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和分析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未触及睾丸的隐睾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对18例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18例隐睾患儿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17例在腹腔镜下行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1例确诊为睾丸缺如.术后患儿睾丸下降均位于阴囊底部,无复发.17例B超随访6±12个月,睾丸位于阴囊底,B超观察睾丸血运正常,无萎缩、回缩、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 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对小儿未触及睾丸的隐睾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未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9,(10):1485-1487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区隐睾分别应用腹股沟横行小切口及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因小儿腹股沟区隐睾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术后第5天时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 56%(7/45),对照组22. 22%(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腹股沟区隐睾患儿而言,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有创伤小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方法:本组选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收入院的隐睾患儿58例,患儿年龄2~10岁,平均4.3岁,病变部位右侧35例,左侧20例,双侧3例,临床类型:腹股沟管型55例,管外型3例,并发明显腹股沟斜疝5例,鞘膜积液4例.术前曾用激素治疗10例,上述58例患儿均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对58例患儿术后均进行随访,术后阴囊发育且睾丸有较明显增大,睾丸完全位于阴囊内有48例;术后阴囊发育良好,睾丸位于阴囊内但大小无明显变化有8例;术后睾丸发生萎缩有2例。结论: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术治疗隐睾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锋  蔡林浩 《医疗装备》2022,(19):79-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睾丸下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隐睾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腹腔镜手术组(30例)与腹股沟切口组(30例)。腹腔镜手术组采取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股沟切口组采取腹股沟切口入路睾丸下降固定术,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睾丸发育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股沟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股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腹腔镜手术组儿童行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腹股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股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患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睾丸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对腹腔内睾丸的治疗。方法经腹直肌外侧缘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经腹切口治疗腹腔内隐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腹腔内隐睾建议行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对激素治疗无效者,1岁以后应行睾丸固定术治疗。本文仅就笔者所在医院在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位于腹股沟部的隐睾患儿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高位隐睾的治疗作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指出临床上使用腹腔镜治疗高位隐睾,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明显减少睾丸萎缩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13侧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5 侧睾丸行腹内高位离断精索血管,6个月后再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睾丸缺如2侧,睾丸发育不良、腹内睾丸切除2侧。术中探查睾丸后改直视下睾丸下降4侧。结果:二期手术的5个睾丸、一期手术的4个睾丸均没有回缩、没有萎缩。结论:使用腹腔镜治疗高位隐睾,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2005年及自1990年~2004年共诊治隐睾患者78例.年龄最大24岁,其中7岁以上28例;3~7岁44例;3岁以前手术患者仅6例.除2例未查到睾丸的患者外(拒绝探查手术),其余患者均行睾丸肉膜外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患者睾丸均位置良好,较前发育明显好转,未发现有恶变患者.  相似文献   

9.
隐睾也称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手术中最早的适应证.腹腔镜已应用于高位隐睾的探查和治疗,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采用分期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对10例(13侧)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明州 《现代保健》2011,(27):166-16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8例高位隐睾患者施行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睾丸下降固定后体积均有明显增大,因较开放手术精索游离充分,故术后未见明显睾丸回缩现象,同时避免了大切口瘢痕明显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隐睾探查治疗术对高位隐睾患者有着良好的手术适应证,有切口小,恢复快,探查彻底,游离充分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颖  盖龙 《中国校医》2014,28(3):223-224
目的总结对隐睾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黑龙江省医院隐睾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均接受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2组手术并发症发现,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护患满意率发现,B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睾患者应加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0年2月对18例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应用微型腹腔镜行隐睾探查、下降固定术及内环口关闭术。结果16例镜下降松解精索、下降固定睾丸,1例转腹股沟切口下降固定睾丸,1例镜下行睾丸切除术。18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结扎。术后恢复良好,无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隐睾探查及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隐睾病人的治疗早已有定论:即在出生后2岁以内(有些作者主张提前到1岁以内)进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并一致认为即使在1岁以内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也免不了术后睾丸回缩、萎缩、及日后不育症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隐睾病人的年龄一般均超过2岁或更大。本文对大年龄隐睾症的定义、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院2 0 0 0~2 0 0 3年共收治隐睾病人78例,年龄>8岁3 5例,占44 8%,其中2 5例明确出现时睾丸在阴囊内,双侧隐睾占63 5 %。3 5例分为两组:A组2 1例,双侧15例,单侧6例,共3 6个病睾,首选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sing -hormone…  相似文献   

14.
目前睾丸下降肉膜裘内固定术为治疗隐睾及回缩睾的首选术式,传统手术切口为腹股沟切口加阴囊切口,笔者2006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阴囊单切口入路行睾丸下降肉膜囊固定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Fowler-Stephens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疗效。方法:采用Fowler-Stephens术治疗11例14侧高位隐睾患者,其中双侧隐睾3例,单侧8例。结果:随访12个月,术后睾丸位置满意,无萎缩。术后1、6、12个月各行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睾丸血供正常。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不要广泛解剖精索,精索血管的切断必须在输精管与精索血管分叉以上,避免损伤输精管血管。  相似文献   

16.
隐睾手术影响性功能吗吉林铁路中心医院主任医师钱万江一般隐睾手术包括睾丸下降固定术和发育不全睾丸切除术。如果对侧睾丸发育正常,全身其他器官、神经血管发育正常的话,一般不会因手术而影响性功能。如果原来双侧睾丸均发育较差,第二性征发育不健全,则术后性功能不...  相似文献   

17.
睾丸下降不全或隐睾是男性常见的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 ,隐睾有明显恶变倾向 ,大约 10 %的睾丸肿瘤起源于下降不全的睾丸。近 6年来我们收治 5例隐睾恶变者 ,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 ,均男性 ,平均年龄 35 6±9 7(2 8~ 5 2 )岁 ,发现下腹部肿块 3~ 36个月 ,平均 2 0个月 ,肿块均位于右下腹 ,伴有明显疼痛 2例 ,体检 4例右阴囊及腹股沟均未触及睾丸 ,1例双侧阴囊及腹股沟未触及睾丸 ,5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及CT扫描检查 ,肿瘤大小 5cm× 7cm× 6cm~ 15cm× 12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生精细胞的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隐睾下降固定后生精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雄性SD大鼠(22日龄)随机分为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右侧隐睾模型。术后12天将隐睾组大鼠随机分为隐睾对照组和隐睾固定组,建立隐睾下降固定模型。术后第24天脱颈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生精上皮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睾丸组织eNOS、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隐睾对照组血清中NO浓度、NOS活性以及生精细胞凋亡率最高,隐睾固定组则高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隐睾固定组中eNOS和iNOS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睾丸生精上皮中仅有eNOS和iNOS的弱表达,而隐睾固定组生精上皮中两者均有较强表达。结论: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的改善与生精细胞凋亡减少有关。NO是隐睾下降及固定后生精细胞仍过度凋亡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未触及睾丸的隐睾病例的临床处理(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触及睾丸的隐睾病例的临床处理有其特殊性,目前尚无简单可靠的方法诊断睾丸的存在,HCG激发试验阳性可判断双侧高位隐睾患儿存在睾丸,阴性则不能排除睾丸的发育不良和萎缩;手术探查仍是目前首选的临床处理方法。合并鞘状突未闭的隐睾患者同侧必定存在睾丸。为阐明隐睾病的治疗方法,特总结1986年到1998年间203例隐睾病儿中的31例(1527%)共36侧未触及睾丸的隐睾病例的临床处理。1 临床资料31例中双侧5例,单侧26例(左侧10例,右侧16例),共36侧。外生殖器均呈男性形态,经门诊、留医及麻醉成功后检查摸不到睾丸。年龄为12个月至14岁,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20.
隐睾症是小儿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数通过手术能够降至阴囊,而对于高位隐睾来说则手术难度较大,我院自1996年~2004年间采用保留睾丸引带-精索血管低位切断-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高位隐睾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