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年龄≥60岁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两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对照组是12.5%,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10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安全性、耐受程度及副作用。方法口服替米沙坦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程12周;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效62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有不良反应者10例(9.7%),主要为胃肠胀气、腹泻、消化不良、关节痛、肌痛等,症状较轻不需要停药。替米沙坦可有效维持24h的降压作用,昼夜降压差异无显著性,且不影响生理节律变化;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无影响;对其合并症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结论替米沙坦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可作为老年性高血压病首选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的临床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氯沙坦钾组)各29例,持续治疗8周后, 治疗前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两组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替米沙坦组24 h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其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替米沙坦降低收缩压、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64.9%和63.7%,显著大于对照组(52.7%和54.8%)(P<0.05).两组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转氨酶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替米沙坦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咳嗽3例,头晕2例.结论: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稳定、不良反应轻、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张学清 《吉林医学》2010,31(19):3066-306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d口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88.2%,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79例Ⅰ级、Ⅱ级高血压患者,经2周停药清洗后,给予口服替米沙坦60mg,氨氯地平5mg,每日7:00顿服,8周为1个疗程。用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10:00血压及谷峰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日同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10:00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收缩压谷峰比值为75%,舒张压谷峰比值为73%。结论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在满意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并降低24h血压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肾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89例轻中度肾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 mg,1次/d,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治疗前后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后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BP、DBP夜间下降率用药后大于用药前[(10±9)%比(2±8)%,(8±10)%比(3±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肾性高血压有效、平稳并能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7.
孔凡斌  陈前菊  唐莉 《中外医疗》2010,29(7):118-118
本文根据对2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130例,采用替米沙坦口服,分析其方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心群  周明生  涂小玲 《西部医学》2011,23(6):1035-103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商品名:美卡素)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监测86例高血压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P〈0.001),治疗后E/A值显著提高(P〈0.05),提示左室舒张功能改善;EF、SV、CL、FS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替米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且可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0例,口服替米沙坦;治疗组80例,口服替米沙坦+非洛地平,观察并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和6月末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价降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降压达标率在1月末、2月末、3月末、6月末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评价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监测血压指标,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32(13):2519-252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脑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脑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0例(A组),脑损害组42例(B组),对两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脑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脑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脑损害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降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方法:56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给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情况。结果: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8周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尚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综合评价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n=44)和美托洛尔组(n=44)。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5mg/d,每日1次)和美托洛尔(50-200mg/d,每日2次),治疗12周。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末的24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服药治疗后12周末的24h、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药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比索洛尔组服药后12周末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5)。美托洛尔组服药后12周末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较服药前下降,但服药后的第23-24h血压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维持24h平稳降压,美托洛尔仅能维持22h内血压下降。两药均不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 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后 ,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30例 ,单纯OSAS患者 2 4例进行 2 4h动态血压观察。结果 :(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OSAS合并高血压组的呼吸紊乱指数 (AHI)、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的时间百分比 (STL90 % )等睡眠呼吸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 ;(3)OSAS合并高血压组 2 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 (ASBP和ADBP)、晨起与睡前收缩压及舒张压 (SBP和DBP)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 ;(4 )OSAS合并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明显增高。结论 :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O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 ,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枸橼酸西地那非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顽固性高血压住院患者5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西地那非组和安慰剂组各26例,所有患者治疗8周,通过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评价西地那非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结果 经过8周治疗,西地那非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的降幅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收缩压(SBP)(-8.8±1.4)mmHg vs(1.3±1.2)mmHg;舒张压(DBP)(-5.3±3.3)mmHg vs(1.8±1.1)mmHg;平均动脉压(MBP)(-7.9±3.6)mmHg vs(0.8±0.9)mmHg],血压降幅在白昼更加明显[SBP(-6.0±4.7)mmHg vs(4.4±1.5)mmHg;DBP(-4.6±4.1)mmHg vs(0.92±2.2)mmHg;MBP(-4.8±3.9)mmHg vs(3.5±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那非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 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心率、血压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AD明显缩小、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LAD、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hs-CRP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评估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单纯高血压)各40例,监测两组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监测研究组不同靶器官损害患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2个或以上靶器官损害患者监测不同时间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合并1个靶器官损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从而掌握每个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昼夜变化规律,以达到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110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8周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后,IMT≥0.9 mm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07±0.24)mm,治疗后(0.96±0.17)mm,P<0.01〕;IMT<0.9 mm患者的IMT也有变薄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国产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方案除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