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髓基质细胞、细胞间基质(ECM)、血管神经等构成了骨髓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由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成分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和自我更新的重要场所。骨髓基质细胞在造血调控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很多益气补血类中药均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或者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黏附而发挥作用。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筛选法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芪注射液干预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态,有突起;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细胞器丰富,如粗面内质网、分泌小泡、线粒体等。黄芪注射液质量浓度为400和600 mg/L时可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P < 0.05),且两种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00 mg/L黄芪注射液可增加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能够增强基质细胞的黏附性,对造血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细胞分化受到细胞自发信号和周围环境的调控。体内的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形成了复杂的微环境,而微环境对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和前体细胞的存活、分化、增殖和迁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的造血过程发生在骨髓腔中,造血细胞与其周围环境始终呈动态变化过程。在骨髓腔中的稳态下,大部分造血细胞都是以一种凝集态的方式存在,这就是造血干细胞球,而这种凝集态的改变是以作为细胞微环境的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为前提,直到发生造血干细胞在骨髓腔中迁移并到血流中循环。同样,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凝集态也是以一种球状体的形式存在,只是在分布形式及动员条件与造血干细胞球有所不同,本文就干细胞在骨髓中的这种凝集态形式骨髓细胞球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是一切血细胞的最原始细胞。通过体外纯化、扩增来获得大量的、纯度较高的、增殖能力强的造血干细胞,并使之向某一方向定向分化,已日渐成为目前骨髓移植中,造血干细胞来源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实验采用提前在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微环境,即依靠细胞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或通过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即使在没有任何细胞因子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亦可存活较长时间。为进一步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层对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中…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 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造血微环境主要通过细胞-细胞、细胞-可溶性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3种模式对造血干细胞进行调控。目的:针对细胞-细胞、细胞-可溶性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3种模式调控过程中的几类信号通路和分子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分别以“Niche,HSC,VCAM-1,VLA-4,TPO,MPL,ECM,Integrin,N-cadherin,ANG-1,Tie2,ECM,VLA-5,Jagged-1,Notch,CXCL12,CXCR4,SCF,Kit,BMPs/TGF-β,TGF-βR,IFNα,IFNαR”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英文数据库。通过阅读摘要,初步了解文献的大致内容,排除与本文无关或重复性研究以及观点陈旧的文献,共保留8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骨内膜表面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细胞及骨髓腔内某些或某类未知的细胞或小分子,参与构成特化的造血干细胞微环境。造血干细胞驻留在造血微环境内并受其调控维持相对稳态。这一稳定状态的维持需要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相互接触,并通过存在于细胞-细胞间黏附、细胞间可溶性细胞因子、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分子通路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分子例如Pten、骨桥蛋白来进行调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在白血病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长期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检测SCL基因的表达.结果 SCL表达于绝大多数CML、AML、C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中,部分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也表达SCL基因.结论 SCL可能与白血病和正常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T细胞初期分化和粘附分子和田胜也·他所有的血细胞,包括T细胞在内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是通过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局部环境,即所谓“造血微小环境”来维持的。造血微小环境可以说是基质细胞和由它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基质组成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组织创伤愈合,然而有关两者与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及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背部制作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1,2,10,50 μg/L)。注射14 d后观察并记录大鼠皮肤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创面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分布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 μg/L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的数量最多,创伤修复效果最好。同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能够调节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在创面的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质量浓度为10 μg/L时,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最高。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10 μg/L)能够更好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从而促进皮肤创伤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骨髓分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被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历史很长,早在1867年,在实验室中给动物静脉注射一种不溶性染料,结果在动物损伤远端的部位发现含有染料的细胞,包括炎症细胞和与纤维合成有关的成纤维细胞,并认为这些细胞来自骨髓。这是最早提出骨髓具有造血以外功能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