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肺癌骨转移 1 66例核素骨显像及骨 X线片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腺癌和小细胞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鳞癌次之。骨转移顺序为 :胸部 (65.1 % )、脊柱 (52 .4% )、骨盆 (2 5.9% )、肢体 (1 2 .7% )、颅骨 (6.0 % ) ,骨 X线片阳性率 2 3.2 % ,骨显像阳性率为 96.4%。提示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X线及骨显像在骨转移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红  周仲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76-357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9例前列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1 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平片检查,观察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并与X线检查对比分析。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骨转移瘤,阳性率90.9%。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14例,占46.7%。4例为单发转移,占13.3%。26例为多发转移,占86.7%。X线发现21例,阳性率63.6%。二者符合率为66.7%。结论:核素骨显像有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展。结果 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中有13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本组病例中,患有疼痛主诉骨显像的阳性率高;N分期晚其阳性率也高。结论 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及N分期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亚临床骨转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该文在于探讨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77例经临床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对骨显像阳性、X线检查及骨痛均为阳性的诊断为亚临床骨转移 ,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6 77例核素骨显像中 ,亚临床骨转移为 16例 ,其发生率为 2 .37%。经随访发现 ,有10 / 16的病人可出现临床可见的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亚临床骨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01例确诊的肺癌患者进行99Tcm-MDP骨显像检查,对骨转移的症状、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率为66.7%,肺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以胸部骨骼为最多,其次为脊柱和骨盆。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摄片与CT。结论全身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最有价值,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随访。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核素骨显像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PECT核素全身骨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结果:核素骨显像检出骨转移灶为100.0%,明显高于X线平片(29.0%)。结论: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X线及临床症状对骨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X线平片或局部放大片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有骨痛症状和无骨痛症状的病例核素骨显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和333%,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检出率(630%和63%),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X线平片有阳性改变者核素显像的检出率为98%。结论:核素骨显像较X线平片更早发现骨转移灶,有利于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千 《河北医学》2007,13(1):35-37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MM患者的骨显像表现,并与近期X线检查结果比较.结果:①25例患者中,骨显像异常17例,阳性率68.0%,肋骨、脊柱最常受累,162处病灶表现为异常放射性聚集,其中,肋骨病灶呈串珠样,胸骨及椎体病变呈扁平状或线状,4处表现为异常放射性减低;②X线片阳性率68.0%(17/25例),与骨显像相同,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破坏或呈混合性改变,共同检测的部位中,X线片检出的病灶总数较骨显像多(162和144),但骨显像检出肋骨和胸骨病灶较X线片多.结论:核素骨显像对MM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肋骨及胸骨病灶,其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9.
骨转移癌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转移癌全身骨显像的特点,提高核素骨显像的诊断水平.方法63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分析.结果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7.9%发现骨转移,病灶分布分别为脊柱34%、肋骨30%、骨盆18%、四肢骨10%、头颅3.3%、胸骨锁骨2.4%和肩胛骨2.3%.②绝大部分骨转移病灶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减低仅占0.8%.骨转移以多灶为常见,单灶仅10.4%.③与X线检查对比,多数患者全身骨显像较X线片发现了数目更多和范围更广的病灶;少数患者骨转移灶X线片表现出明显的骨质破环,而骨显像上无明显的放射性分布异常.④患者主诉的328处骨痛,骨显像发现为骨转移灶达64.9%,另有271个骨转移灶无明显骨痛.结论①骨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四肢骨、头颅、胸锁骨和肩胛骨.②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灶的探测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显像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99mTc -亚甲基二膦酸盐 (99mTc -MDP)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 ,探讨消化道肿瘤骨转移的特点。方法 :对 2 98例行核素骨显像的消化道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骨转移阳性率相仿。腺癌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部位以脊柱最为多见 ,核素骨显像诊断消化道肿瘤骨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 :核素骨显像对消化道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且多数出现在晚期病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199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53例,年龄13~58岁,平均36,5岁,其中大段骨移植45例,异体半关节移植8例,异体骨移植长度9~25cm,平均13cm。钢板固定23例,动力髋(或动力髁)固定1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术后随访6~13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45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3例,骨不连3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18例,良15例,中9例,差6例。结论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移植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骨髓的成骨特性不断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骨髓的成骨特性主要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祖细胞的存在,而目前对骨髓成骨特性的研究主要分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并且体外细胞培养及特性研究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核素三相骨显像在骨缺损移植修复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三相骨显像在骨缺缺损移植修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试验动物前肢分为骨形态形成蛋白(BMP)和纤维蛋白粘和剂(FS)复和物组(A)、FS组(B)和空白组(C),于术后1、2、4、8周分别行99mTc-MDP三相骨显像和组织学检查,并把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相骨显像A组呈持续高灌注、高摄取,B、C组则在第1、2周为高灌注,而后渐下降.各时间段摄取比组间比较AvsB、AvsC P<0.001,BvsC术后2周P<0.05,术后第4、8周P>0.05.组织学检查与骨显像结果吻合良好.结论三相骨显像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异体骨结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异体骨混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方法】将15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造成1 cm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同一只动物的一侧为实验侧,自体配对的另一侧为对照侧。将表面脱钙的同种异体骨和来源于受体的体外培养增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混合植入实验侧骨缺损,对照侧仅植入同样制作的异体骨。12周后,进行X线检查、生物力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动物在术后12周,实验侧X线片光密度测量结果,破坏载荷时扭矩和扭角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侧;组织学评分中,实验侧骨痂量评分优于对照侧,骨连接成熟程度和骨髓发育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异体骨在移植后的成骨作用,在增多成骨量的同时不影响骨组织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使用异体骨混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方法】将15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造成1 cm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同一只动物的一侧为实验侧,自体配对的另一侧为对照侧。将表面脱钙的同种异体骨和来源于受体的体外培养增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混合植入实验侧骨缺损,对照侧仅植入同样制作的异体骨。12周后,进行X线检查、生物力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动物在术后12周,实验侧X线片光密度测量结果,破坏载荷时扭矩和扭角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侧;组织学评分中,实验侧骨痂量评分优于对照侧,骨连接成熟程度和骨髓发育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异体骨在移植后的成骨作用,在增多成骨量的同时不影响骨组织发育。  相似文献   

18.
关万宁 《河北医学》2010,16(6):679-681
目的:评价骨肿瘤病变切除后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骨科骨肿瘤病变的124例患者,其中采用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植骨61例(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单纯同种异体骨植骨63例(单纯植骨组);结果: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术后6、12、24个月时联合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单纯植骨组。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组织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胎儿骨移植治疗骨肿瘤、骨囊肿及骨折不愈合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骨移植治疗骨肿瘤、骨囊肿及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大月份引产的胎儿,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胎儿骨,取适量胎儿骨用咬骨钳咬成胎儿骨条,与抗生素粉搅拌后,植入骨缺损部位或骨折不愈合处.结果 全部病例均Ⅰ期愈合.随访观察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3.5个月.结论 胎儿骨移植对骨肿瘤、骨囊肿及骨折不愈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同种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 0例接受同种骨移植的骨缺损患者平均随访 37个月 ,观察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除 1例因感染而失败外 ,其余均达到骨性愈合或基本愈合。结论 同种松质骨移植后的骨愈合优于皮质骨 ,插入植骨、紧密对位、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植入骨的愈合。同种骨移植是临床治疗骨缺损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