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横行致密带征象在MSCT诊断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胸腰椎MSCT检查证实的隐匿性骨折22例患者26个椎体的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仅观察常规横轴位软组织窗/骨窗图像。实验组:仅观察MPR重组软组织窗/骨窗图像,双盲法分别认证统计各骨折征象(骨折线、骨小梁中断、骨皮质中断、骨小梁集聚、骨皮质皱褶、横行致密带、软组织肿胀)。结果首诊MSCT检查,对照组10个(38%)椎体骨折,4个(15%)椎体见骨折线,3个(11%)椎体见骨皮质中断,8个(31%)椎体见骨小梁聚集。实验组26个(100%)椎体骨折,4个(15%)椎体见骨折线,1个(4%)椎体见骨小梁中断,4个(15%)椎体见骨皮质中断,2个(7%)椎体见骨皮质皱褶,26个(100%)椎体见横行致密带,其中15个(58%)椎体见唯一的横行致密带征象。首诊实验组隐匿性骨折诊断正确率为100%,对照组隐匿性骨折正确率为38%。结论横行致密带征象是MSCT诊断胸腰椎隐匿性骨折的重要征象之一,可以是单纯性骨小梁微骨折的唯一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螺旋CT扫描及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38个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进行横断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图像重建(3D)等后处理图像分析。结果:螺旋CT横断位及后处理图像能准确显示椎体爆裂骨折的部位、类型、椎体三柱结构异常,脊柱稳定性及椎管狭窄度。结论: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明确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各种损伤情况,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传统X线和螺旋CT扫描及重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12例,爆裂型骨折33例,骨折脱位型4例。螺旋CT平扫及重建在显示椎体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及重建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型、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粟滨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01-9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8例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将各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是缺乏立体信息。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有优势,可以方便地观察骨折移位、骨性椎管情况,了解胸腰椎顺列与曲度,并能兼顾软组织改变。SSD充分显示了骨折椎体的表面立体形态及椎体压缩程度。VR能较满意地显示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基础,结合MPR、SSD、V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5.
粟滨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1-9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8例平片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将各种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是缺乏立体信息。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有优势,可以方便地观察骨折移位、骨性椎管情况,了解胸腰椎顺列与曲度,并能兼顾软组织改变。SSD充分显示了骨折椎体的表面立体形态及椎体压缩程度。VR能较满意地显示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结论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在诊断胸腰椎骨折中应以横断面扫描图像为基础,结合MPR、SSD、VR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6.
林栋 《吉林医学》2011,32(13):2632-263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90例例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X线组和CT组。结果:CT组爆裂型、安全带型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组,CT组椎体骨折线、椎管狭窄、椎弓根间距增宽、椎弓根间距增宽、附件骨折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而X线组椎体高度减低、椎体后突成角准确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脱位型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X线平片为检查胸腰椎骨折的基础方法,同时联合CT诊断,可以准确地反映胸腰椎骨折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MS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椎体骨折分布情况及不同类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显示率,观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MSCT影像特征。结果 96例患者骨折椎体114例,范围为T12-L5椎体,其中以T12-L1椎体最多(75.44%);MS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灵敏度75.00%、准确度73.96%明显高于X线检查60.00%、64.58%(P0.05),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PR重建中矢状位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显示率90.91%较冠状位69.42%、横断面64.46%高(P0.05);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显示骨折整体,立体感强,能很好地显示椎管变形、椎管内碎骨片。结论 MSCT扫描及MPR矢状位重建图像技术对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患者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及附件骨折处数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患者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及附件骨折处数的准确率较X线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轴位平扫及多平面重建(MPR)诊断患者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及附件骨折处数的准确率较容积再现(VR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患者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及附件骨折处数的准确率较轴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可有效诊断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及附件骨折情况,尤其是后处理技术MPR,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MPR)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3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观察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3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有45例椎体骨折,其中单节椎骨折30例,双节椎骨折5例,三节椎骨折3例。L1椎骨折11例,L2椎骨折7例,L4椎骨折6例,T12椎骨折9例,T11椎骨折5例,T10椎骨折4例,T5-7椎骨折3例。结论:MPR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的X线片表现,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为对照,比较两者异同,提高X线片对诊断腰椎骨折的认识和能力。方法收集32例外伤后先作腰椎X线片检查,而后在2周内又行MRI的腰椎骨折病例,对照MRI所见,分析其骨折的X线片表现和特点以及X线片诊断腰椎骨折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结果 32例腰椎骨折中,X线片诊断屈曲压缩型27例,爆裂型骨折5例;主要表现为椎体一侧高度减低或椎体变扁以及骨折线,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中断、双边征或椎体致密带;有5例X线片诊断屈曲压缩型骨折经磁共振检查后,重新诊断为爆裂型骨折,有4例X线片诊断骨折但经磁共振扫描后诊断为陈旧骨折。结论根据椎体形态改变及骨折线等X线片能较好地诊断腰椎骨折,但在骨折的分型、新旧识别以及骨折对脊髓损伤的评估上X线片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43例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骨折节段:T11 6例,T12 15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28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后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③结果 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6.7%,后凸畸形角(Cobb角)平均恢复19.3°,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7级.脊柱椎体排列及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④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成像对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3D)成像技术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CT扫描检查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82例,图像后处理全部做多平面重建(MRP)和三维表面阴影显示(SSD),从前、后、左斜、右斜、上和下多个角度观察,使骨折处于最佳显示状态。结果 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82例中颅底骨2例,眶骨、颧骨13例、上下颌骨8例,脊椎骨15例,骨盆骨23例,踝关节骨12例。结  相似文献   

13.
陈晓红  王治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55-4957
目的:探讨MRI和X线平片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优点和缺陷。方法:将MRI和X线平片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颈椎损伤的337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9例病例MRI C_2区局部轴位薄层无间隔扫描。结果:337例颈椎损伤病例,有骨折脱位的129例,其中19例Hungman(?)骨折,X线平片可得到明确诊断(14.7%),MRI不能获得直接阳性征象(P<0.01)。13例Jefferson(?)骨折,7例齿状突骨折,MRI可获得直接阳性征象(10.1%),X线平片则不能直接反映出骨折(P<0.01)。结论:颈椎损伤的诊断有赖于MRI和X线平片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配合和互补.有部分颈椎骨折脱位不能依赖MRI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脊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脊椎外伤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摄X线正侧位片,cT轴位扫描并矢状位重建,MRI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像、T2WI轴位扫描,将每个患者的X线、CT、MRI图像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椎体压缩性骨折51个,椎体爆裂性骨折16个,椎体挫伤75个,椎弓骨折27处,脊髓损伤19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椎弓骨折5处,未能显示椎体挫伤、脊髓损伤;CT亦未能显示椎体挫伤、脊髓挫裂伤;MRI漏诊椎弓骨折5处,椎体挫伤、脊髓挫裂伤均能清晰显示。结论MRI在脊椎骨折中较x线平片、cT有明显优势,尤其对椎体挫伤、脊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有独特的优势,对椎弓骨折的显示有待CT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患者35例(共52节),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30节)给予PKP治疗,对照组16例(22节)给予保守治疗.术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估,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形态学变化,上述指标均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30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无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上述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中央、后缘丢失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2个月时对照组患者椎体明显塌陷,椎体丢失高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防止脊椎后凸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个球囊一期多次扩张行PKP治疗多发性疼痛性椎体病变18例45椎,年龄平均68.77岁。其中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1例29椎,椎体转移肿瘤2例4椎,多发性骨髓瘤5例12椎。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手术满意程度等。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结果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127min,平均29.3min/椎。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为87~210Psi,平均为165Psi;扩张体积为1.5~4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为2~5次,平均2.94次,1例球囊在第5次扩张时破裂,1例球囊在第3次扩张时破裂。骨水泥注射量为2~8.5ml,平均3.95ml/椎。1例1椎出现椎管内少量渗漏,1例2椎出现椎旁渗漏,均无症状。患者VAS由术前(8.00±0.97)分降低到术后的(3.28±0.7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2.8%降低到29.5%。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改善。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受防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均得到稳定的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未见手术椎体再塌陷或手术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一期经皮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和多发性椎体肿瘤的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国强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91-193,19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KP治疗36例40个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椎体骨折30例32椎,外伤压缩性骨折6例8椎。胸椎16椎,腰椎20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32例36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4例4椎。34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K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K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5例38个椎体PK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22%(35/3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38/40)。术后疼痛3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总有效率为97.22%(35/3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PK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并采用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前路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伤椎高度丢失,亦无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无继发性脊柱后突畸形的病例。结论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发症少,适合于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椎管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19.
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应用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治疗作用。方法11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损伤部位为T3—T9;损伤类型为脱位5例,爆裂骨折3例,爆裂脱位2例.压缩骨折1例。在行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的同时,采取经后人路环行减压、植骨术。以达到彻底椎管减压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11例获得随访,时间4—29个月,平均蚧月,按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4例,无恢复者7例。结论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配合后路环行减压、植骨对胸椎骨折脱位具有较好的疗效。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MRI对X线平片表现为不典型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线平片表现为不典型脊椎骨折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脊柱外伤患者280例,男性236例,女性44例,年龄21~80岁,平均41岁.所有病例均摄脊椎正侧位X线片,MRI摄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和T2WI.结果 280例中X线平片显示"未见骨折"者34例,单纯压缩性骨折131例,爆裂骨折115例.MRI诊断:①X线平片显示的脊椎骨折在MRI图像上均得以显示,尤其是矢状位诊断价值较大;②X线平片显示"未见骨折"的34例中,13例MRI显示椎体结构紊乱、信号混杂;X线平片已显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32例MRI显示上下邻近椎体信号改变,提示椎体外形虽正常,仍有骨折存在;③MRI可清晰地显示脊柱外伤所致的椎管狭窄、韧带断裂、脊髓损伤等继发性改变.结论 MRI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脊拉外伤患者X线平片显示椎体外形正常、MRI信号异常者,可提示有脊椎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