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U.Oryzas)的41个菌株,对9个水稻品种作抗病性鉴定。利用Tai氏所提供的分析方法,估测和分析各供试品种及病原菌株遗传型稳定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抗原品种与病原菌株之间存在很显著的互作。根据平均病级及抗病性稳定性程度,把水稻品种划分为8个类型,还根据致病力的强弱及致病性的稳定性的程度,把病原菌株划分为6个类群。本文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中的“标准鉴别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提出初步意见。还从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一套具有稳定致病力的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探讨了华南双季稻区利用亚种同杂种优势的特点和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两系亚种问杂种一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实率低和谷草比低;籼粳交杂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重要因子;每穗实粒数增加的关键在于结实率的提高,本文还就提高结实率和谷草比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以6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结果肯定了培养基中附加成分山梨醇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具有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及提高其分化潜力的效果;籼稻亚种中的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再生植株能力,在继代培养的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配比激素,对诱导器官分化的效果有明显差别,激动素(KT)与萘乙酸(NAA)的比例为5:1有利于取得根、芽生长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四种不同的基因模式:1.重复配子致死;2.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3.单位点孢子体不育性;4.互补孢子体不育性。讨论了利用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克服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三系配套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乃其杂交一代种子,在各种恒定的含水量和室温下贮存,测定其寿命变比。发现不育系和杂交一代种子的安全水分比保持系和恢复系的13%(国家标准对普通籼稻常规品种的最高限度)低2%;不育系和杂种一代种子水分在11%时、寿命变化最接近典型的反S形生存曲线,当发芽率降到80%左右时,生存曲线急速下降。根据典型生存曲线规律,拟配合新的寿命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抗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寄主内含物对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稻株中硅的含量多抗性较强;感病品种一般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氮或氨基酸;抗性品种受病菌侵染后呈现迅速的褐色反应,这与酚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这种迅速的褐色反应是稻瘟病菌侵入后寄主产生的一种过敏性反应,在微细结构上表现为表皮细胞或薄壁细胞膜破碎而颗粒化以及叶绿体崩散。这些颗粒化物质可能是寄生为了阻碍入侵病菌进一步生长或使其死亡而产生的植物保护素。实际上,抗性或致病性是水稻品种与病菌生理小种间基因对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网袋法研究了早稻稻杆,晚稻稻杆,红萍(Azolla imbricata (Roxb)Nakai)及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在水田耕作层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干物重、含氮量、含磷量和含钾量的残存百分率(y)均可用y=a·t描述,其中t为分解时间,a、b为回归系数,有机物中氮的释放速度慢于磷钾的释放速度,分解残留物的氮含量趋向1%。有机物氮含量(%)与干物重消失50%所需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R=-0.997 5。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年同次世代平均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种群矩阵模型讨论揭稻虱种群数量动态的预测问题,褐稻虱种群生命表划分为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历期不相等,本文把这4个阶段继续细分为等期的日龄状态,与此相适应,种群矩阵模型的转移矩阵也扩展为相应维数的方阵,结合输出方程,输入始发期1天调查的各虫期的密度,连续输出约40天内各期的密度,在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抗性级别基本不变,其他干扰因素比较稳定的条件下,预测结果对当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早晚季稻共77个品种采取人工和自然光长共15级处理,除1981年中季种植外,于1980~1987年早晚两季种植合共进行8年17季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对日长反应实际存在有早稻的无感与弱感,晚稻的强感与极强感共4个类型,按品种对光温联应可分为无感光、弱到中感温,弱感光、中感温,强感光、中感温和极强感光、中到强感温四个类型。同时建立了各代表类型品种最优回归方程式,极强感光型具有严格的出穗临界日长,超过此日长不能抽穗,强感光型品种则随着叶龄增大对日长要求放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稻纵卷叶螟种群生命系统控制研究作为例子,进一步讨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设计及应用问题。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有可能将各类因子对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研究,以及对防治害虫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为制订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60)Co-γ辐照诱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突变体培育而成的辐竹_2及辐竹_2选两个品种的遗传方式,证明该两个品种的抗性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根据超亲遗传现象,判明供试抗源的基因分布为非集中分布型。对辐照突变体筛选的有关问题及突变体的利用途径开展了讨论。并对这类多基因遗传的突变体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作出较为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引种国外普遍野稻的32个系统的特征特性在广州自然条件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的性状有较大的差异,但以株型匍匐、穗型直散、谷粒细长、剑叶长窄、中长花药、长芒、色紫、感光性强等的类型居多;在出穗期、株高和感光性方面,多年生型>中间型>一年生型,反映出普通野稻从多年生向一年生进化的趋势。芒长则相反,一年生型>中间型>多年生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F_2为3:1分离,受一对基因控制。部分超亲分离表明可能还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16)N标记尿素配施不同有机物(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稻秆),沤田一个月后盆栽水稻,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和吸收氨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1.配施木质素,对水稻生长(穗数、谷、秆重)无不良影响,C/N不同,差异不大;配施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淀粉)和稻秆均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C/N相同,则淀粉抑制作用大于纤维素,纤维素中则C/N大的比C/N小的抑制作用大,稻秆的抑制作用与纤维系C/N相同的接近.2.单施尿素的氮利用率(水稻地上都)为49.9%,配施木质素处理的尿素氮利用率与之无差异,配施其他有机物均降低了尿素氮利用率,以稻秆C/N=25∶1影响最大,只有26.8%,顺序为稻秆C/N=25∶1>纤维索C/N=25∶1、淀粉C/N=10 ∶1>纤维素C/N=10∶1.3。单施尿素在土壤中氮残留率为26.2%,配施木质素的残留率与之无差异,配施其他有机物的都增加残留率,尤以稻秆最高,达58.8%;配施有机物有减少尿素氮损失的趋势。4.施肥处理均大大增加水稻对土壤氮吸收,单施尿素水稻(地上(?))吸收土壤氮437.3mg/盆,占全氨59.5%.与配施木质素差别不大,配施稻秆C/N=25∶1吸收量之相近,但占全氮比率却达72.3%,配施纤维素、淀粉均减少了对土壤氨的吸收,而占全氮比率则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294、KAU1727、IR13539-100-2-2-2-3、IR749-5-2-1-1以及IR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25586-108-1-2-2-2受两对显性基因控制;三黄占2、三叶占1、铁六选;新惠占1、GENG77-4以及IR13427-40-2-3-3都受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因控制,同时对12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苗期的抗菌表现进行了遗传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有明显差异,TN1是极稳定的高感品种TG367-4、25586-108-1-2-2-2以及Mudgo是非常稳定的高抗;一叶占1、三桂占1和铁六这三个抗级品种的抗虫也较稳定;;而抗级品种国眉占、三黄占2、Suweon294和抗品种包选2、辐包矫21的抗虫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导了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以下简称细条菌)的蛋白质,并以它作抗原建立了4个杂交瘤细胞株E_5、E_8、A_5和F_(11),其培养物上清的ELISA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10~6~1:10~7。该4个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58个不同来源的细条菌都呈阳性反应,而对参试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其它13个细菌种,均呈阴性反应。试验还表明,4种McAb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其亲和力大小为:E_8>A_5>E_5>F_(11)。应用McAb进行种子带菌检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2个水稻品种的抗虫性质及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抗级品种有较强的抗生性和非嗜好性,表现于飞虱栖息数量少、生存率低、发育缓慢、分泌蜜露量少和刺探频率高。中抗品种辐包矮21和包选2虽然耐害性很强,但前者的抗生性较后者的稍强,且对取食存有非嗜好性。不同品种的非嗜好性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光照强度减弱和偏施氮肥都会加速水稻植株的死亡,引起抗性减弱甚至消失。但光照强度和拖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及植株死亡速度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