反流,反流面积(0.45±0.22) cm,左房径术前(48.26±11.12) mm,术后(37.57±9.56) mm(P= 0.028);左室舒张末径术前(61.43±8.24) mm,术后(42.35±10.79) mm(P=0.008).结论 “缘对缘”技术基础上的腱索转移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操作简单,可以取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 选择48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瓣膜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15例,Ⅳ级5例.其中双支病变13例,多支病变35例,二尖瓣病变11例,主动脉病变10例,联合瓣膜病变2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在主动脉一次阻断下或心脏复苏后完成.11例二尖瓣反流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37例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其他同期手术:行室壁瘤切除术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8例.结果 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其中死亡1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282 h,平均(70.5±12.6)h.ICU停留时间4~42 d,平均(5.6±23)d.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发生心房纤颤11例,院内肺部感染2例.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出院的4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发作.随访中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26例,Ⅲ级3例,而且随访中未发现瓣周漏等人工瓣相关并发症,亦未发生与抗凝相关的出血、血栓或栓塞等事件.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详细的术前检查、充分的心肌保护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34例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双瓣膜替换术的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De Vega成形术15例、Kay成形术8例、Carpentier成形环植入术11例.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再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34例患者中17例无反流,15例轻度反流,仅有2例中度反流,无重度反流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为Ⅰ~Ⅱ级.结论 双瓣膜替换术同期矫治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恢复,术后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自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二尖瓣并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e plasty,MVP)19例为MVP组,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49例为MV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结局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P组手术方法采用彻底清除赘生物后,行瓣膜穿孔直接修补5例,心包修补5例,人工腱索5例(前叶3例,后叶2例),前叶三角形或楔形切除2例,后叶三角形或楔形切除9例,全组均植入二尖瓣成形环。MVR组植入机械瓣28例,生物瓣21例;手术后两组各死亡1例,MVP组死因呼吸衰竭,MVR组死因顽固性人工瓣心内膜炎;MVP组术中心脏复跳后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显示15例无明显返流,3例轻度返流,1例轻中度返流,1例中度以上返流重新转流行MVR术;MVP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MVR组(P<0.05);术后MVR组失访2例,共64例(MVP18例,MVR46例)进入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5±25.6)个月,MVP组无二次手术,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轻度返流4例,轻中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1例;MVR组1例因瓣周漏二次手术,术后痊愈出院,余无死亡,无重大心血管事件。结论选择性应用MVP治疗IE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安全可行,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毕秋香 《药物与人》2014,(2S):40-4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并测定心功能。结果: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依次为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及瓣叶,少数累及二尖瓣前组腱索及前组乳头肌,病变特点为瓣环、瓣叶回声增强、增厚,活动僵硬;随着病程进展,瓣膜区可出现返流、狭窄,造成心脏结构改变及心脏功能受损,其中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患病率较高。结论:超声显像能实时了解瓣膜退行性变,确定病变部位、程度、判断有无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以及了解心脏功能情况,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管道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评价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辅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瓣周反流发生情况,并分别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判断瓣周反流发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40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中,38例一次手术成功,4例患者合并瓣周反流,2例程度轻微,2例中重度瓣周反流患者需要给予行瓣周漏修补术,占5.0%,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瓣周反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总的准确度,可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所有结果显著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实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为医生提供病变住置及其周围结构的更加可靠信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瓣周反流的及时发现,降低二次开胸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驰 《医疗装备》2021,(7):26-2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医院接受诊疗的18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患者的年龄、超声征象、疾病类型及瓣膜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反流程度。结果80岁以上患者的占比高于80岁以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大多靠近主动脉管壁,位于瓣叶基底部,瓣膜游离缘无明显粘连,二尖瓣钙化主要累及瓣膜;主动脉瓣病变(66.11%)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28.33%),其余类型病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2.78%~5.56%);患者大多会出现瓣膜功能障碍,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反映瓣膜钙化及反流情况,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后即刻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6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在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主动脉瓣环内径及钙化斑块情况,计算主动脉瓣内直径;观察并记录心脏收缩功能情况,血管内血栓、钙化及钙化斑块大小情况;术后观察人工瓣膜是否成功,重点分析心脏收缩、血容量及瓣膜闭合等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瓣膜及心功能情况,分析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HVR术后即刻评估的价值。结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检查检测的主动脉瓣环内径及钙化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患者存在生物瓣瓣叶脱垂及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情况,为在机体应力状态下人工瓣膜对合不良影响瓣叶功能,遂均更换相同型号瓣膜,更换后瓣环内反流消失。16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平均跨膜压差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2,t=32.784,t=22.583;P<0.001)。所有患者均完成HVR,其中6例患者(生物瓣瓣叶脱垂1例、缝线勒住生物瓣瓣脚1例、拆除后离体检测碟片运动无异常的主动脉瓣机械瓣关闭不全1例、机械瓣碟片启闭不灵活且经调整碟片方向仍无改善的二尖瓣3例)更换新的人工瓣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院内死亡。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HVR术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及时确定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协助判断内源性因素并给予及时补救,有助于为提高手术有效保障,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真实性评估,有效提高HV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体心包材料二尖瓣环成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材料行二尖瓣环成形术48例.Carpentier分型:Ⅰ型5例,Ⅱ型41例,Ⅲ型2例.瓣叶及瓣下结构成形包括后叶四边形切除30例,瓣叶修补7例,腱索转移4例,“缘对缘”技术2例,人工腱索3例.伴随手术包括主动脉瓣替换1例,三尖瓣成形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冠状动脉肌桥松解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1例.自体心包条的长度为(51.9 ±2.8)cm.术后随访15~96(62.2 ±21.3)个月.采用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1±1.3) mm vs(58.6±1.7)mm,t=12.85,P<0.01]、左心房内径[(38.0±1.4)mm vs (50.6±1.6) mm,t=9.58,P<0.01]明显缩小.全组早期术后无明显反流.术后30 d内死亡1例.远期无死亡,术后发生脑梗死1例,远期出现中度反流1例.无溶血并发症,无再次手术.结论 自体心包材料二尖瓣环成形是一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耐久性可、心功能维护好、廉价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洛阳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术前及术后心功能进行检查。结果:30例患儿术后2个月二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左右径、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2个月患儿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且术后患儿的心功能改善显著优于术前(Z=-4.215,P=0.000)。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8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Wilkins超声二尖瓣形态学评分将191例≤8分者归入A组,93例>8分者归为B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Inoue球囊法行PBMV.对PBMV成功者术后进行至少48个月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PBMV成功率为97.9%(187/191),显著高于B组的92.5%(8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4.31±4.79)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5.42±5.14) mm Hg]、跨瓣压差[(9.18±4.66) mm Hg比(10.21±4.38) mm Hg]、肺动脉收缩压[(26.21±8.76) mm Hg比(32.04±9.58)mmHg]及二尖瓣口面积[(1.01±0.16)cm2比(1.21±0.18) 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PBMV成功的273例患者术后均完成48~92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随访末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随访末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2.91±5.00) mm Hg比(15.17±5.14) mmHg]、跨瓣压差[(7.26±4.58) mm Hg比(9.63±4.22)mmHg]、肺动脉收缩压[(20.54±7.68) mm Hg比(29.11±8.53)mm Hg]及二尖瓣口面积[(0.92±0.15) cm2比(1.09±0.18)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期间32例出现再狭窄(11.7%,32/273),其中A组再狭窄率为8.0%(15/187),显著低于B组的19.8%(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程度是决定PBMV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以Wilkins超声二尖瓣形态学评分为评价标准,评分低者的PBMV成功率较高,且术后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应用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的退行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患者105例.其中,单纯人工腱索移植25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67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 1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术前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置入l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9~21 (14±4)d.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1.4%(96/105).随访3个月至5年.96例随访患者中,l例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94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74例,Ⅱ级20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92例,轻度反流2例,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恰当的手术技巧,同时做好术中成形效果的评估和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是提高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病变并发急性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 对3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二尖瓣病变并发急性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接受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14例(二尖瓣成形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0例(二尖瓣置换组).结果 二尖瓣置换组有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二尖瓣成形组有1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于术后1个月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期间,二尖瓣成形组术后1年和5年生存分别为13、12例,二尖瓣置换组分别为16、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病变并发急性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6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左室增大(直径≥50 mm)的患者,其中施行"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32例(研究组),行剪除二尖瓣及腱索的瓣膜置换手术32例(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两组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2~14个月,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术后2周、术后6个月LVED[(49.6±33.3)、(46.9±38.6)mm]小于对照组[(61.4±34.6)、(57.6±29.8)mm](P<0.05),同时LVEF[(55±20)%、(59±25)%]高于对照组[(50±19)%、(51±21)%](P<0.05).结论 "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较剪除二尖瓣及腱索的瓣膜置换手术更有助于提高左室功能和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在置换二尖瓣的同时施行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初步探讨这一新术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18例(治疗组),在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施行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同期18例(对照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施行De Vega环缩术.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显示右心房横径、右心室横径、三尖瓣反流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瓣膜成形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心脏受累情况及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cardiography,UCG)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后转归的评估.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者治疗前后的UCG特征及心电图(eletrocardiography,ECG)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UCG的改变.结果72例患者中,ECG异常者45例(占62.5%),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24例(占33%);治疗前UCG异常者72例(占100%),其中68例(占9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以左室扩大多见,65例(占90.3%).72例患者均有心瓣膜受累(占100%),其中二尖瓣受累67例(占93%),主动脉瓣受累27例(占37.5%).二尖瓣受累超声表现为二尖瓣增厚,瓣口狭窄及瓣口返流,各瓣膜口返流以二尖瓣口返流最多见,61例(占93%).部分患者出现左心功能降低及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治疗后UCG复查,绝大部分病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形态改变恢复正常,返流征像消失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UCG诊断房室大小的敏感性优于ECG,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心瓣膜受累特征是二尖瓣轻度狭窄并瓣口返流,UCG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具有指导治疗及对治疗后追踪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 16 8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 ,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 16 8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12 6例 ,主动脉置换术 (AVR) 2 2例 ,双瓣置换术 (DVR) 2 0例 ,术中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 16例 ,保留全瓣 7例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行Devega成形术2 8例 ,Kay成形术 4例。结果 早期死亡 10例 ,死亡率 6 . 0 % ,其中MVR、AVR、DVR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5 . 6 % (7/ 12 6 ) ,4 . 5 % (1/ 2 2 ) ,10 % (2 / 2 0 ) ,晚期死亡 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 ,完善的心肌保护 ,采用保留瓣膜装置和三尖瓣成形外科技术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可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