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病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关系。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111例肝病组的凝血醇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并组比较。结果PT、APTT、Fbg、D—D在急性肝炎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漫性肝炎、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说明PT、APTT、Fbg、D—D检测对轻度肝病的意义不大,但可预计重症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及可能伴有隐匿型DIC,以上凝血及纤溶指标,有助于预防DIC的发生、判断病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和血小板检测在妊娠子痫前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子痫前期患者的Pt、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对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激光加阻抗法测定血常规和D—dimer,采用ELISA测定正常晚期孕妇45例(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65例(研究Ⅰ组)及重度子痫前期48例(研究Ⅱ组)患者的Pt和D—dimer指标。结果 研究Ⅰ组与对照组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Ⅱ组与对照组Pt、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Pt、D—dimer随病情加重而呈明显的变化趋势。故产前测定Pt、D—dimer,对妊娠子痫前期的防治和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血对血凝结果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标本10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曲测定。结果:溶血组与溶血重抽复测组(非溶血组)PT、APTT、TT测定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标本溶血对凝血结果的检测有干扰,建议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同时选取18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PT、APTT、TT、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Fbg、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采用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及应用机制。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解痉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母婴结局、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2抗凝血酶ó复合物( TAT)、D2二聚体( D-dimer)的变化和动脉血压、24小时蛋白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胎心异常率(26.79%)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胎心异常率(1.79%)(χ2=14.2917,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血压指标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t=6.4076,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595、7.9440、3.2263、1.9978、11.6673,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Fbg、TAT、D-dimer、PT、APTT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04、2.5377、3.0017、2.6192、2.5339,均P<0.05)。两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20、8.5185、3.1422、4.3983、2.6738,均P<0.05)。结论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减少了患者的凝血并改善了其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胃炎大鼠组织PGP9.5及c—kit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表达变化,探讨胃cajal间质细胞(ICC)、肠神经及胃肠激素在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5只大鼠分胃炎A组、胃炎B组、对照组3组,分别灌喂幽门螺杆菌(Hp)SS1菌株、2%阿司匹林和0.6N盐酸1:1混合液、生理盐水,处死后取胃窦及胃体组织PGP9.5染色及检测胃体黏膜C-kit及胃窦黏膜GAS、SS表达,测量胃壁神经元胞体、c—kit阳性表达的ICC最长直径(Dmax,μm)、平均面积(μm^2)及光密度(nm)以及GAS、SS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胃炎A组、B组胃壁神经元表达PGP9.5细胞平均面积、光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胃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炎A组GA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S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5)。胃炎B组与对照组比较两项表达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S与GAS呈负相关(r=-0.333,P〈0.01);(3)胃炎A组、B组C-kit表达细胞分布面积和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胃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kit表达细胞的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和NSAID可能改变胃壁神经元及ICC的形态结构。Hp感染可明显抑制胃窦SS分泌,而增加GAS分泌;NSAID诱导的胃炎对GAS与SS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F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町、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F值正常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脏结构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将189例EF值正常患者分为3组,A组:NT—proBNP≤100pg/ml(84例),B组:100pg/ml〈NT—proBNP〈450pg/ml(75例),C组:NT—proBNPi〉450pg/ml(30例)。测量血浆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的升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右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WTD)、射血分数(EF)。结果A、B、C三组中两两比较,LAD及WTD的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对比,IVS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对比,LVD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与患者LAD、IVS、LVD、WTD的大小呈正相关(rM口=0.368,P〈0.01;r,船=0.285,P〈0.01;r£Ⅷ=0.145,P〈0.05;rw,D=0.318,P〈0.01);与EF值、AOD、RVD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EF值正常的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与LAD、LVD、IVS、WTD等心脏结构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在严重创伤复苏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其创伤严重度评分(AIS—ISS)进行分为B组(AIs~ISS〈25分)和A组(AIS-ISS≥25分)两个亚组,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观察各种复苏前后凝血功能中PT、APTT、D—D、FB、AT:A、PLG:A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具体的作用及意义。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复苏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前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复苏后A组和B组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A均较复苏前患者的PT、APTT、、D—D、FB、AT:A、PLG1:A有明显的改善,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严重创伤患者复苏前出现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复苏之后逐渐的恢复正常.并且其异常情况与患者创伤程度有关,临床中通过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判断创伤情况,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生精助育汤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320例,同一术式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之后随机等分为4组:A组单纯手术,B组口服葡萄糖酸锌,c组服生精助育汤加减,D组同时口服葡萄糖酸锌、生精助育汤加减。观察治疗6个月各组精液质量参数、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微量元素锌变化,随访24个月配偶受孕率。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精液质量比较,B、c、D各组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C组(P均〈0.01),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治疗前后锌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锌含量比较,D组〉B组〉C组〉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E2、FSH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T水平均上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受孕率分别为:D组72.5%(58/80),B组52.50%(42/80),C组48.75%(39/80),A组28.75%(23/80),D组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全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和葡萄糖酸锌均能有效改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有助于平衡生殖内分泌及微量元素水平,提高配偶受孕率,两者联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吴珺 《现代保健》2012,(17):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52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结果: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至I庙产期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中期妊娠的APTT值明显缩短(P〈0.05),中期与晚期和临产期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升高(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DD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监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迟发血肿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7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血肿新发于非手术区域)sz例、原位复发组(血肿复发于原手术区)36例及对照组(无血肿复发)183例。以x2检验进行率的两两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迟发血肿组持续昏迷、颅骨骨折及GCS评分、舒张压、手术时机、Fbg、TT与对照组及原位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迟发血肿组Babinski征阳性、基底池受压、脑疝及血肿量、空腹血糖、前白蛋白、APTT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迟发血肿组年龄同原位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发组年龄及血肿量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cT显示为巨大血肿、基底池受压明显并伴颅骨骨折、临床表现为Babinski征阳性、持续昏迷甚至脑疝的超早期手术患者需注意其术后迟发血肿可能,监测凝血功能及血糖、血压或有助于早期发现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施新萍  王伟  娄域峰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408-14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出凝血时间及血脂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9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2二聚体(DD),血小板(platelet,PLT),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结果。脑梗死诊断按1981年NINCDS及1990年WHO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108例,为两个医院同期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及献血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和其他的血脂指标中,除apoAI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PDW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KC和P-PKC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TT以及Fib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HCY)、hs-CRP和DD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指标变化并不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更应该关注指标一致性的重要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合适的抗凝技术。方法49例高危出血患者分3组:1组23例,用无肝素法行CVVH77例次;2组7例。用局部体外肝素行CVVH28例次;3组19例,用低分子肝素行CV—VH64例次。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凝血指标、血小板,记录滤器寿命。结果3种抗凝法均能有效清除溶质(P〈0.01),3组清除溶质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组无出血加重病例,APTT、PLT无明显变化,2组出血1例,PLT减少(P〈0.05),3组出血3例,APTT延长,PLT减少(P〈0.01);1组、2组加重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器凝血程度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肝素、局部体外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的出血倾向危险度分级,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NAlet7(1et7)、R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let7、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在68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let7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9.7%)低于对照组(75.0%)(P〈0.05)、Ras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6.2%)高于对照组(25.0%)(P〈0.01);let7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无关(P〉0.05),Ras阳性率与吸烟史、患者性别及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let7与Ra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27,P〈0.01);let7阳性表达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阴性表达组(X2=4.84,P〈0.05);Ras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t7的低表达、Ras的高表达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let7阳性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Ras可协同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岱林  许娟  亓文波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6):769-771,77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蛋白氧化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改良后的Witko—Sarsat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蛋白质羰基(PCO)含量,应用ELISA及酶谱法分别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结果DNl组、DN2组AOPP水平明显高于DM组(78.23±19.30VS61.25±12.13、101.59±30.22VS61.25±12.13,F=41.988,P〈0.01),DNl组、DN2组PCO含量亦明显高于DM组(0.84±0.03VS0.66±0.02、1.05±0.05VS0.66±0.02,F=205.763,P〈0.01),AOPP、PCO与血清MMP-2的表达水平(r=0.460,0.480,P〈0.05)和活性(r=0.385,0.560,P〈0.05)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OPP、PCO为血清MMP-2表达水平(P〈0.05,P〈0.01)和活性(P〈0.01,P〈0.05)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推测蛋白氧化损伤通过改变MMP-2的表达和活性,影响肾脏基质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血对PT、APTT、Fbg和TT结果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标本100例,进行PT、APTT、TT和Fbg测定。结果:脂血组与脂血重抽复测组(非脂血组)PT、APTT、TT、Fbg测定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标本脂血对凝血结果的检测均有干扰,建议患者空腹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ema4D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ema4D和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2%(79/110)和33.64%(37/1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Sema4D阳性表达率和MLVD值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Sema4D和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状态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PR表达状态无关(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ema4D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535,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ema4D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74.19%)高于低表达组(53.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a4D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5例过敏性喘息患儿,25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及20名健康婴幼儿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分析各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过敏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及对照组(P〈0.01);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患儿无论喘息1次者和喘息I〉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喘息≥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喘息1次者(P〈0.05)。两组病例喘息1次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喘息组不同喘息次数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P〈0.01)。结论血清Eotaxin水平能反映喘息婴幼儿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状态,可作为诊治及预后的指标少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M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6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外周血液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COPD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体重(BMI〈18.5kg/m^2)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l/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FEV,%pred)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正常体重(BMI=18.5-23.9kg/m^2)COPD组(P〈0.01、0.05和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5)。低体重COPD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CRP、IL-8、IL-6、TNF-α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COPD组(P〈0.01或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低体重COPD组BMI与血清CRP、IL-8、IL-6、TNF-a和血浆Fib呈负相关(r=-0.486,-0.398,P〈0.01;r=-0.374,P〈0.05;r=-0.412,P〈0.01;r=-0.426,P〈0.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与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