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点的相关及性别差异.方法:使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及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对203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就型同一性与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呈显著正相关(r=0.20~0.41),与忧虑性呈显著负相关(r=-0.38);弥散型同一性与人格特征的显著相关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r=0.18~0.38);排斥型同一性与恃强性、敢为性呈显著负相关(r=-0.17~-0.21);延缓型同一性与怀疑性呈显著正相关(r=0.19).男生的成就型同一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5,P=0.009),弥散型同一性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17,P=0.031).结论:同一性状态、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自我同一性状态的性别差异与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2247名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及其四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6个地区16所中学抽取的2247中学生施测Rosenberg自尊、自我效能以及中学生情感量表,分析性别和年级差异以及自尊在自我效能和情感体验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自尊有随年级而增高的趋势,从初一到高三自尊量表得分依次为:[(2.91±0.38),(2.93±0.41),(3.01±0.41),(2.98±0.44),(3.04±0.41),(3.17±0.42)];男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女生[(2.74±0.39)vs.(2.68±0.40),P0.001],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其他年级(P0.05);女生积极、消极情感得分均高于男生[(2.77±0.67)vs.(2.68±0.67),(2.22±0.70)vs.(2.13±0.68),Ps0.005],初一学生积极情感得分最高(2.85±0.62),高一、高二学生消极情感得分最高[(2.26±0.71)vs.(2.25±0.73)]。自我效能、自尊与积极情感正相关(r=0.24,0.36),与消极情感负相关(r=-0.17,-0.32);自我效能与自尊正相关(r=0.47),均P0.001;自尊中介自我效能与积极/消极情感的关系,中介效应显著(Z=13.00,-13.07)。结论:自尊随年级而提升;男生自我效能高于女生;女生的积极、消极情感均高于男生;在控制性别和年级的条件下,自尊中介自我效能对于积极/消极情感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3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社会支持、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焦虑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价问卷(SSRS)、自编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状态焦虑特质量表(STAI)对32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男、女生在积极评价、中性评价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t=-2.229,-1.979;P<0.05),在特质焦虑维度上也有显著差异(t=-2.726,P<0.01);②消极的就业评价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214,0.287;P<0.001),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42,P<0.001;r=0.123,P<0.05);③社会支持、积极的就业评价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显著的联合预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极显著的预测效应(β=0.254,P<0.001;β=0.176,P<0.05).结论 大学男生比女生对就业有较低的积极评价和中性评价,而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女生.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就业评价能够很好的预测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大学生D型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DS1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5%,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8,P0.001);(2)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积极应对分数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2,P0.001),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消极应对分数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NA)因子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400,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51,P0.01);社交抑制(SI)因子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419,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54,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容易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按照文理兼顾的原则随机整群选取山东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437名,采用自尊鼍表(SES)、内隐联系测验(IAT)、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以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中文修订版(PANAS-R)进行测验.结果:相关分析发现外显自尊(26.46 ±3.93)及外倾性(7.21±2.58)与积极情感(28.21±5.44)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r=0.29,0.43;均P<0.001),与消极情感(16.96.±4.51)均呈负相关(r=-0.20、-0.23;均P<0.001),神经质(5.59±3.08)与积极情感负相关(r=-0.35,P<0.001),与消极情感正相关(r=0.51,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外显自尊、外倾性、神经质能预测积极情感(β=0.15、0.33、-0.20),神经质能预测消极情感(β=0.51)(均P<0.001).结论:当同时考虑两种自尊和人格特质时,外显自尊和某些人格特质均能预测积极情感,但只有神经质能预测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犬儒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犬儒态度量表对西北工业大学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积极应对与犬儒态度(r=-0.688,P<0.001)呈显著负相关;②消极应对与犬儒态度(r=0.600,P<0.001)及其他4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对犬儒态度有负向预测作用(t=-17.078,P>0.001),消极应对对犬儒态度有正向预测作用(t=13.509,P>0.001).结论 大学生应对方式是影响犬儒态度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正念、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与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对3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Hayes开发的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大学生正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正念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 = 0.418,P<0.001),与消极应对得分相关不显著;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 =-0.376,P<0.001),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 = 0.310,P<0.001);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与正念得分呈负相关(r=-0.262,P<0.001).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正念对积极应对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346,相对效应值为86%,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正念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5,相对效应值为14%.结论:正念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还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间接影响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化问题行为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4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男生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09,P0.01);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5,P0.001),和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8,P0.001);积极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55,P0.001),消极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62,P0.001)。结论积极应对方式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北京居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北京23所高校的14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在父亲拒绝与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662,P0.01;t=2.173,P0.05),而女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91,P0.005;t=-2.657,P0.01)。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维度上显著高于父亲(t=-11.425,-12.732;P0.001);②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t=4.909、2.696、5.843、5.110、5.463,P0.05;t=2.670、3.018、3.540、3.094,P0.05),加入社团的大学生韧性维度不显著;③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0~0.436,P0.001),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56~-0.293,P0.001);④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的各个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积极心理资本起作用的,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心理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调查了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恋爱、婚姻、压力等心理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对202份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分析,压力(职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是CFS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学习压力影响最大。结论 CFS是一种心身疾病中的神经系统疾病,起因主要是心理影响因素,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学习压力是CFS主要诱因。减轻学习方法,消除紧张情绪,是改善CFS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锻炼对个体正负性情绪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跑步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锻炼项目(70.3%);强身健体是大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80.7%);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大学生主要选择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65.7%);以中等以下强度的锻炼为主(50.3%);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较多(51.0%);每月锻炼2~3次的人数最多(32.7%)。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上有显著差异(F=8.912,4.254;P0.01)。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上无差异。不同锻炼时间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有显著差异(F=11.619,P0.01;F=2.968,P0.05)。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在正性情绪体验上有显著差异(F=7.291,P0.01),在负性情绪体验上无差异。结论:体育锻炼可以同时提高正性情绪体验和降低负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issociation and affect are intimately related constructs, but their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subjected to extensive empirical study. This report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ociation and affect in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Fifty-six participants with DSM-IV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DPD) and 22 healthy comparison participants (HC) were administered the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Scale, the Multidimensional Anger Inventory, and the Spielberger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 subgroup of participants also completed the Affect Intensity Measure and the Boundary Questionnaire. Individuals with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experienced more anxiety, anger, negative affect intensity, and thinner boundaries than healthy individuals, but did not differ in positive affect intensity. Within the DPD group, severity of pathological dissociation and of depersonalization were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greater anxiety than to greater anger. The DPD group had higher negative than positive affect intensity, wherea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opposite valences were of comparable intensity. In the combined sample, anxiety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depersonalization and pathological dissociation, anxiety followed by anger predicted absorption, while anger predicted amnesia. Our overall findings suggest that, at least in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pathological dissociation is more intimately related to anxiety than to anger.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chronic depersonalization is a poor regulator of affect, since it is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chronic elevations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negative affect. More elaborate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ffect and dissociation would be fruitfu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Laurent等人编制的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进行初步信效度检验,考察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652名4-7年级儿童,并通过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检验该量表的项目鉴别力、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和信度。结果:1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的各项目鉴别力较好;2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的结构效度较好,符合情感理论的两因素模型;3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的各维度与孤独感、抑郁感、自尊和同伴接纳显著相关,效标效度良好;4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两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2和0.93。结论:正负性情感量表儿童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某部新兵集训2个月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1600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1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总分为(119.55±21.70);2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与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7,-0.329;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正性情绪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在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P0.01);4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水平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总解释率为43.8%。结论:某部新兵集训期心理弹性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升心理弹性训练,有望降低新训时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目的:对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中国人民群的适用性研究。引进情绪两个维度评定的有效工具。方法:调查372名社区人群,使用同质信度,重测信度为检验量表信度指标。使用因素分析的方差极大旋转法检验结构效度。选择SCL-90为效标效度。结果:PANAS所有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正性,负性情绪的Cronbach‘sα系数为分别为0.85和0.83。正,负性情绪的重测信度分别是0.47和0.47。正性情绪各条目的负荷在0.76-0.40之间,平均负荷0.65;负性情绪各条目的负荷在0.75-0.45之间,平均负荷为0.62。负性情绪与SCL-90总症状指数的相关系数是0.65。结论:中文版的PANAS适用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倾性、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的外倾性分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外倾性、积极情绪、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正相关;外倾性、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外倾性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而且还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与积极情绪-自尊中介链和消极情绪-自尊中介链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外倾性既通过直接路径,也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等间接路径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层随机抽样,对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t=2.23,P<0.05),快乐感低于女性(t=-1.99,P<0.05),在正向情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0.21,P>0.05);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和正向情感多于大四学生(t=2.08,2.22,P均<0.05),在负向情感上无显著年级差异(t=-1.76,P>0.05);除精神病性外(t=1.49,P>0.05),快乐感高的被试与快乐感低的被试在心理症状其余各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3.24~6.40,P<0.01).相关分析表明:快乐感、正向情感与多数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1~0.59,P<0.05~0.01),负向情感与所有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0~0.61,P<0.05~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与成人创造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与安全基地启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探究不同启动条件下个体创造性的差异。进一步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被试,使用情绪启动技术探究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与成人创造性的关系。结果:1依恋启动组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认识启动组(t=11.647,P0.001);2安全型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非安全型(F=26.647,P0.001);3积极情绪下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中性情绪(F=13.744,P0.001);4依恋类型与情绪交互作用显著(F=5.074,P0.05)。结论: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都能够提高个体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特质情感类型及其与同伴关系、学校态度的关系。方法:以638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测查。结果:①特质情感类型包括四种:高-低型(37.0%)、低-高型(28.9%)、双低型(24.9%)和双高型(9.2%);②不同特质情感类型的儿童在同伴接纳、友谊和学校态度上差异显著,高-低型在学校态度、同伴接纳、友谊质量上均好于其他类型,双低型在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上都差于其他三类;低-高型的学校态度得分最低;③特质情感类型能够预测同伴接纳和友谊,也能预测学校态度,友谊质量在特质情感类型与学校态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特质情感类型对于学校态度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部分是以友谊质量为中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