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红燕  赵杰 《武警医学》1997,8(6):320-322
为探讨IL-6、TNF-α和IFN-α在化疗中的变化,测定20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FN-α活性,结果显示: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此3者活性逐渐下降,第14d时IL-6下降至最低;第12d时TNF-α、IFN-α下降至最低(P〈0.01)。随着化疗时间延长,IL-6逐渐恢复正常,TNF-α、INF-α的活性也逐渐升高,且三者的变化与白细胞值的变化呈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 A及EHF毒抗原的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两组小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和IFNγ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免疫小鼠受EHF病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只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96份血清及96份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HFRS患者各期尿液及血清TNF与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与血清变化水平有密切的正相关性(γ=0.5752,P<0.001;γ=0.5427,P<0.01),尿液中含量与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γ=0.3425,P<0.01;γ=0.4485,P<0.01),血、尿中TNF与血、尿中SIL-2R的变化呈正相关(γ=0.6425,P<0.01,γ=0.6596,P<0.01)。提示:TNF及SIL-2R是参与HFRS发病机理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4.
小鼠T细胞克隆性分析将Th细胞分为Th1、Th2。Th1细胞以分泌IL-2、IFN-γ和TNF-β为特征,主要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在抵御细胞内致病因子包括许多病毒方面起重要作用,而Th2细胞以分泌IL-4、IL-5、IL-6、IL-10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作期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γ-干扰素(IFN-γ)活性及其血清IgE总浓度。结果表明,发作期哮喘组IL-4和IgE均明显高于COPD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IL-4和IFN-γ及IFN-γ与IgE均呈负相关(r=-0.48,-0.75;P<0.05,0.001)。而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IL-4和IgE无显著差异(P>0.05)。3组之间IFN-γ活性亦无差异(P>0.05)。提示IL-4和IFN-γ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哮喘发病过程中血清IgE浓度调节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健康青年进驻高原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α) 和白细胞介素- 6( I L- 6)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 700 m 和5 380 m 高原第7 d 和半年的健康青年,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T N F- α和 I L- 6 ,并与平原( 海拔1 400 m) 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高原低氧环境 T N F- α和 I L- 6 水平明显高于平原( P< 0 .05 或 P< 0 .01) ,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 P< 0 .01) ,随居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P< 0 .05 或< 0 .01) 。结论: T N F- α和 I L- 6 参与了机体急、慢性低氧的应激过程,诱导体内免疫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蒺藜总皂甙对TNF-α及IL-1β诱导内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甙(grosssaponinsfrom TribulusterrestrisL,GSTT) 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诱导的培养新生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 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C) 及中性粒细胞(PMN) 的影响。方法:用TNF-α和IL-1β分别诱导传代的CMEC,计粘附MNC及PMN的细胞数,并计算粘附率。结果:CMEC 经TNF- α处理4h 后,CMEC与MNC及PMN的粘附率,分别增加到31.3±0.5% 和32.1±0.5% (对照组分别为12 .5±0 .2% 和13 .8±0 .4 %) ,经IL-1β处理2h 后,则分别为44.5 ±1.0 % 和44.8 ±0.7 % ( 对照组分别为12 .9 ±0.6 % 和14.7 ±0.6% )。在TNF- α(IL- 1β) 处理前,用GSTT与CMEC共孵育,预处理2h,则GST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 α和IL- 1β的作用。结论:GSTT可抑制CMEC 与PMN及MNC的粘附。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常见的眼病之一,其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并由其导致相应的病变。有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异常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1];翼状胬肉组织的培养上清中也能检测到TNF-α和PDGF活性[2]。因此,我们研究TNF-α,PDGF、α一干扰素(IF-α)和γ-干扰素(IFN-γ)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形成中的作用,希望能为临床防治翼状胬肉提供一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RPMI1640培养基,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休克后重要器官内几种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法: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表达,TNFα释放,器官功能损害及内毒素组织移位等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可相继表达增加,以TNFα表达最早,IL-6虽表达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2)休克及复苏后,肝、肺、肾组织及循环内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组织内TNFα水平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大于循环内TNFα水平;(3)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4)休克后肝、肺、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先后明显升高,且与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TNFα释放有一定内在联系.结论: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释放在局部器官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内毒素的组织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天然α,β,γ干扰素(nhuIFN-α,β,γ)在体外诱导HEp-2细胞的抗病毒协同作用。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表现为抗病毒协同增强效应;nHuIFN-α和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只表现为抗病毒协同相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的抗病毒协同增强作用,与不同干扰素(IFN)处理HEp-2的顺序及IFN的浓度比例有关;nHuIFN-γ与nHuIFN-α的抗病毒协同增强作用是细胞接受IFN作用后早期即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