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评价PESI评分在这一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PESI评分的不同将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疗效.结果 高评分组患者82例,低评分组患者76例.高评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2%(19/82),低评分组为7.9%(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高评分组不良风险序贯抗凝治疗30 d累积风险也显著高于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SI评分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52.6%,阳性预测值为64.6%,阴性预测值为65.9%.高评分组的病死率为9.8%(8/82),低评分组为1.3%(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序贯抗凝治疗30 d后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39.4±8.1)、(27.2±5.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室内径分别为(33.0±7.8)、(21.7±4.6) mm,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75.15±12.41)、(86.36±9.22)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1、0.016).结论 PESI评分可有效预测接受序贯抗凝治疗的非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预后.这一类患者中至少有一部分可能需要序贯抗凝以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随访调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性肺栓塞患者,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远期预后情况,对比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的指标,分析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失去访问的有4例,剩余的9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有70例(72.9%),不良的有26例(27.1%).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7.9±4.8)岁,平均血浆脑钠肽的浓度是(214.9±152.8)pg/ml,明显低于不良组.两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情况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年龄、血浆脑钠肽水平、合并恶性肿瘤等情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的控制分析,能够使患者的远期预后得以改善优化.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一种较为常见、危害极大的心肺血管疾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漏诊和误诊,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肺栓塞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及评价溶栓效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LT、D-D、FBG、RBC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35例和中高危组8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实验室指标与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中高危组患者PLT、FBG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P<0.05),RBC、...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95-396
目的探讨围产期肺栓塞(PE)危险因素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 000例围产期孕妇,随机分为筛查组(500例)和非筛查组(500例)。筛查组采用Wells、Geneva、Caprini肺栓塞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判定PE发生的可能性,参照相关指南,针对不同肺栓塞风险评分的孕妇采取预防措施,非筛查组不予以筛查和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PE/DVT、出血不良事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筛查组的PE/DVT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筛查组(P<0.05)。两组孕妇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组的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筛查组(P<0.05)。结论围产期PE危险因素筛查和针对性预防能够降低PE、DVT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栓塞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选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454例患者.全部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和/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或直接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PTE.比较PTE有DVT与PTE无DVT的两组患者,筛选出PTE中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有DVT和无DVT患者,进行性别、年龄、BMI及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等比较,除糖尿病外(χ2=4.481,P=0.034),其余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VT的体征包括下肢水肿、静脉炎和双下肢周径差≥1 cm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下肢水肿(OR=2.255;95%CI:1.493~3.408)、静脉炎(OR=2.380;95%CI:1.426~3.973)和双下肢周径差≥1 cm(OR=3.834;95%CI:2.561~5.738)是DVT的独立判断因素.结论 下肢水肿、静脉炎和双下肢周径差≥1 cm是DVT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检查DVT的体征,尤其应注意测量双下肢周径.  相似文献   

7.
胡征宇 《健康天地》2010,4(1):131-13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结果:34例临床拟诊PE患者中,MSCTA诊断28例。肺动脉栓塞的的部位以左下肺段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为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在疑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黑龙江省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疑似PE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肺动脉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PA)肺动脉诊断图像资料,比较CTPA和DEPI在PE诊断中的成像特点及差异。结果 DEPI在肺叶动脉共反映出25例(89.3%)灌注异常;在肺段水平共反映出60例(98.4%)灌注异常;在肺亚段动脉共反映出51例(92.7%)灌注异常;DEPI总体诊断符合度为94.4%(136/144)。结论 DEPI在不增加对比剂使用剂量、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获得肺内血管的形态和功能信息和反映肺内血流的灌注状态信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E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根据肌钙蛋白T水平对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0例患有肺栓塞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其中包括肌钙蛋白T水平<0.01 ng/mL和>0.01 ng/mL的患者各45例,将其分别定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动脉高压发生率、低血压休克发生率、右心扩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动脉高压和低血压休克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出现右心扩大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结论 临床上可以将该项指标作为对该类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评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许燕 《工企医刊》2015,(3):1419-1420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临床上采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的9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的93例患者,心电图诊断表明85例患者异常,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为91.40%,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共71例患者表现出窦性心动过速,占83.53%,其次Ⅰ导S波较深者占总数的61.18%(52/85),Tv1-v3倒置者所占比例为55.29%(47/85),心电图结果表现为QⅢTⅢ所占比例为50.59%(43/85),临床上典型的急性肺栓塞SⅠQⅢTⅢ心电图所占比例较少,仅为30.59%(26/85)。结论 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可知,临床上采用心电图进行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一般很少表现出典型的特征,此时需要主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作出判断,密切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典型、不典型的微小变化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是十分有益的,可作为临床上急性肺栓塞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后急性肺栓塞(APE)的易患因素、表现特点以及漏诊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APE的早期认识并增强预防观念.方法 对43例外科手术后APE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别、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APE存在明显易患因素;常发生于术后2周之内;常见于恶性肿瘤(53.5%,23/43)、骨科(27.9%,12/43)等手术后;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以胸闷、呼吸困难最常见(93.0%,40/43),与其他术后症状相似,易漏诊、误诊.结论 手术是APE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术后加强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术后APE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疑诊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判断临床评分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诊急性肺栓塞的2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neva评分、Wells评分、SYSU评分将患者罹患肺栓塞的可能性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与肺栓塞金标准确诊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三种肺栓塞评分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应用三种临床评分方法评估低度可能患者占43.9%~52.5%,中度可能患者占38.0%~42.1%.高度可能患者占9.5%~14.0%,而急性肺栓寒的发生率低度可能为6.2%~14.4%,中度可能为65.9%~76.2%,高度可能为88.5%~90.5%.若以低度可能排除肺栓塞,则SYSU评分在低度可能中漏诊率最低(P<0.05),Geneva评分在中度可能中肺栓塞的诊断率最高(P<0.05),而在高度可能中三种临床评分方法一样准确(P>0.05).研究还发现结合D-二聚体测定(以D-二聚体<500μg/L排除肺栓塞),可降低低度可能的漏诊率.结论 临床评分方法能对罹患肺栓塞的可能性做出预测,三种临床评分方法有相似的准确性,但应用范围不同,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相应的临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3.
30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住院肺栓塞患者的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30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对患病率、病死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该医院肺栓塞患病率从0.09‰上升至1.12‰,病死率从73.3%下降至12.0%.肺栓塞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心脏病、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创伤及骨折等.外科手术已跃居为第二大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内肺栓塞患病率逐步上升,而病死率显著下降.外科手术已成为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 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对低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PESI分级Ⅰ~Ⅱ级的68例AP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院外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院外治疗组进行自我抗凝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3个月时的疗效,包括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复发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VTE相关的急救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及总体病死率.结果 治疗期间住院治疗组2例(5.9%,2/34)VTE复发,院外治疗组仅1例(2.9%,1/34) VTE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组INR达标时间(8.5±2.9)d,明显短于院外治疗组的(16.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VTE相关的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仅院外治疗组发生1例严重出血、1例死亡.结论 对于PESI分级Ⅰ~Ⅱ级的APE患者早期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安全有效,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物质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肺栓塞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的构成比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5年期间某院711例肺栓塞住院患者的病例,对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年期间本院肺栓塞发病率从0.81‰上升至2.48‰,死亡率从17.02%下降至1.74%。构成比居肺栓塞前5位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60岁286例(40.2%)、卧床>5 d/长时间静坐236例(33.2%)、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93例(27.1%)、心血管疾病159例(22.3%)、恶性肿瘤134例(18.8%)。结论 医院内肺栓塞发病率逐步上升,而死亡率显著下降。高龄、制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成为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晋齐  邵华强 《现代保健》2011,(33):133-13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和溶栓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是多样的,但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对它的诊断却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在急性肺栓塞(P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18例PE病人的sT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把PE患者分为大面积PE组和非大面积PE组,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分别对其sTM水平进行比较。结果PE组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面积PE组和呼吸衰竭组sTM水平分别高于非大面积PE组和非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sTM水平是评价PE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病变血管范围和病情轻重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