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胃灼热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广义上说,无论内镜检查有否食管下端发红、糜烂和溃疡等“粘膜损害”所见,唯以具有胃酸为主之胃内容物反流进人食管而发生的症状均可认为是GERD。GERD在西方国家十分常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在西方国家,GERD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反酸、打呃、反食、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与西方相比,亚洲GERD的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其中非典型表现者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十分常见,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胃烧灼感及反流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咽喉或呼吸系统等食管外症候,极少部分并发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这些深入研究也促进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文涛  姜文弟 《中国医刊》2003,38(12):31-33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 ease ,GERD)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 ,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一些新进展做重要阐述。1 流行病学有关本病患病率的报道多建立在症状调查的基础上。美国一项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调查表明 7%的人每日有胃灼热 ,14 %的人每周有 ,15 %的人每月有。LockeGR报道胃灼热和 /或反胃的每周发生率达 2 0 %。近年来我国对北京上海城乡GERD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李兆申等报道上海地区发病率3.6 8%。潘国宗等报道GERD发病率 8…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伴有食管外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病(GERS)和未伴食管外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间食道动力学及酸反流的变化的区别,分析酸反流和食管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GERD及GRE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功能胃肠动力仪对19例GERS组患者及22例GERD组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24 h食管pH监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幅,测量24 h内食管总pH、卧位pH及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算出DeMeester评分.对两组患者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各组患者中具有IEM的患者的百分比,所有患者依照有无IEM分为IEM组(19例)及非IEM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食管总pH、卧位pH及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评分是否有无差异.结果:GERS组的食管动力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IEM,IEM发生率为63.16%,明显高于对照组31.82%;GERS组与对照组以及IEM组与非IEM组在24 h内食管总pH、卧位pH及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24 h总反流周期数、DeMeester得分等比较上均有明显增高.结论:IEM是GERS最常见的动力异常类型;GERS是在比未伴食管外并发症GERD更长的食管内酸暴露时间基础上发生发展的;IEM可造成严重的食管酸清除障碍,导致食管酸清除时间延长,造成或加重GERD及GERS.因此,IEM在GER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詹群珊  朱惠明 《河北医学》2002,8(10):873-876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食管胆红素、pH双监测、食管内镜检查的结果同时结合病人症状将GERD分成三个型,观察病人在各型中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I、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I型和Ⅱ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型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RD病人在三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I、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临床上对GERD分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红梅  陈洪 《现代医学》2010,38(2):196-20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见类型.NERD的发病机制复杂,近来研究较多的有食管高敏感性、食管防御机制增强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症状问卷和PPI试验在NERD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内镜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前景;治疗目前以药物为主,促动力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客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比较反流症状中文问卷(CGQ)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客家人群GER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对居住于永定土楼(承启楼)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以随机顺序分别进行CGQ及GerdQ调查,以CGQ总得分≥12分或GerdQ总得分≥8分为阳性.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其中男104例,女99例.CGQ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3%;GerdQ阳性10例,阳性率为4.9%.两种问卷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08).CGQ及GerdQ阳性率在男性分别为13.5%(14/104)和8.7%(9/104),女性分别为11.1%(11/99)和1.0%(1/99).不同性别CGQ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0);男性GerdQ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不同年龄组CGQ及GerdQ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GQ:χ2=4.101,P=0.535;GerdQ:χ2=2.813,P=0.729).受试者完成CGQ和GerdQ的应答时间分别为(3.2±0.8)min、(5.4±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5,P<0.05).以CGQ为标准,GerdQ筛查GER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0.0%、97.8%、71.4%、92.1%、90.6%、0.378、18.2和0.6.结论 客家人群有较高的GERD患病率,CGQ较GerdQ在客家方言人群GERD筛查中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陆清  雷甜甜  王一岚  马洪升   《四川医学》2017,38(10):1212-1216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指部分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尽管予以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后[1],仍然有持续性酸反流的症状或食管炎的内镜证据,也称PPIs治疗失败胃食管反流病(PPIs failure GERD)、PPIs治疗抵抗胃食管反流病(PPI re-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价值.方法 对消化内科门诊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GERD的诊断标准为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RE)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并与GerdQ积分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诊断GERD最佳临界值.结果 GerdQ积分以7分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3例门诊及住院经电子胃镜证实为GERD患者(洛杉矶分级为A级和B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B组21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2次;C组22例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睡前40mg,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周后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愈合率。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记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C组在症状消失率、总有效率以及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A、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轻、中度GERD患者有效的药物,尤其加用夜间酸突破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4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3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结果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加(P〈0.01)。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DGR较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严重(P〈0.05)。③DGR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DGR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DGR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0例顽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检查或24h食管pH值监测,将检测的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治疗;B组(对照组)仅用清热解毒的咽喉炎药。对两组咽喉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检出胃食管反流病45例(34.6%),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A组治疗23例,有效率91.3%;对照组22例,有效率13.6%(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抑酸剂及促动力药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者中有50%~80%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反流促发哮喘的机制,其中包括反流物被吸进肺内引起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引起反流加重进而促进哮喘的进一步发展、反流物引发神经反射造成肺支气管收缩从而引发哮喘和反流物浸入气道使其处于高反应状态。通过分析本病的具体机制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Ding ZL  Wang GL  Ji WJ  Xu X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4):2396-2398
目的 探讨反流症状问卷在诊断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例中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GERD的学龄期及青少年患儿,记录呕吐和(或)反食、恶心、烧心和(或)胸骨后疼痛、腹痛、上腹疼痛、反酸、吞咽疼痛7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积分(0~3分),以内镜检查或24 h食管pH监测阳性作为诊断GERD的诊断标准,之后与问卷积分进行比较,计算出诊断GERD的最佳积分临界值,并对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符合率进行统计.结果 (1)45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37∶1,平均年龄(11.1±2.6)岁.23例GERD患儿中,问卷症状总积分为(20±10)分;22例非GERD患儿中,症状总积分(13±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病例中,内镜下0、Ⅰ、Ⅱ和Ⅲ级患儿之间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症状总积分13.0分作为临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之和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对GERD诊断的敏感度78.3%,特异度68.2%,准确度73.3%,阳性符合率72.0%,阴性符合率75.0%.结论 反流症状问卷对GERD的初步诊断有一定功效,有助于学龄期及青少年GERD的临床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者中有50%~80%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反流促发哮喘的机制,其中包括反流物被吸进肺内引起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引起反流加重进而促进哮喘的进一步发展、反流物引发神经反射造成肺支气管收缩从而引发哮喘和反流物浸入气道使其处于高反应状态。通过分析本病的具体机制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外损害临床特征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病历资料,分食管外损害组和无食管外损害组,分析其病因、食管外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以BMI增高最常见(58%),其次为胆汁反流(26%)。食管外受损最常见为咽喉部(52%)。伴有食管外损害的患者其治愈率、好转率与无食管外损害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者复发率比后者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可累及食管外组织的疾病,容易合并食管外损害,合并食管外损害的患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就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其相关疾病分别进行阐述,本讲将首先介绍GERD相关疾病之一的Barrett's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