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5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连接迈瑞PM-9000多功能生理监测仪,麻醉后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记录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1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10min、新肝期30min和新肝期6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后30min比较,MAP、CVP、CO、CI、MPAP、PCWP在整个无肝期下降明显(P〈0.05),PVRI和SVRI在无肝期上升(P〈0.05);MAP在新肝期5min下降明显(P〈0.01),MPAP、PCWP和CVP在新肝期10min明显升高(P〈0.01),CO和CI在新肝期10min有一定增加(P〈0.05),PVRI在新肝期5min上升明显(P〈0.01),SVRI在新肝期5min降低(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虽然缩短了无肝期时间,但术中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仍较明显,加强术中监测并及时给予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和硝酸甘油对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Lipo PGE1组和硝酸甘油组各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收缩压(SPAP)、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CWP)〕,并通过温度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同时监测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计算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resistance,PVR)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记录2种药物治疗20 min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Lipo PGE1能有效降低PVR,提高患者CO,硝酸甘油致PVR、SVR、MAP及CO降低。结论 LipoPGE1可降低RHD合并PH患者的肺循环阻力,增加CO,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下后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后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择期经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6例。全身麻醉后观察患者侧卧位前后及气腹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气道峰压(Ppeak)、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变化。结果:患者侧卧位前后及气腹前后HR、MAP、SVO2均无显著变化,侧卧位后Ppeak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气腹各时间点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P〈0.05),PETCO2于气腹后10min开始显著增高(P〈0.05)并持续于整个气腹期,气腹结束后30minPETCO2,有所下降,但尚未恢复至气腹前水平。CVP、MPAP及PCWP在侧卧位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P〈0.05)。气腹后CI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CVP、MPAP、PETCO2及PCWP显著增高,CI有下降趋势,而HR、MAP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体循环及肺循环的影响 ,指导临床ANHD的应用。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 ,麻醉后气管插管 ,控制呼吸 ,正常体温下 ,每只犬行三个水平的ANHD ,即中度 (HD1Hct约为 19% )、深度 (HD2 Hct约为 15 % )、极深度 (HD3 Hct约为 9% ) ,然后回输自家血 ,在血液稀释前、稀释后 30min、回输血后 15min分别测血液流变学、体循环和肺循环各指标。结果 :HD时血粘度 η渐下降。HD1、HD2 时 ,心输出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分别升高 41%和 48% ;心率 (HR)无明显变化 ,总外周阻力 (SVR)渐下降 ,平均动脉压 (MAP)渐下降 ;肺小动脉阻力 (PVR)渐下降 ,而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肺动脉楔入压 (PCWP)、中心静脉压 (CVP)无明显变化。HD3 时 ,CO(C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 ,HR仍无明显变化 ,SVR和MAP继续下降 ;PVR继续下降 ,MPA无明显变化 ,PCWP、CVP有所升高 ,回输血后各指标均有所回升。整个稀释过程中 ,心搏血量SV和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的变化与CO(CI)的变化相似。结论 :中度、深度ANHD时 ,机体代偿 ,CO(CI)及SV(SVI)升高 ,SVR、PVR降低 ,有利于循环 ;极深度ANHD时 ,CO(CI)及SV(SVI)不再升高反而降低 ,MAP下降明显 ,MPA无明显变化 ,对体循环影响大 ,对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围手术麻醉期的管理与调控。方法:6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术前(T0),无肝前1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30min后(T3),新肝期60min后(T4)和术毕(T5),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获得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ABL)、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血气与电解质分析;同时亦通过血栓弹力图仪(TEG)监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及指导输血与凝血因子输注。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适当补充电解质和调整酸碱平衡。结果:与T0比较,T2-5HR增加,在T2时MAP、CI、CVP、MPAP、PCWP急剧下降,SVR增加(P〈0.05或P〈0.01),T3时CI上升(P〈0.05),SVR下降(P〈0.05),T5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T0水平。T2时DO2、VO2、DO2I、VO2I下降(P〈0.05),ERO2增加(P〈0.05),T3时DO2、VO2、DO2I、VO2I升高(P〈0.05);ABL在T2-5增加(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具有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代谢变化、内环境紊乱及凝血功能不全,术中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术中麻醉管理,同时注意加强心、肺、肾等系统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20例门脉高压症终末期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并记录手术开始后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及新肝期3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无肝期MPAP、PCWP、CVP均低于手术开始后30 min(P〈0.05),但SVI、CI减少不明显,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MPAP、PCWP、CVP升高(P〈0.01),CI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增高(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应加强此术式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老年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8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每日行HVHF治疗12~18 h,观察HVHF治疗前(0 h)和治疗(24、48、72 h)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血氧合指数(PaO2/Fi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的变化。结果 HVHF治疗72 h内,存活65例,存活率76.5%。HVHF治疗48~72 h后患者的HR、MAP、CVP、CO、SVR、PVR、MPAP、PaO2/FiO2、DO2、VO2、O2ER,APACHEⅡ和SOFA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可以提高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存活率,改善老年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降低患者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  相似文献   

8.
垂体后叶素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rdiac angioplastic bridge graft sugery,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行择期CABG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组.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采用乳酸林格、人工胶体和红细胞悬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在8~10 cmH2O(0.785~0.981 kPa)左右,维持血球压积(HCT)不低于30%.分别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维持稳定的有创血压(IBP).目标IBP 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HR)60次/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HR、ST-T、CVP、肺动脉压(PAP)、PCWP、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气、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MAP、HR、ST-T变化平稳;在搭后降支(PDA)时CVP、PCWP、SVR有所增加,心脏指数(CI)降低,但两组间无差异;PAP在搭PDA时升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垂体后叶素组PVR组内无差异,去甲肾上腺素组PVR在搭ADA和PDA时显著增加,与同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组的PVR相比较,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倍他乐克使用量:垂体后叶素组使用量为5.9 mg,去甲肾上腺素组用量为11.2 mg,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较去甲肾上腺素更能很好地稳定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冠心病多支病变择期行OPCABG患者36例,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压,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连续心排血量(C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记录吻合前、吻合各支冠状动脉时和吻合后的数据。结果 吻合前降支时,MAP明显升高(P<0.05),22.2%的病例需使用升压药。吻合回旋支时,MAP、CCO、SV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MPAP、PCWP、CVP、HR明显升高(P<0.05或P<0.01),70.6%的病例需使用升压药。吻合对角支时,MAP、SVO2明显下降(P<0.05),MPAP、PCWP明显升高(P<0.05),33.3%的病例需使用升压药。吻合右冠状动脉时,MAP、CCO、SVO2明显下降(P<0.05 或P<0.01),MPAP、PCWP、CVP、HR明显升高(P<0.05),45%的病例需使用升压药。术毕时CCO明显升高(P<0.05),其他参数已恢复到搭桥前水平。结论 OPCABG术中由于心脏被搬动和移位,可导致明显的心功能损害及血压下降,麻醉手术期间采取可靠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麻醉的可行性。方法:69例择期OPCABG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34)和瑞芬太尼组(R组,n=35),连续监测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周身血管阻力(SVR)。结果:与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无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赵志丹 《中级医刊》2011,(10):64-6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2~3根)病人5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芬太尼5~20mg/kg,依托咪酯0.2.1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丙酚2~8mg/(kg·h),0.4%~1%异氟醚,并间断维库溴铵2—4mg。持续静点硝酸甘油0.1~0.8μg/(kg·min),多巴胺1~5μg/(kg·min),支持循环。术中设不同观察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及SpO2。结果麻醉各阶段MAP及HR保持稳定。搭右冠状动脉采用Trendelenburg体位,MPAP及CVP明显升高,搭凹旋支MPAP及CVP升高有所减小,CO轻度下降。体位恢复,MPAP及CVP恢复正常。结论多数病人心脏能较好的耐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期问手术搬动、体位变化及短暂性局部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STEMI伴心力衰竭患者108例,入院时按抽签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6例.两组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疗程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尿钠肽原(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VP、MPAP、PCWP、SVR、NT-proBNP均下降,CO、CI、LVEF均升高,并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STEMI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漂浮导管技术对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60例,跟踪病情变化,其中病情好转患者40例(A组),病情恶化患者20例(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48 h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记录病情好转组治疗后1~6 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相比于治疗前,A组患者治疗48 h后CVP、CI指标明显下降(P<0.05),SVRI、HR、PCWP、MPAP指标明显升高(P<0.05); 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值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1~3 d CI、CVP明显降低(P<0.05),PCWP、SVRI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6 d内SV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 d内MPAP和HR明显升高(P<0.05)。结论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能够及时检测外周血管扩张和低血容量的问题,评估病情,在临床治疗的监测指导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98例行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LCVP组(n=49)。对照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CVP在6∽12 cm H2O;LCVP组患者在肝实质离断过程中,运用控制输液等方法维持CVP在0∽5 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开始肝切时(T1)、肝切完成时(T2)、术毕(T3),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右心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MAP、MPAP、PCWP、PCWP值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HR、RAP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降低。组间比较,T1∽T3时,对照组HR、RAP显著高于LCVP组(P〈0.05),MAP、MPAP、PCWP、PCWP显著低于LCVP组(P〈0.05)。LCVP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T、FIB、CR、PF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后于T3时出现反射性的升高。组间比较,T1、T2时,LCVP组PT、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时LCVP组P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CLCVP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有正向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移植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原位肝移植病人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接受经典标准式肝移植(38例),B组接受经典改良式肝移植(12例),C组接受背驮式肝移植(36例).左桡动脉和右股静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下腔静脉压(ICVP);经右颈内静脉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结果无肝前期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无肝期心率、SVR和PVR上升,CI下降,MAP维持稳定,三组间变化无明显差异.A、B组CVP下降和ICVP升高均显著大于C组(P<0.01).新肝期开始,A、B和C三组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4.2%、16.7%和25.0%;A组MAP和CI低于B组和C组,而CVP高于B组和C组(P<0.05).至新肝期5 min,除A组CI仍低于B和C组(P<0.05),其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结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经典标准式肝移植最大,经典改良式肝移植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2~3根)病人5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芬太尼5~20μg/kg,依托咪酯0.2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异丙酚2-8mg/(kg·h),0.4%-1%异氟醚,并间断维库溴铵2~4mg.持续静点硝酸甘油0.1-O.8μg/(kg·min),多巴胺1-5μg/(kg·min),支持循环.术中设不同观察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及SpO2.结果 麻醉各阶段MAP及HR保持稳定.搭右冠状动脉采用Trendelenburg体位,MPAP及CVP明显升高,搭回旋支MPAP及CVP升高有所减小,CO轻度下降.体位恢复,MPAP及CVP恢复正常.结论 多数病人心脏能较好的耐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期间手术搬动、体位变化及短暂性局部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陈小珊 《海南医学》2006,17(5):26-28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收治我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8例,由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指数(CI)和心率(HR)。分别于诊断当天(D9)、第3和5日(D3、D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摄取率(O2 extr)和肺内分流率(Q8/Qt)。按存活和死亡结果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MPAP、CI和HR明显升高.CVP、MAP、SVRI明显降低。前3天两组病人PaO2显著降低,P(A-2)O2和) 2extr显著升高,生存组经治疗后可渐恢复正常。但第5天后。死亡组的PaO2和W2持续恶化;5天内两组患者的Qs/Qt均有升高。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肺血管收缩,心排血量增高等高排低阻、和肺氧合功能受损的特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在于抗感染的病因治疗和维持组织灌注,纠正缺氧.调节机体炎性反应和尽早的营养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氟烷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患者循环功能变化情况。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麻醉组和异丙酚麻醉组,分别给予0.8%~1.5%异氟烷和静脉输注异丙酚2~3 mg.kg-1.h-1,两组患者芬太尼总量均为15~20μg.k-g1。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楔压(PCWP)、心指数(C 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 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 I)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心电图ST段变化和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MAP在吻合前降支和回旋支时下降比较明显,与手术操作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一致,术中伴随着MAP和C I的降低变化,SVR I和PVR I同步降低,尽管异丙酚组变化较异氟烷组更为明显,但两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SvO2在心脏移位和远端吻合过程中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循环功能抑制的同时均增加了升压药使用剂量,异丙酚组例数稍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发生缺血变化比例均较低,仅2%左右。结论:异氟烷吸入麻醉还是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均能满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需要。这两种麻醉方法在保持循环稳定,减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20.
瓣膜置换术患者不同呼吸状态下PetCO2与PaCO2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患者由自主呼吸转变为机械通气后动脉血CO2分压(PaCO2)与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关系的变化。方法:选择22例心功能Ⅱ级瓣膜置换术患者,观察全自麻醉前、后PaCO2、PetCO2、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肺泡死腔/潮气量(VD/VT,alv)的变化。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的自主呼吸相比,机械通气后PaCO2-PetCO2差值、CVP、VD/VT,alv比值显著升高(P<0.01),PetCO2、CO、PAP、PAWP和MAP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而PaCO2、SVR、PVR、碱乘余(BE)均无明显改善。自主呼吸下PetCO2、CO与VD/VT,alv的相关性较差,而机械通气时PetCO2与CO呈明显正相关(P<0.05),PetCO2、CO与VD/VT,alv比值则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PaCO2与PetCO2的关系随呼吸方式的变化而不同,自主呼吸时两者相关性良好,而控制呼吸时两者相关性较差。机械通气时PetCO2与CO明显相关,可通过改善循环功能而提高通气效率。PetCO2在循环状况不时难以反映PaCO2,应行动脉血气分析来判断Pa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