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成都市、昆明市、杭州市三地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信息数据.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成都市、昆明市、杭州市3所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工作情况.结果 3所临终关怀机构共有临终关怀专用病床200张,占被调查医疗机构核定床位的16.13%.从事临终关怀服务执业(助理)医师44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4.92%;注册护士占11.95%.晚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数占出院患者总数的35.69%,平均住院44.23 d,平均每一出院者每日医疗费用为501.77元,药品费占42.25%,享有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者占78.78%;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全护理者占42.05%,生活基本自理者占27.84%.结论 三地临终关怀机构的总体规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终关怀需求.应提高临终关怀理念,加大对临终关怀机构的投入,建立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和系统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罗维  施永兴  庞连智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87-1790
目的 了解上海市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展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上海市3所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工作情况.结果 上海市被调查的3所临终关怀机构共有临终关怀专用病床53张,占被调查医疗机构核定床位的4.61%.从事临终关怀服务执业医师15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11%;注册护士19名,占注册护士总数的4.38%.晚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数占出院患者总数的13.65%,平均住院35.99 d,平均每一出院者每日医疗费用为292.05元,药品费占50.96%;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需全护理占59.38%,生活基本自理者占3.12%.结论 上海市临终关怀机构的总体规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终关怀需求.应提高临终关怀理念,加大临终关怀机构的投入,建立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和系统性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五省市8所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开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五省市8所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开展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五省市8所临终关怀机构的临终关怀专用床位为432张,占被调查医疗机构核定床位的16.82%.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1.92%;注册护士占11.28%.心血管疾病、老衰、晚期恶性肿瘤在住院病种与死亡疾病中占前三位.每年每所平均出院患者数为325人次,同期的临终关怀病房的晚期恶性肿瘤出院患者数占20.37%,其平均住院日是33.45 d,平均每人出院医疗费用为12 870.33元,日均医疗费用为359.92元.结论 五省市城市老龄化和高龄化日趋严重的态势带来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临终关怀服务供需缺口十分巨大.我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应根据国情和社情,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本土化服务模型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五省市8所注册临终关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五省市临终关怀机构人力的数量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以及近三年来从事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情况.结果 五省市8所临终关怀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2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1.92%,30岁以下者占41.6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70.83%,初级职称者占50.00%;注册护士109人,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1.28%,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4.68%,中、高级职称者仅占11.01%.临终关怀知识和老年医学知识培训上课时标准不一致,最低为2 h,最高为30 h,且培训内容也各不相同,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考核.结论 临终关怀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专业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临终关怀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应合理规划临终关怀人力资源,建立临终关怀教育培养体系,以使我国城市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五省市临终关怀机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终关怀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上海、四川、云南、浙江5省市登记注册的6所临终关怀机构的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被调查临终关怀机构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33.45 d,平均每人出院医疗费用为12 870.33元,日均医疗费用为359.92元,其中床位费占11.81%,药品费占45.40%,诊疗费占2.80%,检查费占14.18%,护理费占5.22%,治疗费占8.39%,材料费占6.86%;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占78.10%,劳保医疗占3.94%,合作医疗占2.57%,自费占23.48%;医疗费用自付比例<5%占3.12%,5%~9%占6.14%,≥10%占90.74%.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过高,在临终阶段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还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应积极推广WHO所提倡的临终关怀服务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临终关怀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即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和报表,对其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8家试点机构共有职工2 947人,其中执业医师990人,注册护士1 031人;核定床位总数为2 314张,其中临终关怀床位数为234张,占核定床位总数的10.1%。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执业医师123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61.0%,学历为本科者占86.2%,职称为中级者占52.0%,初级者占40.7%。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注册护士172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57.6%,学历为大专者占54.1%,职称为初级者占76.1%。18家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科共有护工177人,其中学历为小学者占85.9%,从业时间为2~5年者占46.9%。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参加临终关怀继续教育的共有150人,占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总数的50.8%。结论 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医护比、床护比不合理。需进一步提高临终关怀科人员的数量和总体素质,以适应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统计中心国家卫生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07~2012年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为3.42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8人;2007~2012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36%,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06%,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1.75%。结论: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值: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达2.07;实现目标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重庆市1997~2005年卫生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旨在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ini系数和Lorenz曲线,从重庆市各区县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角度,分析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等卫生资源的配置公平性.结果 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Gini系数在0.20~0.45之间,有轻微上升趋势;按土地面积分布Gini系数在0.45以上,呈现下降趋势;执业(助理)医师的Gini系数最低,注册护士的Gini系数最高.结论 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地理配置公平性,床位配置公平性最优,注册护士配置公平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方法 收集广西2013~2014年卫生人力资源的数据,包括总人口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以14个地级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序分组,采用集中指数和泰尔指数对广西2013 ~2014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的大部分地级市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比2013年的多.2013年及2014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等卫生人力资源的集中指数均大于0,为0.10 ~ 0.15.2013年及2014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等卫生人力资源的泰尔指数为0.01 ~0.02,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结论 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在相对富裕的人群中,其公平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李明  黄煊  吴俊  刘姗姗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242-1244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分布和配置情况和问题,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监测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社区卫生人力总量呈现增长趋势,每万服务人口配置上医师配置数负增长,医护比倒置,全科医师配置数增幅明显;社区卫生人才结构分析,2010~2015年社区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各年龄段结构变化不大,社区执业(助理)医师35~44岁组人数最多,注册护士25~34岁组人数最多;学历方面,执业(助理)医师研究生数增长明显,注册护士人数增长较多的为本科;职称结构方面,执业(助理)医师职称中级人数显著增长,注册护士中级、副高人数有所增长。结论: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才总量增长相对量不足,但卫生人才结构逐年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京、津、沪三地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的知识、行为、态度,探讨我国医疗机构临关怀服务的发展方向与模式。方法对北京、天津、上海22家医疗机构377名医人员的临终关知识、行为、态度从发展l临终关怀服务最大困难、终关怀服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技能、开展临终关怀工作的重要措施及发展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分析。结果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医疗从业人员除发展临终关怀服务最大困难认识一致外,其余三个方面认识都不一致。结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观念发展方向模糊,我国缺乏,临终关怀服务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安宁疗护在北京市起步不久,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安宁疗护病房的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3家设有安宁疗护病房的医疗服务机构的5名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安宁疗护的相关信息。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并总结出主题。结果 目前北京市各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无统一的准入标准,患者以肿瘤晚期为主;患者选择安宁疗护时存在多种决策方式,医务人员会尽量让患者知情;安宁疗护给予缓解症状的治疗,放弃抢救生命的治疗;相关医疗报销无特殊项目,病房的床位供不应求;建设安宁疗护需要更多的投入,教育应是推广的着力点;社区与三级医院互为补充,转诊制度也应在安宁疗护中积极开展。结论 在北京市发展安宁疗护,需要得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维持安宁疗护病房的良性运营。制定合理的患者准入标准,促进安宁疗护规范发展。并且要重视教育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对一般人群的早期死亡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在医学院校的培养。同时应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自在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将转诊制度落实到安宁疗护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北京市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并依据所得数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被调查的446名老年人中,了解临终关怀服务者占23.9%;②老年居民生活不能自理者主要选择居家照料(46.4%)、养老院(32.7%)和护理院(15.9%);③老年居民希望就近就医者占72.0%,希望上门服务者占17.5%;④老年人希望最佳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在社区者占53.3%,在综合性医院者占22.9%,在独立临终关怀机构者占21.1%,在老年护理机构者占2.7%。结论①临终关怀机构不完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②亟待确立临终关怀的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安宁疗护对减轻癌症儿童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安宁疗护的照护理念以及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安宁疗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照护者对死亡的认知、专业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宁疗护培训与应用以及政策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是影响安宁疗护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为促进癌症儿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应对儿童及照护者开展死亡教育、完善机构及人员配置、开展安宁疗护的培训,同时加强政策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罗涛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15-2319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局面,"住院-门诊-居家"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初具雏形,部分地区还探索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专业机构"的推进体系。但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构建仍存在覆盖面窄且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尚待健全,整合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应明确安宁疗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性质,健全"住院-门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基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重点的整合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立安宁疗护"国家中心-区域中心-专门机构"的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CNKI数据库近19年来的安宁疗护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安宁疗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安宁疗护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有关安宁疗护的5 22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作者和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结果 安宁疗护研究领域共引发文量前5名的作者是施永兴、王玉梅、徐燕、袁长蓉、史宝欣;共引文献前5名的机构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吉林医药学院;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临终关怀、姑息治疗和护理;研究的人群主要是临终者、癌症和肿瘤患者;近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胃癌、临终护理、姑息性手术和社区等。结论 中国安宁疗护研究领域的合作不够密切,未来可以在政府和学术组织的倡导和引领下,集结专业人员开展更加专业和系统的临床研究,为安宁疗护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安宁疗护相关文献发表情况,探究我国安宁疗护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9月发表的安宁疗护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692篇文献,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研究热点聚焦安宁疗护本领域,以临床医学类文献占比最高,研究机构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校,部分安宁疗护相关研究能够获得相应的科研项目支持。结论 我国近年来安宁疗护事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理论研究不充分、研究领域局限、政策支持滞后、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问题,还是重要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推动这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0-2324
21世纪的日本"少子高龄化"特征明显,发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完备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日本卫生服务提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的含义与理念,以及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提供人员、提供内容及费用保障的法律规定,提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健全安宁疗护相关立法,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框架下实现居家安宁疗护的稳定发展,建立并强化安宁疗护过程中的协作机制,并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善终"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