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4年上报的338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8例ADR病例中,新的和严重的病例占28.4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达75.70%;引发ADR最多的为抗菌药物达58.88%;ADR病例数量最多的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达11.54%;338例ADR几乎累及了全身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达76.33%;严重ADR在联合用药中的比例(22.00%)高于无联合用药中比例(10.07%);按照类型分,最多的为B型高达82.25%;时间关联性以B型最明确,发现时间在给药后2 h内高达87.77%;A型ADR新的和严重的报表所占比例最高达41.82%。结论:本次调研发现静脉给药30 min内ADR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高;严重的ADR更倾向于在给药后数分钟内发生;联合用药可能是严重ADR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B型ADR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其时间关联性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椒江区2013-2015年23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抗菌药使用情况及药品说明书标注情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30例儿童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32:1;药品剂型和给药途径以注射剂型和静脉滴注为主,共涉及9类药品,引起ADR排名首位的药品类别是抗菌药(84.94%),其次为中成药制剂(6.28%);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9.6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0.18%);单独用药引发ADR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儿童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的占78.26%,模糊标准的占2.72%,未标注的占19.02%.结论 应加强儿童用药的使用管理,完善药品说明书,加强儿童ADR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8年12月主动上报的308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ADR中,男女比例1.59 ∶ 1,1~3岁年龄组发生ADR最多(51.6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3.33%);引发...  相似文献   

4.
某院562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562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在562例儿童ADR中,男304 例(54.1%),女258例(45.9%);1-3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47.0%);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共372例(66.2%);引发ADR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44.8%),而抗感染药又以头孢菌素类为主(57.5%);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4%)。结论:给药途径、品种等多种因素与儿童ADR 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妇幼保健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2019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218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在218例儿童ADR中,2~3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44.95%);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ADR报告中,男78例,女36例,涉及药品53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2.11%),其次为中药抗感染药物(25.44%).ADR主要表现是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嗜睡.主...  相似文献   

8.
俞海燕 《北方药学》2014,(4):159-159
目的:保证儿童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结果:300例发生ADR的儿童,男性181例,女性119例,男女比例为1.52∶1,以3~7岁儿童的ADR发生几率最高。69.67%患儿是因为应用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0.67%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59.33%的不良反应集中在皮肤及附件,表现为药疹、荨麻疹、瘙痒。结论:应加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选择药品,最大限度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140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医院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微生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为72.8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45.91%,男性ADR发生率多于女性,儿童ADR发生率较高。免疫力低下病人、中药注射液的ADR较为严重,有不少ADR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记载。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质量监控,是防止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漯河市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探讨ADR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应对意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至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178例,占60.33%);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较多(241例,占81.69%);抗感染药发生ADR最多(111例次,占合计297例次的37.3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例次,占合计373例次的43.70%);新的ADR为85例(占28.8l%),严重的ADR为3例(占1.02%)。结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对确保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做好相关工作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程度。  相似文献   

11.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镜  冯文涛  向阳 《中国药业》2009,18(16):58-5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I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323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统计分析广东省2006年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为确保儿科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2006年1~12月收集的323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涉及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结论加强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应成为药品安全性再评价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军珂  张梅 《中国药业》2011,20(18):56-5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3.54%;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5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淑娟  刘晓玲  赵波 《中国药业》2010,19(13):66-6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集的18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ADR最多,占95.11%;导致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63.5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占24.49%和21.0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12月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4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共累及11个系统-器官,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9.3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6.87%。结论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应警惕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我院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35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222例,女129例;1~3岁幼儿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8.50%);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比例最高(79.45%);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ADR,占75.50%;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较高比例.结论:应加强儿科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8-06~2010-05上报的231例ADR资料,针对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因果关系评价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涉及73种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51.51%;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11.69%;其他占36.80%。ADR累及最多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性别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规范注射剂的使用,可大幅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以"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检索了2000~2013年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严重过敏反应、以严重皮疹、皮炎、多形性红斑为主的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血尿、蛋白尿等的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医院应重视临床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注意收集儿童用药安全信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障患儿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0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消化系统占19.44%,皮肤及附件占18.52%,心血管系统占15.74%和中枢神经系统占13.89%,各脏器不良反应均有报道,合并用药更易发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防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