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玲铭 《新中医》2017,49(8):173-174
正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沈氏女科辑要》云:"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果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则发为带下病。带下病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如《女科证治约旨》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运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固本止崩汤加味治疗更年期月经紊乱、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属脾虚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啸山先生为闽中近故名老中医(1910~1996)。他医术精堪、人品高尚、深受群众的爱戴和信仰。精于妇科,著有《陈啸山妇科经验》一书流传于世。学术上首崇《傅青主女科》,旁及《医宗金钅监·女科心法要诀》、王海藏、张锡钝诸家。重视扶正、调理肝脾肾、奇经与气血,同时精于辨证论治。他曰:“中医临床,重在辨证,对妇科之月经不调,以月经之期、色、量、质为问症的四大重点。月经先期多热多实,后期则多虚多寒。量多而色深红质稠粘者为实,量少或淋漓不净而色浅淡质清稀者为虚,……再结合望色切脉,病情自难隐匿”。临床疗效卓著。兹把他调经门经…  相似文献   

4.
一、经月经病问期、量、色、质。尤其注意问初潮年龄,以知其肾气及冲任之盛衰。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质稠,此属血热之实证;若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则为气虚;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为肝郁气滞。尚要问明行经期或经前经后是否伴有腹痛,若经前腹痛,且伴乳胀,经色黑有块者,属肝郁气滞之痛经;若行经小腹冷痛,喜按喜暖,经色淡红,质稀者,属气血两虚之痛经。  相似文献   

5.
橘皮及橘络、橘核、橘白、橘红、青皮在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培芸 《陕西中医》2006,27(1):103-103
橘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苏恭曰:“柚之皮厚味甘,不似橘皮味辛苦。”王好古曰:“橘皮以色红久者为佳,故日红皮、陈皮。”橘皮为芸香科植物,其成熟果实的干燥外皮。  相似文献   

6.
<正> 白带是妇女的常见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其特征是阴道中分泌大量的白色液体,淋漓不止或征状异常,并有特殊的色、量、质、味,伴有局部或全身证状者。祖国医学对白带病的认识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妇女经、带、胎、产诸证候,如《金匮》要略》指出:一妇女之病,因虚积冷结气……此皆带下”,之后有白带三十六症之说,意即妇女渚多疾病发生在带脉以下;另一种是指妇女阴道中排出的一种特异性分泌物而言。傅青主说:“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此外,还有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白崩、白淫、白浊等,但其因均责之于带脉为患。除因身体虚弱或带脉亏损外,大多由于感染性炎症所致。由于感染的部位不同,病因有异,所以白带的色、量、质、味以及(?)  相似文献   

7.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妇女带下量、色、质、味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论述甚多。《傅青主女科》中,用"带下俱是湿证"来概括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此病机从病名、病因、治法等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为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带下量、色、质、味发生明显异常为主要表现,而带下过多即是以量多为主要症状,又名白沃、赤沃.常合并有月经不调、闭经、阴痒、阴痛、不孕等症,笔者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病证,主要表现在带下的量、色、质、味的异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笔者近年来应用耳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经治病人47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1个月,其中,官颈糜烂者22例,阴道炎者14例,输卵管炎者11例。 2.治疗方法:主穴:子宫、卵巢、内分泌;配穴:证见带下量多,色白清稀,腹痛腰酸,纳少便溏者,可加脾、肾;证见带下味臭,色黄粘  相似文献   

10.
“带下”病是指阴道绵绵不断流出超常量的稀水或粘液,其质鲜晦稠稀不等;其色则白、黄、赤、青、黑不同,甚者赤黄相见,五色夹杂。其味腥臭难闻,苦不可堪言。“带”者,一因“带”脉致病;一因白带如“带”状绵绵不断,而名“带证”。带下病一证,历代医家和前贤多有精要论述,有说五脏主五带者;有说六淫(风寒暑温燥火)为患者;也有说七情内伤所致者。如《金匮要略》云:“妇女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此皆带下也”。《诸病源候论》云:“带下者,由劳伤过度,损伤经血,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入于胞络,搏其血之所成也…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广西中医药》2005,28(1):44-44
性质功效:清热凉血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治病证:月经量多、崩漏、经期延长属血热者。证见阴道流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夹块,伴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者。  相似文献   

12.
月经病的辨证应首辨月经之期、量、色、质,同时注意全身之形、色、脉、舌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属何脏腑,乃为至善。(一)从周期改变以审证:月经先期多属血热妄行或瘀血阻滞之实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或气虚失统之虚证。然热证中又有实热、虚热及肝郁化热与湿热之别。临证时须参照经量之多寡、经色之深浅、经质之稀稠以辨别之。如为月经提前,出血量多,色鲜红而浊,此为有余之热;若证见经来提前,下血量多或少,色鲜红而质稀,常为不足之热;如经量或多或少,经色黯红,有血块,经行不畅,乳胀腹痛,脉弦数等,乃为肝经郁热;气虚多见月经先期而至,经血量多,经色淡红,其质稀薄,并伴见神疲气短、脉虚弱等;血瘀者,经色紫暗,质稠有血块,常伴有腹痛等。月经后期,多属血亏之虚证,亦有血寒、气滞之实证,但临床亦常有血瘀、痰阻之因。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后世医家必读的一部医典,其辨证之精,立法之巧,用药之妙,实为后学之师。现就《伤寒论》中运用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药的方法,谈谈体会。《伤寒论》397条、112方中,配伍运用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者有29方,配甘草、大枣两味者有6方,配甘草、生姜两味者1方,配生姜、大枣者3方,单配甘草者31方,单配生  相似文献   

14.
浅谈和肝法治疗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张春玲 《光明中医》2010,25(6):946-948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俗语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可见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故历代医家多从脾、肾论治带下病。但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在带下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妇科部分】一、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1.月经不调主要从哪几方面辩证? 主要从期、量、色、质四个方面辨证。 2.带下病主要从哪几方面辨证?主要从量、色、质、味四个方面辨证。 3.产后三审内容及临床意义?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  相似文献   

16.
龙一梅 《陕西中医》2004,25(12):1141-1141
“痰”是咳喘患者主要的病理产物,我们常依“痰”的色、质、量来辨咳喘的寒、热及痰、饮。一般来说,色白为寒,色黄为热;稠厚属痰,清稀量多属饮。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清燥救肺汤等是我们熟知的临床常用治咳喘的名方,如用之得当,往往有桴鼓之效。然如何把握,又当悉心体会。如能将“痰”与“方”对应起来,则使咳喘的辨证简捷,用方贴切。余据前人经验及导师李遇春教授的体会,辨痰用以上几方治咳喘,每多效验。痰黄,量少易咯者,麻杏石甘汤加减痰黄而量少易咯,为肺热炼液为痰之症,并无痰湿内壅,亦非燥邪入侵,故以麻杏石甘汤清散肺热为主。  相似文献   

17.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正常带下是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阴液,其量不多,津津常润,不属病态。带下过多一般分为脾虚、肾虚、湿热、.湿毒四个常见症型。下面就湿热带下的临床所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鲜鱼腥草根30~50克车前草30克白糖适量。将两药洗净,抖烂取汁加白螗适量,内服。每周2剂,1月为1疗程。凡脾气不远,湿热下注所致之带下色白,或微黄,量多,质粘稠,味腥,舌苔白腻或微黄者适用。李某某,女,34岁。工人。惠白带1年余,淋漓不尽,色白,量多,质粘稠而腥臭,伴腰酸膝软,舌苔白稠腻,脉弦而稍滑。辨为湿热下注,予本方治疗1个疗程获痊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规定土鳖虫的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近期笔者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土鳖虫中掺盐现象,其区别如下:未掺盐者,味微咸,质松脆,易碎,入水浮于水面;掺盐者,味咸,质坚实,难压碎,割开腹腔有灰  相似文献   

20.
带下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事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世界形势色质气味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