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 四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58例经阴道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阴道组)和55例腹腔镜下子宫后壁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阴道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腹腔镜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选择一种最适合患者的术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经阴道手术可作为治疗子宫后壁肌瘤的首选术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黄埔院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82例(阴式组),按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相匹配的原则1∶1收集同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病例(对照组),分析2组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住院费用、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及盆腔疼痛缓解率等均较对照组短或轻(P<0.05),但阴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子宫≥12孕周、肌瘤直径>8 cm或>5 cm近宫底部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术后病率高,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线圈套扎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前24h用“0”号可吸收线自制一个套圈打结,并用腹腔镜中的套扎器将事先做好线圈套扎肌瘤蒂部。而对照组不予上述处理,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5.6±9.6)min]、术中出血量[(15±2.5)ml]、膨宫液用量[(800±25.6)ml]及并发症发生率(0)优于对照组[(49.7±9.3)min、(80±5.5)ml、(2000±50.6)ml、13.3%,P〈0.05或P〈0.01]。结论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线圈套扎处理后行官腔镜手术中治疗,能减少内膜损伤、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1-0 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和对照组(采用1-0普通可吸收线VCP345)各32例,均采用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后瘤腔及创面缝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缝合瘤腔时间[(11±4.1)min]、手术总时间[(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8±5)m L]均少于对照组([(27±3.8)min、(82±11)min、(60±6)m L],(P0.05);术后住院天数[(3.0±0.5)d、(3.2±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采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关闭瘤腔和缝合创面,能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林青  张蔚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9):1214-1215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院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其中21~40mm13例,41~60ml/120例,61~70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中位手术时间65min,术中中位出血量2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d,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术后14个月怀孕。结论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mm的黏膜下肌瘤,可考虑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1-0 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和对照组(采用1-0普通可吸收线VCP345)各32例,均采用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后瘤腔及创面缝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缝合瘤腔时间[(11±4.1)min]、手术总时间[(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8±5)mL]均少于对照组([(27±3.8) min、(82±11) min、(60±6)mL],(P<0.05);术后住院天数[(3.0±0.5)d、(3.2±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采用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关闭瘤腔和缝合创面,能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65-26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套圈组和缝合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圈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9±12.4)min、(31.7±10.8)m 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16.5)min、(80.3±17.6)m L(P<0.05)。套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缝合组的36.0%(P<0.05)。结论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青  张蔚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7):1214-1215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院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 mm,其中21~40 mm 13例,41~60 mm 20例,61~70 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中住手术时间6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2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 d,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术后14个月怀孕.结论 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 mm的黏膜下肌瘤,可考虑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 9,0.508 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 8,2.077 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 4,2.596 4,2.218 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处理特点。方法分析本院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68例子宫肌瘤中有6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直径最大12cm。术中出血30~200(61.9±57.8)ml,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0±1.2)d。有3例中转开腹。子宫肌瘤直径〈9cm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子宫肌瘤直径〉19cm者(P〈0.01),但两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价值手术,其关键是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并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较子宫壁间肌瘤行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子宫壁间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各43例,分别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观察肌层愈合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5±6.0)ml、手术时间为(43.26±21.79)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2.6±3.5)h,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7.4±10.3)ml、手术时间为(87.29±25.09)min、术后排气时间(34.5±4.3)h,宫腔镜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方面均优于腹腔镜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转开腹率为2.33%、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5.35%、发热率为6.98%,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转开腹率为0.0%、术后月经改善率为97.68%、发热率为2.33%,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宫腔镜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均高于腹腔镜组(34.88%、69.77%、100.00%、9.30%、41.86%、74.42%),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壁间肌瘤治疗中应用宫腔镜电切术与腹腔镜剔除术均有较好效果,且从整体上来看,宫腔镜手术优于腹腔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将2003年3月~2008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251例资料齐全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阴式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阴式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剔除肌瘤质量、单个肌瘤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小于12孕周,瘤体直径<10 cm,子宫活动度好且无合并症者,阴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自身脱垂的阴道后壁作为“桥”进行后壁脱垂修补,并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12例阴道后壁脱垂患者,施以自身阴道壁“桥”式修复术。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身阴道壁“桥”式后壁修复术简便廉价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剔除肌瘤数目多、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优于腹腔镜组(P〈0.01),但腹腔镜组剔除肌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阴式组(P〈0.05)。结论TVM具有出血少,剔除肌瘤数目多,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LM具有剔除肌瘤较阴式组大的优点。掌握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病人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患者共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水分离组24例,对照组26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分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抗生素针使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的中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子宫脱垂患者按自愿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2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腹腔镜组),26例患者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修补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阴道修补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排气早、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治愈率[86.2% (25/29)]高于阴道修补组[61.5% (16/26),x2=4.3965,P=0.0360],两组无一例手术失败,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而两组各复发1例,为Ⅰ度子宫脱垂,患者咳嗽、弯腰以及腹压增加时症状更明显.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愈子宫脱垂优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方法,而临床总有疗效率相似.腹腔镜治疗对患者损伤小,组织修复快,且手术风险低,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适应证,有利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同肌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过多的缓解率以及子宫体积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损伤患者的卵巢功能以及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平均每组3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应用镇痛药物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腹腔镜下大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子宫大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经腹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35.2±5.8)ml、术后排气时间(15.8±4.2)h及住院时间(4.2±1.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慢性腹痛3例,其发生率7.8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05%、慢性腹痛10例,其发生率26.32%,比较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肌瘤挖除术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速,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