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职不同年级医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状况及存在的差异,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1~3年级医学生各400名,对性病和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控制等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有效问卷1153份,有关性病和艾滋病知识问卷得分总合格率为420人(36.43%),各年级之间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5.80,P<0.001),且高年级的优秀率要高于低年级(χ2=9.40,P<0.05)。结论医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认知状况不尽人意,高年级略优于低年级学生。建议在学校开设性病学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把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纳入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与性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关系,为制定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内蒙古某职业院校796名学生进行性知识、态度、行为与性风险的匿名在线问卷调查.结果 在性知识方面,男生性病知识高于女生(Z = 5.48,P<0.01),在生殖健康、避孕和性病知识方面高职生得分高于中职生(Z值分别为3.27,5.82,5.06,P<0.01),医学生在生殖健康基本知识、避孕知识、性病知识和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Z值分别为5.87,6.48,3.73,4.72,P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媒体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4.35),教育后得分为(27.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藏族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和态度现状,为政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牧区(玛曲县尼玛尼玛镇)和城镇(天祝县华藏寺镇)藏族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城镇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含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途径以及对于性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晓率显著高于牧区妇女(P0.001);两组在妇科疾病检查次数、不去就诊原因、罹患疾病类型、性生活频率、性卫生等方面有差异(P0.001);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城镇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生理/性心理、性病艾滋病预防;牧区藏族妇女倾向于妇幼保健、避孕节育、性病艾滋病预防、性生理/性心理、新婚保健、人工流产后果与预防、二胎生育知识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P=0.009);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医生和计划生育人员是藏族妇女首选来源方式,此外城镇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41%)、朋友交流(11.5%)、微信微博(9%)途径,牧区藏族妇女希望通过微信微博(20.5%)、朋友交流(18%)、学校教育(11.5%)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3.065,P0.001)。结论:城镇藏族妇女和牧区藏族妇女对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显著不同,应根据其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多部门联动,实施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培训计划和双语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的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和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中南民族大学1~3年级60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末期时其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由基线期的76%和53%上升到85%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1.14,P<0.01; x2=215.37,P<0.01);远期时二者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1%和64%,与末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82,P<0.01;x2=293.57,P<0.01).末期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待艾滋病与生殖健康持积极相关态度及行为人数均较基线期明显升高.结论 围绕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展开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对苏州市4所高校的本科在校生进行性传播疾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858名大学生,对性病的概念知晓率为47.67%,对艾滋病概念知晓率为80.19%;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50%,对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相关知识知晓率均<50%;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7.76±2.57)分(满分18分),高年级学生(8.40±2.87)分,高于低年级的(7.39±2.31)分;医学生(9.05±2.87)分,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7.43±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8、-7.70,P值均<0.05)。在艾滋病态度问题中,44.87%的学生感到艾滋病非常可怕,是绝症;48.95%的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有点恐惧。在回答有过性行为的157人(18.30%)中,自述使用过安全套的占90.45%。结论所调查的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感染症状、防护措施等认知水平较低,当地高校需充分利用课堂及网络开展性病/艾滋病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关于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大学两个不同专业学生(医学院和理工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0.11±8.61)分,非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2.00±12.6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医学生19.0%,非医学生24.8%),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武汉市大学生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AIDS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亚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和相关性态度现况,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三亚市某高校779名在校大学生性与生殖相关知识、态度现况进行调查。结果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得分41.66±11.8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5.159,P0.001)、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F=7.791,P0.001);32.5%的学生不赞成"性解放"观念,24.1%学生反对未婚同居;93.7%的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性知识,22.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性教育满意。结论三亚市某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性态度较开放,对性教育有需求,应加强性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疾病知识、心理及行为状况,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对牡丹江医学院及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生抽样各选取600名进行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为问卷1 193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9.53%;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知识掌握平均得分高于非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0,P<0.001);心理方面医学生平均得分17.04±4.63分,非医学生得分19.18±4.31分(t=2.390,P=0.019);行为方面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得分普遍较低,但是医学生比非医学生参加抗疫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5,P=0.007)。结论 大多数医学生相比非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的知识了解更多,心理状态更积极,但大学生普遍都存在应对行为欠佳的现象,高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人群展开有效的宣讲教育、心理干预和活动组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It's put-up-or-shut-up tim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1996. Two years ago, everyone talked about fix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Not much happened. Last year,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concentrated on squeezing medical costs. According to some of Modern Healthcare's key beat reports, this year it's back to the basics of running a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