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力应激正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观察了10人+65°头高位倾斜与8人-6.67kPa下体负压作用下,以及15人1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 -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 ,观察了 1 0人 65°头高位倾斜 (HUT)与 8人 -6.67kPa下体负压 (LBNP)作用下 ,以及 1 5人 1 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HUT与LBNP作用期间 ,尽管血压反应有所不同 ,但自发性BRS值均显著减小 (P <0 .0 1 ) ,卧床第 1 6d时平均自发性BRS值也显著减小 (P <0 .0 5)。说明该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下压力感受器 -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人体位置改变对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逐跳动脉血压测定技术(Finapres),观察10名男性青年头高位倾斜65°前后动脉压及心率的反应。血压信号长度为6min,将朝同一方向变化(均增大或减小)的连续3个以上心跳的收缩压值和相应延迟1次心跳的心跳间期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回归线斜率值作为1次自发性动脉压力反射反应的斜率(PRS)。结果平均PRS值为:平卧位时123.8±33.8ms/kPa,倾斜位时66.0±24.8ms/kPa。由平卧位转为倾斜位后,达到或超过3次连续心跳的动脉压力感受器调节次数也显著增加。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失重对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下降是引起飞行后航天员立位耐力下降的重要起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失重和模拟失重时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变化及失重引起的上身压力增高和血液中离子改变对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利用Finapres无创血压监测仪采集15名男性青年21天-6°头低位卧床期间及卧床前、后头高位倾斜试验时逐跳动脉血压信号,测量自发性压力反射反应斜率(PRS)的变化。结果卧床期间,15人中有12人的平均PRS值呈减小变化,其中有5人在卧床结束时未能完成20min头高位倾斜试验,其平卧位PRS值114.8±22.2ms/kPa较卧床前对照水平203.9±19.5ms/kPa显著减小(P<0.05),并在头高位倾斜时进一步减小为65.6±5.1ms/kPa。头高位倾斜试验完成者的平均PRS值,在卧床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降低,其可能参与了立位耐力不良机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立位负荷量增加时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立位负荷量增加和中枢对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8名被试者在两种不同方式(加心算和无心算)的递增性负压—立位负荷时(下身负压值为0、2.67、5.33、8.00kPa)BRF的变化。结果表明压力感受器反射增益随着立位负荷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极限负荷时增益下降,反射功能的降低是造成立位晕厥的主要原因。立位中加心算后,反射增益和负荷量的关系不密切,说明中枢兴奋对立位时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率/血压变异性与压力反射敏感度的年龄依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中年与青年男子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压力反射敏感度(BRS)的差别,探讨不同年龄组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特点。方法 用自回归模型方法计算仰卧位与站立位HRV和SBPV的谱指标,用序费法计算BRS,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年组两种体位下的HRV谱指标及仰卧位时的BRS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或P〈0.01)。由仰卧位转为站立位后,中年组HRV的总功率(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合理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常规AR谱分析方法对14例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和14例健康飞行人员的短时程心率变异性(HRV)信号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序贯法分析其压力反射敏感度(BRS).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HRV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归一化高频成分(HFn)降低,而归一化低频成分(LFn)与LF/HF则增加;②高血压病患者的BRS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飞行人员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异常,交感神经调节活动相对增强,迷走神经调节活动受到抑制.在飞行人员高血压病的防治研究中,应加强对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的理论机制、方法学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在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资料来源与选择 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资料引用引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45篇.资料综合 压力感受性反射在体位变化引起的血压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及直立位耐力不良,通过科学适宜的有氧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结论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测试与评价在航空航天医学、心血管病风险预测预警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人体血压、心率的影响,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实施HBO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HBO治疗的57例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2例)分别于HBO治疗前、加压结束、稳压25 min、减压结束前、HBO治疗结束1 h测量血压及心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及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收缩压在减压结束前与HBO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舒张压于稳压、减压阶段与HBO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平均动脉压于稳压、减压阶段与HBO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心率自加压结束前至减压结束前与HBO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及非高血压病患者HBO治疗过程血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HBO治疗可以引起患者的血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减慢,且在减压阶段作用尤其明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意识状态对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HBO治疗患者共57例,按体位和意识状态分组,其中意识清醒组43例,意识障碍组14例,坐位组37例,卧位组20例.对行HBO治疗的57名患者分别于HBO治疗前、加压结束前、稳压25min、减压结束前、HBO治疗结束后lh测量血压及心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意识清醒组患者仅在减压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129.42±21.47)mm Hg、(81.79±12.65) mmnHg、(97.67±14.38)mm Hg]与治疗前[(121.72±16.31)mm Hg、(75.51±9.77) mm Hg、(90.91±9.64) mm Hg]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组患者仅在减压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81.30±12.36) mmHg、(97.11±13.99) mm Hg]与治疗前[(75.38±9.48)mm Hg、(91.14±9.51)mm Hg]比较升高(P<0.05);其余时间点、其他组别患者、组间比较则变化不明显(P>0.05).意识清醒组、坐位组患者从加压时开始,直到治疗结束后1h,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P<0.05);意识障碍组、卧位组患者从稳压时开始到减压前,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P<0.05),治疗结束后lh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HBO治疗时,除高分压氧作用外,体位、意识状态可能是血压、心率的变化影响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圣脑康丸对快速进入高原的青年男性士兵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300名进藏新兵随机分为圣脑康组(n=100)、红景天组(n=100)和对照组(n=100)。分别测定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后不同时间受试者的血压、心率。结果:与进入高原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进入高原后在第1天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加快(P〈0.05);在第7天时,圣脑康组及红景天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并且圣脑康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红景天组更低(P〈0.05)。结论:圣脑康和红景天对快速进入高原人员的血压、心率有稳定调节的作用,而圣脑康丸稳定调节血压、心率效果优于红景天。  相似文献   

14.
女性相比男性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冠脉)解剖生理基础及神经激素水平,这导致其更多表现为非阻塞性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血流绝对定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诊断冠心病(CAD)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功能性检查方法。负荷试验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作为自主神经功能的替代指标,对女性血流灌注参数乃至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笔者就负荷MPI中心率和血压变化对CAD诊断及风险评估的增益价值进行综述,为推进负荷MPI的临床应用及制定用以改善女性自主神经功能为靶点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气压变化对年轻飞行员心率(HR)及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压舱结合动态心电图对30名年轻飞行员进行临床试验,记录升压前、升压过程中、高压状态、减压过程中及减压后各5 min的平均HR及所有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异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_(50))3项短程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气压升高可使HR减慢,升压前76.56±12.33次/min,升压过程中67.25±10.21次/min,高压状态65.06±7.02次/min;随着大气压的恢复,HR逐渐加快,但未恢复到升压前水平;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总张力的HRV指标SDNN和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_(50)基本上随着环境大气压升高而升高,随着大气压降低而降低.结论 高气压的变化对年轻飞行员的HR和短程HRV有较明显的影响,在飞行员的选拔和训练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观察头高位倾斜(HUT,+65°)持续15min对10名健康男青年心率变异性(HRV)谱、血压变异性(SBPV)谱及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被试者由卧位转为HUT时,HRV高频谱峰功率(HFHRV)、总功率(TPHRV)及归一化高频谱成份(HFHRV,n)均显著降低(P<0.01),低频谱峰功率(LFHRV)仅有升高趋势,但归一化低频谱成份(LFHRV,n)显著升高;SBPV谱高、低频谱峰功率(HFSBPV,LFSBPV)及总功率(TPSBPV)均显著升高(P<0.01);BRS显著降低(P<0.01)。在HUT持续作用的6-12min期间,HRV、SBPV港的变化与HUT0-6min期间天显著性差别。结果提示立位应激时被试者心迷走神经活动降低、心交感及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7.
急性轻中度缺氧条件下心率及收缩压变异性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应用心率及收缩压变异性(HRV、SBPV)谱分析方法评价急性轻中度缺氧条件下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变化。方法:10名健康男性青年分别吸入氧13.7%(相当于海拔3500m)和11%(相当于海拔5000m)两种氮-氧混合气各20min,将对照和缺氧条件下的HRV和SBPV谱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种缺氧条件下,受试者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反应,HRV谱总功率(TP)和高频成分(HF)功率均显著减小,低频成分(LF)功率与LF/HF功率比值无显著变化,SBPV谱LF功率显著增大,3名缺氧耐力不良受试者尤为明显。不同水平缺氧之间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轻中度缺氧条件下,人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联合应用HRV与SBPV谱分析方法可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活动进行评定;但HRV的LF成分变化机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注射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相关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327例CT增强扫描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患者收缩压(t=15.340,P=0.000)和舒张压(t =7.574,P=0.000)均升高,而心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9,P=0.556).36.4%的患者收缩压升高>10 mmHg,32.0%的患者舒张压升高幅度>10 mmHg.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和/或高血压史、对比剂注射流率和用量等均不是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血压会发生明显变化,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时飞行学员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长航时飞行中生理变化特点,观察心理疲劳对抗措施对长航时飞行心理疲劳的缓解作用。方法20名健康男性教-8飞行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教-8飞行模拟器上进行8h的长航时模拟飞行。试验组在飞行中的休息阶段采取放松措施,对照组休息阶段不采取任何措施。记录飞行学员模拟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体动强度。结果模拟长航时飞行中,试验组的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F-184.241,P-0.000),试验组休息时平均心率低于飞行时(F-17.564,P-0.000);而对照组在飞行和休息时心率变化规律不明显(F-2.014,P-0.156)。对照组休息时较飞行时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低频高频比值(LF/HF)显著增加,校正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显著降低。而试验组在休息时LFnu、HFnu、LF/HF指标与飞行时比较,仅第1次第有明显变化(P〈O.05)。对照组的体动强度在休息时显著高于飞行阶段,而试验组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试验中,受试者的自主神经兴奋性因试验因素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从心率变化分析,地面模拟长航时飞行属于单位时问内低负荷持续作业的试验模型。在飞行中的休息阶段实施放松措施能有效缓解受试者的焦虑、烦躁情绪。HRV频域指标中,LFnu、HFnu、LF/HF可作为评价情绪负荷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