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54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9例;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例。结果:OC术后44例,行胆囊癌根治术者21例;LC术后10例,行胆囊癌根治术者5例,3周以上者3例,均广泛转移,3周以内者7例,行根治术5例,均于术后2月内出现复发症状。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的关键。胆囊切除后一定要常规剖开胆囊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术前考虑胆囊癌诊断者,应该行OC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意外胆囊癌(UGC)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10例在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后发现的28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中发现UGC 20例,术后发现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期,Ptis1例,PT15例,PT210例,PT38例,PT44例。获得随访的26例中,单纯胆囊切除10例,5年生存1例,其中PT1b、PT2、PT3共9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在5年内死亡;胆囊癌根治术13例,5年生存5例;未切除3例均在2年内死亡,5年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P<0.05)。 结论 对于UGC病例要根据分期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尽可能早期行胆囊癌根治术会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00例LC术中及术后诊断为UGC的16例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16例胆囊癌病例中,在LC术中诊断7例,LC术后诊断有9例,其中Nevin 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7例、Ⅳ期1例.患者的5年存活率Nevin Ⅰ期为100%,Ⅱ期的5年存活率为66.7%,Ⅲ期和Ⅳ期未有5年存活者.结论 UGC患者的存活与肿瘤分期相关,Nevin Ⅰ期胆囊癌,行LC即可.LC术中怀疑有胆囊癌应及时行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Nevin Ⅰ期以外的UGC应该尽早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增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意外胆囊癌(UGC)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在LC术中胆囊癌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LC术UGC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行B型超声、CT、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评价,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4例均漏诊,1例术后确诊并二次行开腹手术,其余3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次手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胆囊癌本身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及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LC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 应提高对LC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LC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增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意外胆囊癌(UGC)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在LC术中胆囊癌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LC术UGC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行B型超声、CT、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评价,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4例均漏诊,1例术后确诊并二次行开腹手术,其余3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次手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胆囊癌本身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及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LC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 应提高对LC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LC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发现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998~2010年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意外胆囊癌18例中,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4例,Ⅳ期1例。18例患者中2例失访,16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1年内死亡5例,3年内死亡9例,4例随访至今仍存活,分别存活15、27、32和44个月。[结论]对胆囊癌的高危人群或可疑病例要特别注意,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对术中发现胆囊癌可疑者,需行术中胆囊冰冻切片,应选择开腹胆囊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及术后意外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 964例LC手术中及术后发现的18例UGC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UGC 12例,术后发现6例。4例为NevinⅠ、Ⅱ期,14例为NevinⅢ-Ⅴ期,原发肿瘤为NevinⅢ-Ⅴ期的14例中,明确为胆囊癌后开腹行根治术者8例,生存时间为7-56月,平均23月,未行根治术的6例生存时间为2-18月,平均7月,无〉2年生存者。结论术前应进行B超等检查,对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要提高警惕,术中仔细剖检标本;发现UGC要根据分期采取手术方式,尽可能早期采取根治术;术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术后切口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增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意外胆囊癌(UGC)的诊断认识,探讨避免在LC术中胆囊癌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LC术UGC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行B型超声、CT、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评价,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4例均漏诊,1例术后确诊并二次行开腹手术,其余3例患者家属不同意二次手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胆囊癌本身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及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对胆囊癌及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LC术中对胆囊的观察粗疏,未仔细观察切除的胆囊标本。结论 应提高对LC术时胆囊癌的诊断意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努力减少LC术时胆囊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吴钢  蔡端 《世界肿瘤杂志》2002,1(3):212-2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01/2002-07入院手术并病理证实为NeviaI、Ⅱ期的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占同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11.0%(9/82),术前确诊率为55.6%(5/9)。行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结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在于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B超等影像学检查仍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浸润肌层的胆囊癌是否是局部疾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要行二次根治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9例浸润肌层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68个区域淋巴结被检查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结果: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血管浸润,1例有淋巴管浸润淋巴结均未见转移10年生存率为89%,单纯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结果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例行根治术的患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多数浸润肌层的早期原发性胆囊癌仅是局部扩散,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不需再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术后确诊胆囊癌的治疗决策(附32例临床分析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过去二十年来经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2例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单纯胆囊切除术或扩大根治切除术后1年生存28例,2~3年生存2例,3~4年生存1例,5年生存为0.结论早期胆囊癌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或连同胆囊床外1~2cm的肝组织切除;中晚期胆囊癌,应行胆囊癌根治术;若单纯胆囊切除手术后经病理发现为中期以上胆囊癌,应再行手术以扩大切除范围;一旦有相关的胆囊症状者早期行胆囊切除以预防胆囊癌变.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1996年7月我院以胆囊良性病变行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7911例,术后病理诊断胆囊癌7例,占0.8%,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50~79岁。病程1月~8年。右上腹痛,腹胀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胆囊结石1例,术前诊断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2例。常规行LC,术后病理诊断腺癌6例,乳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Ⅳ期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6月~2001年5月间上海市172例Ⅳ期胆囊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对获得随访的164例的预后与手术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172例中未手术者44例(25.6%),手术者128例(74.4%),其中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术45例(35.1%)、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17例(13.3%)、胆囊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5例(3.9%)和剖腹探查术61例(47.7%).在行根治性切除者中,Ⅳa和Ⅳb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40.7%,明显好于胆囊未切除或单纯切除者,在Ⅳa和Ⅳb期中各有2例存活期超过5年.结论有选择地进行Ⅳ期胆囊癌病例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称为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1],我院自1998年6月~2006年3月收治该类患者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6~71岁,平均57.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史,术前无寒颤、发热,皮肤和粘膜无黄染。经B超检查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15例,胆囊息肉5例,胆囊息肉伴结石7例,胆囊腺肌症3例。病理诊断为胆囊癌,于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6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24例。1.2治疗方法24例腹腔镜下胆囊未见结节、肿块,用标本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囊癌32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疗效.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5年以上1例,2年以上2例,1年以上3例,2~10个月内死亡19例.结论 原发性胆囊性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不足4%,术后平均生存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误诊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6例行剖腹胆囊切除术(OC)。大体检查:乳头型20例,浸润型34例,54例均合并胆囊结石;病理学分期(p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38例,Ⅳ期5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35%,5年生存率为7.5%。结论:胆囊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治疗患者多为晚期。合并胆囊结石、对胆囊癌认识不足及手术方式不当是造成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方式的选择及p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纯胆囊切除5例,根治性手术35例,其他10例.1年生存率34.0%,5年生存率4.0%.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胆囊癌高危患者术前应行全面检查,以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胆囊癌是指术前、术中均未得出诊断,而因“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由病理切片确诊为胆囊癌者。我院2006年至2010年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共560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胆囊癌者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根治术治疗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临床分期Ⅱ期、Ⅲ期以及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诊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别;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1例,腹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漏0例,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位生存期(28.50±5.50)个月,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50.0%与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胆囊根治术治疗胆囊癌浸润肌层以上患者,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供远期生存率,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 ,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1月~ 2 0 0 2年 8月间收治的 3 6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 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 ,有胆道病史者 2 5例 ( 69.44 % ) ;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 65 .3 8% ,CT诊断符合率为 85 .0 0 %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率为 5 8.3 3 % ;随访率 83 .3 3 % ,NevinⅠ期 2例均生存 5年以上 ,Ⅱ~Ⅳ期患者平均生存 2 2个月 ,Ⅴ期患者平均生存 13个月 ,仅行剖腹探查者平均生存期仅 3个月。结论 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 ,对有癌变倾向的胆囊病变行预防性切除 ,是预防胆囊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