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1岁,因"停经7个月,水肿1个月,血压升高20d"于2009年5月5日人院.患者末次月经2008年10月21日,预产期2009年7月28日,孕25周血糖筛查为5.9mmol/L,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20d前双下肢水肿加重并出现颜面部水肿,于当地医院检查血压为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予静脉滴注25%硫酸镁(10g/d)、口服拉贝洛尔(100mg/次,2次/d)及硫酸亚铁治疗7 d,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1 女性,26岁,因"停经4+ 个月,下腹痛10+ d",于 2005 年 12 月 6 日入院.病史采集:1 d前在当地医院超声示"双子宫,右侧宫腔内妊娠并死胎"行米索前列醇引产失败.入院查体:P为85 次/min,BP为100 mm Hg/60 mm H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3例ARDS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同时常规行抗炎、对症和补液治疗,观察治疗7d后患者血气分析、脱机率、病死率.结果 83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安全脱机65例(78.3%),带机时间(7.1±2.9)d;死亡18例(21.7%),带机时间(9.4±3.8)d.安全脱机的65例患者治疗7d后氧合指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272.8±42.3、7.43±0.13、(40.0 ±7.7) mm Hg(1mm Hg =0.133 kPa)、(119.4±11.6) mm Hg、(72.5±9.2)mm Hg、( 18.2±6.6)次/min、(72.5±6.4)次/min,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171.7±22.4、6.92±0.21、(47.6±11.3) mm Hg、(156.9±13.8) mm Hg、(92.7±11.8) mm Hg、( 37.8±7.1)次/min、(80.5±8.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可以显著提高ARDS患者的脱机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抖动1 d"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在入院1 d前外出散步时突发右侧肢体抖动,右上肢和下肢同时受累,以右手抖动最为明显.发作时伴有右手指尖发麻,无明显右侧肢体乏力,无言语障碍和意识障碍.持续约5 min,之后症状完全缓解.当日共发作3次,发作形式和持续时间均相仿.发作前无任何先兆,亦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无类似发作史.体格检查:右侧上肢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侧上肢血压110/60mm Hg,心率76次/min.颈部血管杂音不明显,左侧桡动脉搏动微弱,节律不齐.  相似文献   

5.
位伟  侯华丽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32-183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不确诊糖尿病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二甲双胍和谷维素装入相同的胶囊进行编号,按就诊顺序抽取编号.治疗组二甲双胍250 mg,3次/d;对照组用谷维素10 mg,3次/d.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收缩压由(150±9)mm Hg降至(130±7)mm Hg,舒张压由(91±11)mm Hg降至(75±9)mm Hg,(P<0.01).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空腹血糖由(5.9±0.8)mmol/L降至(5.0±1.6)mmol/L,餐后2 h血糖由(9.1±2.1)mmol/L降至(8.2±1.9)mmol/L,(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多水平分析模型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23个社区的92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水平线性多层模型分别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血压水平为SBP(139.2±11.7)mm Hg、DBP(85.6±8.6)mm Hg(I mm Hg=0.133 kPa).在社区水平上,辖区高血压患者/站点医师数(医患比)"高"的社区较医患比"低"的社区患者的SBP低3.86 mm Hg、DBP低2.51 mm Hg.在个体水平上,年龄、性别、超重/肥胖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规律服药、限盐、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提高可降低血压,特别是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仅限盐1项就可降低SBP 2.44 mm Hg、DBP 2.03 mm Hg.结论 多水平分析模型可以灵活有效地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社区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大学文化,教师.因"活动后胸闷1个月"于2011年7月31日入住我院心脏中心.既往发现血压升高8年,收缩压最高17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予以治疗.有吸烟史10年×1包/d,已戒除2个月,否认饮酒史.余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2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90/122mm Hg.端坐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52岁,以"发热5 d"于2009年12月2日入院.患者2009年11月28日于山东省乘船返家后自觉周身不适,继之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伴咳嗽,为干咳,无胸闷、气短及胸痛.曾于当地市级医院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氨溴索、双黄连4d,疗效不明显,遂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 ℃,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指数(BMI)24.17 kg/m2,神清语明,口唇无发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肺下部可闻及爆裂音.其他查体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及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炎性反应征象(图1,2).血气分析(2009年12月2日13:50,FiO20.21):pH值7.4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3 mm 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4.9 mm Hg,剩余碱(BE)-0.9 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22.5 mmol/L.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52岁,以"发热5 d"于2009年12月2日入院.患者2009年11月28日于山东省乘船返家后自觉周身不适,继之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伴咳嗽,为干咳,无胸闷、气短及胸痛.曾于当地市级医院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氨溴索、双黄连4d,疗效不明显,遂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 ℃,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指数(BMI)24.17 kg/m2,神清语明,口唇无发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肺下部可闻及爆裂音.其他查体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及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炎性反应征象(图1,2).血气分析(2009年12月2日13:50,FiO20.21):pH值7.4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3 mm 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4.9 mm Hg,剩余碱(BE)-0.9 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22.5 mmol/L.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52岁,以"发热5 d"于2009年12月2日入院.患者2009年11月28日于山东省乘船返家后自觉周身不适,继之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伴咳嗽,为干咳,无胸闷、气短及胸痛.曾于当地市级医院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氨溴索、双黄连4d,疗效不明显,遂于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 ℃,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指数(BMI)24.17 kg/m2,神清语明,口唇无发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肺下部可闻及爆裂音.其他查体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及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炎性反应征象(图1,2).血气分析(2009年12月2日13:50,FiO20.21):pH值7.4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3 mm Hg,动脉血氧分压(PaO2)64.9 mm Hg,剩余碱(BE)-0.9 mmol/L,碳酸氢根离子(HCO3-)22.5 mmol/L.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心电图ST段抬高7h"入院.患者拟行眼眶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广泛前壁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遂急诊入住心内监护病房.既往无胸闷胸痛,无气急心悸等症状,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吸烟40余年,40支/d,饮酒40余年,白酒2两/d.查体:T:37.0℃,P:92次/分,R:19次/分,BP:136/69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肝颈反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20岁,因恶寒发热伴咳嗽4 d,腹泻2 d就诊.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未曾服药,入院前2 d出现腹泻,稀水样便2~3次/d,纳差、乏力.患病期间有多次在外进餐龙虾史,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9℃,P110次/min,R 20次/min,Bp 100/80 mm Hg(1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3岁.因"反复乏力2年,活动后气促3d"于2012年7月17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入院前3d,患者外出购物时突感乏力、活动后气促,伴有纳差,恶心、进食后呕吐,不能久坐,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无尿色加深.急诊血常规:白细胞(WBC)9.4×109/L,红细胞(RBC) 0.65×1012/L,血红蛋白(Hb)28 g/L,血小板100×109/L,网织红细胞0.088,总胆红素42.7μmol/L,间接胆红素36.5μmol/L,乳酸脱氢酶304 U/L.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30/6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26岁,傈傈族,农民.因"反复怕热、多汗、心慌3年,发热20d"于2010年10月16日人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多食伴心慌、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甲巯咪唑10mg/次,2次/d,症状反复,间断服药1年.近20d反复发热,体温最高42℃,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等处理,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8.5 ℃,P 110次/min,R 24次/min,Bp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未扪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16.
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现将该病例汇报如下,以供参考交流. 患者 男,43岁,因"左侧胸背部闷痛9h伴出冷汗"于2010年9月2日下午4时人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10余年,2包/d.入院时查体:体温36.7℃,脉搏14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7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0.79,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全身湿冷,端坐体位,平车推人病房,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入院的、接受左心室肥厚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组,一组单纯使用咪达普利进行治疗(参照组,共有38例),而另一组使用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研究组,共有39例)。其中参照组服用咪达普利10 mg/d,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10 mg/d的咪达普利以及80 mg/d的缬沙坦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观察患者的LVMI、心率、肌酐、血钾、血压水平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的HR为(67.72±9.88)次/min,LVMI为(122.43±19.88)g/m2,参照组的HR为(73.18±10.54)次/min,LVMI为(134.98±21.34)g/m2,研究组HR、LVMI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8.34±14.88)mm Hg(1 mm Hg=0.133 k Pa),治疗后为(122.09±10.32)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47±10.50)mm Hg,治疗后为(79.16±6.45)mm Hg,参照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7.41±14.25)mm Hg,治疗后为(125.13±12.33)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23±10.12)mm Hg,治疗后(80.49±6.82)mm 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60岁,因"发烧、咳嗽和吸气时胸痛3 d,全身倦怠,体重下降2个月余"于2006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因发烧,咳嗽后胸痛,吸气时加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胸部X线和CT检查后考虑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肺炎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4/86 mm Hg(1 mm 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底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贝那普利10 mg/d,每日1次;氟伐他汀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氟伐他汀40mg/d,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gⅡ,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AngⅡ、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ngⅡ、hs-CRP、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AngⅡ、hs-CRP、SBP、DBP分别为(36.27±19.83) ng/L、(2.14±1.01) mg/L、(136.45±11.23) mm Hg(1 mm Hg =0.133 kPa)、(85.24±6.35) mm Hg,常规组分别为(46.65±21.16) ng/L、(2.98±1.13) mg/L、(142.05±12.90)mm Hg、(88.96±6.73) mm Hg,除常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ngⅡ、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6岁,因发热、乏力、咳嗽、纳差5d,门诊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入住内分泌科.入院查体:T 38.6℃.P 102次/min, R 23次/min, Bp130/86mm Hg(1mm Hg=0.133kPa).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底闻及少许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