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施治为祖国医学之精髓,中医之特色。而症状之辨识,又是辨证施治之依据,乃为诊病之首务,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诸内必形诸外”正说明外在的症状乃内部病变之表现。因此,临床辨识症状之真伪,又为医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识其真者方能探其本,若误伪为真,就难免步入歧途。《伤寒论》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因此,口苦咽干之症,向被视为少阳经之主证。但临床是否一见口苦咽干即认定少阳经证而投以小柴胡汤?问题在于“口苦咽干”症之真伪。笔者临证常发现某些患者之口苦咽干乃因于鼻窦炎、鼻塞等鼻部炎症,致使夜间睡觉时呼吸不畅,只好借助于口的呼吸,难免引起口苦咽干。此时当治鼻  相似文献   

2.
“咽痒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李介鸣老师说:“感冒热退,仍有咽痒咳嗽,是风邪未除的表现。”针对风邪不除之理,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常以散风清热之法为主治疗此症,效果良好,现结合病案将个人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经常见到的主诉症状之一 ,祖国医学称之为“梅核气” ,即“梅核气者 ,塞碍于咽喉之间 ,咯不出 ,咽不下 ,如梅核之状也”。在临床上常泛指除疼痛之外的各种异常感觉 ,如球塞感、蚁行感、烧灼感、黏着感等 ,常诉空咽时症状明显 ,饮水、进食反感觉通畅。笔者就精神因素引起的咽异感症 ,结合食管钡透及心理治疗 ,同时辅以中、西药物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男 48例 ,女 78例 ;年龄 2 8~72岁 ,平均 3 9.4岁 ;病程 1个月~ 3年。12 6例患者中 ,球塞感 68例 ,黏着感 3 1例 ,蚁…  相似文献   

4.
“咽中异物感”是喉科病人常见的症状,多数患者咽喉腔检查、食道钡透或食道镜检查、化验等均无异常。仅在临床上表现咽中阻塞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吞咽无妨碍,并胸闷、心烦、太息、易怒,患者十分痛苦。患病率在咽喉疾病中占40~50%,是一种功能性无器质改变的疾病。其病因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祖国医学叫“梅核气”,亦称“癔核”,现代医学称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咽部感觉异常”。女性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5.
八味利咽煎治疗慢性咽炎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方八味利咽煎治疗慢性咽炎患者 1 0 8例 ,经服药 2 0~ 3 0剂 ,结果46例痊愈 (自觉症状及咽壁淋巴滤泡消失 ) ;3 2例显效 (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淋巴滤泡缩小或减少 ) ;1 8例有效 (自觉症状减轻 ,淋巴滤泡存在 ) ;1 2例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变 )。本病属中医“喉痹”、“梅核气”范畴 ,治疗不外乎养阴清热、消肿散结、化痰利咽。八味利咽煎中 ,乌梅配甘草酸甘化阴 ,清虚热而生津 ;猫爪草、玄参、法半夏化痰软坚散结 ;升麻、威灵仙一升一降 ;桔梗利咽 ,使“肺胃门户”之咽喉气机通畅 ,则喉痹可消八味利咽煎治疗慢性咽炎108…  相似文献   

6.
唐旭 《养生月刊》2005,26(1):26-26
“梅核气”是古代中医的一种病名,指患者的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似有一如梅核样的团块阻塞。咳之不去,咽之不下,发病机制是痰气交阻所致,故称。其实,从“梅核气”的临床症状看,相当于西医的咽异感症,是五官科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学中,慢性咳嗽归属于久咳、顽咳范畴,患者常症状反复,经久不愈,治疗上颇为棘手,是历代医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曾仲意教授在多年临床治疗久咳时发现,慢性咳嗽多伴有咽部症状,且咽痒、咽干常为咳嗽发作前的引动症状,临证治疗时在辨证诊治的前提下,以理气利咽贯穿治咳始终,顾护气机和咽喉这一肺之门户,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之“炙脔”,其“脔”字非禽畜兽肉之肉块,乃鱼肉块;鱼肉切成块状时,多含骨、刺,鲠卡于咽,确难吞吐,如是理解应符合此条经文之原意。作者对《金匮要略》所述“咽中如有炙脔”之证候及其他常见症状,以及治疗方药、针灸疗法等做了论述;对其遇情志刺激易再发之防治问题,作者提出了独特的认识与巩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异感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林 《四川中医》2002,20(3):68-68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咽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时的各种异常感觉,常表现为吞涎或空咽时有堵塞感,而进食反觉减轻或消失,饭后症状重新出现,检查咽喉多元异常,一般无疼痛,以女性居多,多发于40-50岁,祖国医学称之为“梅核气”,作者对150例咽异感症患者均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0.
咽炎中医称谓“喉痹”或“喉舞”,急性发作又称“喉风”。是临床常见病。我们自1984年以来拟沙参麦汤加减收治80例获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28,女52。年龄20~35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18年。辨证分型症状型(虚火上炎):由情志因素或炙(火尃)食物而诱发。症见:空咽或进食咽喉有阻塞感,早起粘痰,咽干、烧灼,伴胸闷气促,重则似有梅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故俗称“梅核气”。局部检查:可见咽、舌根部有散在,孤立的小淋巴泸泡,不充血,粘膜色泽正常,血管分布清晰。苔薄白舌  相似文献   

11.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咽部症状之一 ,多指除器质性病变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 ,如异物样梗塞感、吞咽不畅、压迫感、粘着感、蚁行感等 ,中医称之为“梅核气” ,以自觉咽中不适 ,如有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症状。本病以中年女性居多 ,且多为功能性 ,症状时轻时重 ,时有时无 ,情绪欠佳时症状明显 ,心情愉快时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自 1999年至今 ,本人采用针灸治疗此病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例门诊患者中 ,男 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6岁。1.2 治疗方法 :取人迎、天突、合谷穴等 ,每天治疗 1次 ,每次2 0分钟 ,7天为 1个疗程。佐以化痰利气解郁之半夏厚朴汤加减 ,同时给予患者详细解释 ,解除其精神负担 ,消除其焦虑情绪 ,并辅以镇静、抗焦虑药物治疗。2 结 果2 .1 疗效标准 :显效 :经 1个疗程治疗后 ,患者咽异感症状全部消失 ;好转 :经 1~ 2个疗程治疗后 ,患者咽异感症状基本消失 ,偶伴梗塞感 ;无效 :经 1~ 2个疗程治疗 ,治疗前后无变化者。2 .2 治疗效果 :显效 14例 ,占 70 % ;好转 4...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咽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指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咽干、咽痒、灼热、咽异物感、咳嗽,继而出现咽痛,多为灼痛,吞咽时咽痛较为剧烈,咽侧索受累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急性咽炎如未积极予以针对性治疗,极易成为慢性炎症,或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等,若侵犯血液,可能出现急性肾炎、风湿热等,故临床上得到患者及医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临床大多表现为咽干、刺痒,或咽部异物感、痰多感,常因精神忧虑而使病情加重。祖国医学亦有很多与慢性咽炎相似或类同的记述,如“咽干”、“嗌干”、“喉中梗阻”、“梅核气”等等。治  相似文献   

14.
“咽痒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当今雾霾重重,其症日益增多。一般感冒热退,仍然咽痒咳嗽,多是风邪未除的表现。针对风邪不除之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常以散风清热之法为主治疗此症,效果良好,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食道功能性疾病的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道功能性疾病一般表现为咽中不适,甚则如有物阻,吞咽欠利,食物反流(至口中复咽入或吐出),嗳气频多等症状,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经各种检查(包括X线钡餐及纤维内窥镜等),排除食道器质性疾患后,方可确定。中医书籍对此病有关症状早有记述,治疗方药也较丰富。近年笔者诊治本病较多,现就此病的证治,谈谈个人体会。咽中如有物阻,中医称谓“梅核气”。吞咽不利,其状如“噎”。食物反流,指食物吞下后,片刻即从食道反流至口腔或咽喉,一般尚未变味,量亦较少,有的反流复咽。凡吐出口腔者,亦属“呕吐”范畴,但较轻,并有别于“反胃”。嗳气多,古医籍谓之“噫”。历代医家对食道  相似文献   

16.
梅核气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病名,临床表现多以胃脘疼痛、胀闷不适、暖气、泛酸等症为主,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梅核气则以咽部症状为主,表现为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进食无障碍。两种疾病似乎是毫无关系,但笔者临床发现,有不少胃炎患者就诊时以咽部症状为主诉,状如“梅核气”,这类病人极易误诊。西医多以“慢性咽炎”或“神经官能症”治;中医则从“梅核气”论治,投以半夏厚朴汤之类等等,但用之鲜有疗效。经仔细问诊,才可发现这部分患者除咽部症状外,往往兼有胃脘不适或隐痛、泛酸、暧气等症,若予以胃镜检…  相似文献   

17.
胡斌 《新中医》1999,31(4):6-7
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无吞咽受阻的病症,因其症状有如梅核之塞于咽故名。其发病多与情志内伤,气机不利有关。与西医“癔症球”相似。但临床上部分病人以梅核气论治,则往往疗效不佳。笔者对38例梅核气表现的病人均进行纤维胃镜...  相似文献   

18.
李建华 《中医杂志》2003,44(1):74-74
咽异感症是患者自觉咽部不适,有灼热感、疼痛感、粘腻感、异物感,甚至感到咽喉部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进食无梗阻感的一组症状。检查可发现咽喉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等。中医学在《内经》中就有“咽喉为肺之关、胃之门”,“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等认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是咽异感症最常见的病因,食管、胃、十二指肠、胆和直肠病变也可引起咽异感症。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许多因胃痛就诊的患者大多合并有咽异感症,治疗胃痛病的同时从咽异感症入手加减用药,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60例310006浙江省中医院杨德枢慢性咽炎是五官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情反复发作,体征时显时隐,治疗效果欠佳。对此,笔者采用自拟“利咽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症状典型、诊断明确的患者60例,获效尚佳,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  相似文献   

20.
《金匮·血痹》篇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烦,小建中汤主之。”由于症状错综复杂,阴阳疑似,致令注、医家捉摸不定,泾涓难分。文中“衄”、“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诸证,俨然阴虚火炎之象,故临床医生往往容易断为阴虚而误投甘寒、咸寒、滋润之品,凉遏生机,至病于不起者,颇为多见。其“虚劳里急”、“悸”、”腹中痛”、“四肢酸疼”等又呈一派阳虚阴寒之证,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