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6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4).放疗开始后,观察组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3次/d,30min/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用思密达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口腔黏膜,3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x2=61.85,P<0.01).结论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可用于预防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放疗后血浆中白介素-6(IL-6)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含量影响以及对防治放射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将8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放射治疗同时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3例只予常规放射治疗.放疗前及照射40~55 Gy后分别采血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L-6及ACE含量. 结果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37.21%(16/43);其中3、4级观察组为4.44%(2/45),对照组30.23%(13/43)(P<0.05).观察组放疗前后IL一6分别为(9.13±3.72)和(7.57±2.22),对照组(8.76±2.87)和(10.50±4.00),放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前后ACE分别为(449.05±136.78)和(798.56±211.79),对照组为(494.00±203.79)和(132.37±58.38),放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降低血浆中IL-6的表达,能提高血浆中ACE的表达,有效预防和推迟严重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艳  战仕娟 《职业与健康》2006,22(3):225-226
目的 探讨贝复剂+1%普鲁卡因对放射性口腔炎及咽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首程单纯放疗、放射线涉及口腔及口咽部的病人。开始放疗时,即使用氯已定漱口水预防放射性口腔炎、咽炎的发生,在放疗过程中,20例患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炎、咽炎。在发生Ⅰ度以上放射性炎症后,改用1%普鲁卡因10ml饭前含服10-15min后缓慢咽下,3次/d。饭后清洁口腔后,用贝复剂喷口腔疮面,用压舌板压舌喷咽部,用药10d后判断效果。结果 显效4例.占20%;有效15例,占75%;尤效1例,占5%。放疗过程至结束后1周持续用药者有效率达100%。结论 贝复剂加1%普鲁卡因对放射性口腔炎及咽炎有明鼎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与单纯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4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为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患者,采用每周连续5 d照射,2次/d,2次间隔6~8 h,1.2 Gy/次,总量为80 Gy/7周,放疗第1天开始行同步化疗,方案为紫杉醇90 mg d1、8、15静脉滴注(2~4 h),卡铂500mg d1静脉滴注,4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4~6个周期.对照组(20例)为单纯常规分割放疗患者,采用每周连续5 d照射,1次/d,2Gy/次,总量为70 Gy/7周.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0%(16/20),对照组为45%(9/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时,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比单纯常规分割放疗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唐黎  申剑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7):1409-1410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引起黏膜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病人放射治疗开始后即分为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给予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治疗组在漱口后即行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0 ml+a-糜蛋白酶4000 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 mg+利多卡因50 mg/疼痛时+肾上腺素1 mg/喉头水肿严重并出现呼吸困难者),每次10 min,2~3次/d.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一日多次含漱清洁口腔.观察两组黏膜反应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65.9%,对照组总有效率40.9%,雾化吸入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急性黏膜损伤,疗效确切,治疗费用低,同时患者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82例,根据是否进行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分为对照组81例,治疗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15 mg·kg-1 ·d-1)抗病毒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1岁者1g,3次/d,>1岁者1.5g,3次/d,首次加倍)联合山莨菪碱(0.1 ~0.3 mg/kg)治疗.以粪便次数减少、性状转好及全身症状缓解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08%(9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0%(55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2,P< 0.01).治疗组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分别为(2.78±0.85)d和(3.06±1.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5±0.76)d和(5.04±1.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7、7.719,P<0.01).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放疗治疗的40例鼻咽癌患者,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Ⅰ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持续时间及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致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富氢水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至放疗结束。在放疗第2、4、6周评价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吞咽功能及口腔黏膜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第4、6周对口腔粘膜放射损伤较对照组减轻(P<0.05)。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口腔黏膜疼痛的缓解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氢水可以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亚芬(三乙醇胺乳膏)预防食管癌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进行放疗,采用6Mv-X线或15Mv-X线适形照射,常规分割,照射剂量共60-66 Gy。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前2 h,清洁放射区皮肤后,外涂一层药物约2-3mm厚并轻轻按摩,放疗后马上再涂一层比亚芬,以使放射区皮肤有足量的药物,每日2次,局部不常规清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放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治疗组率为37.0%,对照组为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于40 Gy之前的皮肤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7.4%(8/46),对照组为75.0%(3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食管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提高生活质量,能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用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18例同期收治的因经济困难或家属意愿等原因仅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常规治疗组,均为口服中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管内灌入生大黄、蒙脱石散,同时进行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8.4±2.4)d]机械通气时间[(10.7±2.9)d],住院时间[(16.5±3.7)d]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6.5±1.3)d]、机械通气时间[(7.9±2.0)d]、住院时间[(13.1±3.2)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6、7天,联合治疗组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ChE)活力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阿托品使用总量、使用时间、氯解磷定使用总量、使用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病死率为19.0%(4/2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病死率(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大黄、蒙脱石散联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度AOP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亚芬联合金因肽预防和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13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治疗组于第一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预防性治疗,对治疗组中出现放射性皮炎者则予以金因肽局部外喷;对照组仅行常规皮肤护理,对出现放射性皮炎者行传统换药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1、2、3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3%、53.7%、6.0%和17.9%、59.7%、22.4%;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在照射剂量达40Gy之前的发生率为38.8%(26/67),对照组为62.7%(42/67);治疗组放射性皮炎治愈时间为(7.3±2.15)d,对照组为(14.7±2.89)d。结论比亚芬联合金因肽能显著减少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时间,有效缩短放射性皮炎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用蒙脱石散剂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78例秋冬季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9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优于对照组的(74.36%)(P<0.05),且治疗组止泻时间(2.5±0.5)d较对照组(4.5±0.5)d短(P<0.01).结论:蒙脱石散剂与喜炎平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在止泻缩短病程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唐黎  申剑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409-1410
目的 观察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引起黏膜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病人放射治疗开始后即分为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给予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治疗组在漱口后即行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0 ml+a-糜蛋白酶4000 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 mg+利多卡因50 mg/疼痛时+肾上腺素1 mg/喉头水肿严重并出现呼吸困难者),每次10 min,2~3次/d.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一日多次含漱清洁口腔.观察两组黏膜反应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65.9%,对照组总有效率40.9%,雾化吸入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急性黏膜损伤,疗效确切,治疗费用低,同时患者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N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7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病灶,疗效为无变化(MS)的78例放射抗拒的NPC患者,按照T分期配对分为同期加量照射(SB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分别采用后程2.3Gy/次和2Gy/次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原发肿瘤至总剂量67.6~79.1Gy/32~37次/6.2~7.4周和70~78Gy/35~39次/7~7.8周,T3、T4和/或N2期患者在放疗同期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3个疗程。结果放疗结束时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SBIRT组和CRT组鼻咽原发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25.6%和41.0%、33.3%(P<0.05)。SBIRT组和CRT组的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9%、87.2%、74.4%和92.3%、82.1%、66.7%(P=0.067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1%、69.2%和94.9%、84.6%、71.8%(P=0.096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口腔干燥,SBIRT组的3/4度粘膜反应发生率略高为30.8%(12/39),晚期的放射损伤主要为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和放射性脑病,无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但两组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抗拒NPC患者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比较整体疗效相当,有提高局部控制率的趋势,而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基本相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比起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时间推迟,程度轻,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反应能得到预防和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或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放射敏感鼻咽癌个体化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放射敏感性鼻咽癌(NPC)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以评估降低照射剂量和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敏感性NPC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2006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完全消退的64例放射敏感鼻咽癌患者,按照T、N分期随机分为个体化照射(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IRT采用降低总剂量和对T3期患者同期加量照射,CRT采用常规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分别予鼻咽原发肿瘤放疗根治剂量60~67.6Gy/30~32次/6~6.5周和66~78Gy/33~35次/6.5~7.5周。结果I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7%、90.0%、86.7%,CRT组为93.8%、90.6%、87.5%(P>0.05)。I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3%、83.3%,CRT组为96.9%、93.8%、84.4%(P>0.05)。急性放射毒性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放射损伤IRT组的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及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而放射性脑病及口腔干燥两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放射敏感NPC患者适当降低照射剂量和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是能够达到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当的疗效,而且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脑、颞颌关节、中耳等重要器官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料喉风散联合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鼻咽喉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料喉风散,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口腔黏膜反应分级分布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显著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联合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鼻咽癌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颜志勇 《工企医刊》2013,26(1):19-20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18例鼻咽癌放疗及30例乳腺癌术后行胸壁放疗的共计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在开始放疗至放疗结束后2周内给予奥克喷保护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皮肤护理,不涂任何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为25%、33.3%、83%和58.3%、45.8%、16.7%;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在30Gy以前的分别为50%和79.2%。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奥克喷能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并且能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鼻咽痛放疗后预防感染中的作用,探讨有效地预防措施.方法 10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在化疗开始后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辩证加用中医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情况并记录比较.结果 第4周中医护理组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率86.8%,常规护理组为100.0%;中医护理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以Ⅰ、Ⅱ级为主,分别占28.3%、45.3%,而常规护理组患者以Ⅲ、Ⅳ级口腔黏膜反应为主,分别占47.2%、32.1%,且两组4个级别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延迟口腔感染发生,降低感染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L-11(IL-11) 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 年10 月-2012 年4 月放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25 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放射治疗期间给予IL-11 局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1:5000 呋喃西林液漱口,维生素B12 口服,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程度降低,减轻患者疼痛和增进患者食欲等方面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 IL-11 对预防和治疗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显著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