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行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上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 (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2)神经系统症状:以嗜睡、肢体震颤、软瘫、抽搐、烦躁和惊恐为主;(3)体征:以眼球异常运动(震颤或上翻),瞳孔大小变化,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4)并发症:呼吸衰竭,肺水肿;(5)外周血WBC升高;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患儿经综合抢救治疗后,1例(10%)死于肺出血,余8例(90%)治愈出院.出院6个月随访,其中5例(62.5%)无明显后遗症,3例(37.5%)有后遗症,2例共济失调,1例发音障碍.结论 对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干脑炎(BBE)及时诊断,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强化冲击治疗效果好,能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蒙古第四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4例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手足口病合并AFP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儿童,平均年龄(30.33±11.37)月;1例成人。患者在发热后(2.50±0.50)d出现急性迟缓性瘫痪表现,在2~3d内发展至高峰。4例均表现为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单侧上肢瘫痪2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肌力为0~Ⅱ级。4例均合并中枢神经受累。随访瘫痪肢体在1周内自远端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AFP者〈3岁儿童多见,成人极少;瘫痪发生在手足口病的初起阶段,在瘫痪发生后2~3d内发展到顶峰;多数患者以单侧肢体瘫痪为主,单纯下肢瘫痪者比单纯上肢瘫痪者恢复快;儿童比成人恢复快;多合并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损害。早期针对AFP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手足口病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62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按人院时间分2组,A组(2009年4月15日至2010年3月18日)按传统机械通气指征上呼吸机,B组(2010年3月19日至9月30日)予早期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结果B组患儿治愈率(94.8%)及病死亡率(3.1%〉高于A组(55.6%,38.9%,x^2=54.31,49.21,P〈0.01),2组患儿神经系统肢体弛缓性瘫痪后遗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危重症儿,早期机械通气是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2011年住院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至12月144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MD发病主要集中于4~7月,男女性别比为1.2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92.62%).对其中1400例患儿的粪便行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检出病原1018例(72.71%),其中EV71阳性915例(89.88%),CoxA16阳性103例(10.11%).1449例住院患儿中重症病例1186例(81.85%),治疗结果为3例死亡,2例好转,其余1444例痊愈出院.结论 昆明地区2011年HFMD发病高峰期为4~7月,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体,引起死亡和重症的病原体为EV71.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最大程度降低HFMD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静滴硫酸镁治疗前后相关因素变化的临床观察研究,为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硫酸镁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重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80 mg/(kg·d)。连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重型HFMD患儿均治愈,两组治疗72 h后的HR、MA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72 h后神经系统受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交感神经兴奋度,可防治重型HFMD患儿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谢亮 《现代保健》2011,(6):141-14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45例手足口病患儿与同期住院的100例未感染的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及手足口病患儿自身治疗前后检验结果对照.结果 HFMD患儿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的心肌酶升高,经2周治疗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手足口病能引起心肌酶学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学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治疗心肌酶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陈颖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22-32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7月收入我院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56例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中,年龄最大6岁,最小4月龄,其中2岁半(含)以下50例,占89.3%。男42例(75.0%),女14例(25.0%)。本地常住儿童21例(37.5%),非本地儿童35例(62.5%)。治愈50例(89.3%),好转2例(3.57%),自动出院2例(3.57%),死亡2例(3.57%)。住院时间最长23d,最短7d,平均时间(6.8±4.4)d。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好发于2岁半以下男性儿童。治疗上应当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即予加强指标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效控制感染,提高免疫力并减轻全身严重免疫应激反应,可有效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肠道病毒71型所致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临床特征.方法 对56例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发热,病程3~5d出现惊跳样动作38例(67.9%),瘫痪24例(42.9%),呕吐23例(41.1%),意识障碍19例(33.9%),抽搐13例(23.2%),共济失调10例(17.9%),头痛7例(12.5%).40例(71.4%)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脑干脑炎21例,脑膜脑炎14例,脑脊髓炎5例.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AFP)24例,以单侧肢体瘫痪居多,其中一侧下肢瘫痪9例,一侧上肢瘫痪5例,双下肢瘫痪6例,四肢瘫痪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1年,仅有1例合并AFP的患儿肌力未完全恢复,未遗留其他后遗症.结论 EV71型所致手足口病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AFP,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谢湘平  唐特  杨侃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26-112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脑钠肽(BNP)改变的l晦床意义。方法将本院儿科120例HFMD患儿按卫生都《手足El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分为普通组(78例)和重症组(42例),选择同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血清BNP水平,比较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d后的BNP水平变化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BNP水平高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组患儿血清BNP水平稍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中治疗2d后BNP水平仍升高者住院时间长、呼吸机例数及预后逊于BNP下降组(P〈0.05)。结论BNP可作为HFMD病情判断的客观指标,动态观察BNP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1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50例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住院5 ~ 12d,平均约8d,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沈若凤 《中国校医》2015,29(1):71-72
目的针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探讨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实验组中,70例患儿在住院期间除2例患者因病重需转ICU外,其余68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对照组中,8例患儿因严重并发症转ICU治疗,其余5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干预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能有效降低患儿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1~10岁手足口病患儿住院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皮疹70例(100%),口腔溃疡68例(97%),发热28例(40%),呼吸道症状7例(10%),主要症状有流涎、拒食、精神差、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所有患儿均在5~7d痊愈出院,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能做好自我预防,病后在医生指导下早期科学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1周左右可痊愈,从而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FIV)治疗新生儿危重症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鼻导管HFIV治疗65例新生儿危重患儿,观察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儿HFIV治疗PaO2得到明显提高,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治愈率达89.2%。结论 经鼻导管HFIV,患儿依从性好,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用于新生儿及小婴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3-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HFMD患儿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98例轻症HFMD患儿病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0例重症HFMD患儿平均年龄为(18.52±3.23)个月,<3岁者70例(87.50%);均发热,伴持续高热36例(45.00%),重症肺炎10例(12.50%),神经系统损害70例(87.50%),血压升高42例(52.50%);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阳性73例(91.25%);外周血平均白细胞计数为(14.24±3.87)×109/L,平均血糖值为(8.45±1.21)mmol/L;心肌酶CK MB升高71例(88.75%),平均CK MB值为(69.71±18.26)IU/L。与轻症组患儿比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HFMD患儿发生持续高热、神经系统损害较多。对年龄小、热程长、嗜睡、高白细胞计数、高血糖、高血压的HFMD患儿应警惕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16.
92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现代医院》2013,(2):44-4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手足口病中22例重型,70例轻型;轻型平均年龄为(2.00±0.23)岁,重型平均年龄(1.68±0.37)岁;7、8、9三个月份的发病人数占66.3%;手足徐动、膝反射亢进及呕吐的发生率在重型患儿分别为77.27%、40.91%及22.73%,轻型患儿均未见。重型患者中有13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0例血糖明显升高,7例心酶CK-MB增高。轻型患儿均治愈出院。重型患儿中2例死亡(9.09%)、7例好转出院(31.82%)、13例治愈(59.09%)。结论手足口病的治疗上应当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加强观察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并采取积极措施,对症处理,以降低疾病的致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500例重症HFMD中合并AFP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及脑脊液(CSF)检查等,并对其进行大便病原学检测及分型.结果 本组重症HFMD合并AFP患儿的发生率为1.3%(32/2500).其中,<3岁患儿为30例(93.8%).31例患儿大便送检结果示肠道病毒(EV)71型呈阳性为27例(87.1%).32例HFMD合并AFP患儿均合并发热,手、足皮疹及口腔疱疹等典型HFMD临床症状,在病程中患儿出现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心率、呼吸增快等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出现慢波,CSF出现白细胞(WBC)计数及蛋白升高,血常规示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合并脑炎、脑脊髓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临床症状.本组2例患儿因入院时病情危重,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结论 重症HFMD合并AFP多发生于<3岁幼儿,病原体主要为EV71.对其早期应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可减少HFMD导致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付文霞 《现代保健》2010,(35):69-7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7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儿均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平均住院天数8d,最短为5d,最长为15d,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法有效,大多数手足口病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德加  阿力腾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40-6241
目的:探讨迁延性肺炎综合治疗在儿科中的疗效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迁延性肺炎患儿130例,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如果患儿体温过高可酌情增加退热剂,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止咳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8.13±2.18)d、止咳时间为(7.29±3.15)d,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4.77±3.25)d、止咳时间为(11.86±4.67)d,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迁延性肺炎综合治疗在儿科中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儿的总有效率与总治愈率,并且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与止咳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小楼 《现代保健》2009,(24):64-64
目的了解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9例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0.5ml/(kg·d),直至出院。结果39例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转为重症患儿。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可靠,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