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BG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过程.方法 总结分析13例十二指肠BGA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内镜和手术治疗方法及病理和随访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要表现为黑粪,无呕血;1例因巨大腺瘤引起幽门梗阻.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内镜检查,内镜下表现为无蒂2例、亚蒂5例、有蒂6例,最小者为0.6 cm× 0.6 cm,最大者为5.0 cm×6.0 cm,其中5例患者病变巨大可达4.0 cm.6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3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内镜下治疗.术后随访复查短期内未见病灶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BGA作为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BG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外露时间5 d至6个月,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皮肤缺损范围3.5 cm×3.0 cm~10.0 cm×6.5 cm.切取皮瓣范围6 cm×5 cm~11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6~15 cm,蒂宽4~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0.5~3.0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9例基本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可弹跳,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损伤临床相对少见,占腹部脏器损伤的3%~5%[1],一旦损伤后果严重.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十二指肠破裂15例患者,我们采用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后加用生物纤维蛋白胶结合带蒂空肠袢覆盖,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院1965~1983年有肾肿瘤、肾结核、肾结石等病变共行肾切除术619例,手术死亡1例,现将少见并发症,作一总结。例1:女,29岁,1972年3月因血尿伴尿路刺激症状14年而入院。IVP:右肾结核,行右肾切除术。经11肋间切口,右肾粘连严重,以上极内侧为明显,与十二指肠、升结肠粘连紧密,分离过程中发现十二指肠有2×3cm缺损,作右肾切除及十二指肠修补术.术后3天发现十二指肠痿,术后5天作胃造瘘与距屈氏韧带下20cm空肠造瘘,并从腰部切口置入皮管引流,三根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112例,无蒂息肉采用黏膜下切除术,有蒂息肉采用传统方法直接切除,对不同部位息肉均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3年内每年定期内镜复查。结果共切除有蒂息肉60枚,无蒂息肉130枚;40例患者胃部无蒂息肉44枚,72例患者结肠无蒂息肉86枚;无蒂息肉直径5mm~2cm90枚,直径2cm共40枚,术后3d内出血共2例(1.8%),未发生穿孔事件;术后息肉病理提示腺瘤性息肉29枚(22.3%),炎性息肉40枚(30.8%),增生性息肉59枚(45.4%),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2枚(1.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胃肠道无蒂息肉是一种安全、易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且患者能够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电子内窥肠镜发现直径>2 cm的巨大结肠息肉患者124例,对于蒂粗>1.0 cm的48例巨大息肉分为A组,行钛夹后圈套器电切,对于蒂粗≤1.0 cm的76例巨大息肉分为B组,行钛夹后氩气刀切,观察两组的病理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6岁.因"腹痛反复发作4个月,结肠镜检发现结直肠多发息肉5 d" 入院.患者200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间断性,可耐受.不伴发热、黄疸、呕吐、腹泻等.此后腹痛间断发作,渐波及全腹.2008年5月29日,患者因"腹痛加重1周余"至当地医院求诊,以"胃炎"治疗,效果不显著.6月27日,再次到该院求诊,纤维结肠镜示患者直肠、结肠数十处息肉.大者直径超过1.0 cm,有蒂或无蒂.取四块活检,示"错构瘤".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6岁,主因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4h,于1999年11月28日急诊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998年1月曾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下腹部轻压痛,肠鸣音弱.腹部平片示:右侧膈下游离气体.腹部超声:肝脾区之间有5.7×1.4cm积液,故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明确.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术前查体:血压160/85mmHg,心率87次/min,律齐.于99年11月28日全麻下行急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术中持续心电、血压、血气监测,并予异舒吉持续静点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6年开展胰肠不等分胰肠套入吻合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4 2例,无胰瘘发生,现回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们于1996年9月~2 0 0 3年12月应用本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 2例,其中男2 6例,女16例,年龄30~75岁。术中见肿物(1.0cm×1.0cm)~(6 .0cm×5 .0cm)大小,其中胰头癌2 2例,壶腹癌12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十二指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2例。病理类型:胰头部导管细胞腺癌19例,黏液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壶腹部腺癌7例,乳头状癌2例,黏液腺癌3例,胆总管下段腺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乳头状癌1例,慢性胰腺炎2例。2 手术方法及结果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蒂扭转腹腔镜下超声刀切除及瘤体标本取出法.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12例卵巢成熟畸胎瘤蒂扭转在腹腔镜下超声刀切除.肿瘤直径为7-10cm大小,然后把整个瘤体标本装入医用塑料袋内,在袋内用负压吸引管刺破肿瘤并吸净囊液、皮脂及少量毛发,使瘤体积缩小,再从较大的置镜脐孔取出,残留肿物在袋内分次用血管钳绀出,最后完整取出塑料袋.结果 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和中转开腹和发生术后出血,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结论 卵巢成熟畸胎瘤蒂扭转(<10cm)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切除及用塑料袋取出法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避免了肿瘤内容物流出腹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巢冠囊肿发生蒂扭转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冠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蒂扭转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侧别、冠囊肿直径大小、超声图像、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273例卵巢冠囊肿中33例发生蒂扭转,左侧14例,右侧19例,直径为5.0-16.0cm,平均9.4±3.1cm;蒂扭转360o-1 800o,平均818.2±354.6o;②两组患者年龄、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35、5.555,均P<0.05);两组冠囊肿直径<6cm与6-15cm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P<0.01);③两组患者超声图像特点中盆腔积液、探头加压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035、213.822,均P<0.01).结论 提高对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认识,对早期发现的易发生蒂扭转的卵巢冠囊肿(年龄≤35岁,位于右侧,直径为6-15cm)应及早治疗,预防蒂扭转发生时影响同侧输卵管及卵巢功能而降低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男患,65岁。以持续性右上腹痛,顽固性呕吐3个月入院。有肾结石史。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腔扩大。B超检查:肝胆胰均未见异常。CT:十二指肠上段高度扩张,内有液体,内径为5cm,肠壁0.3cm。降部有一密度均匀类圆形肿块,直径4×4cm。CT值35HU,诊断:十二指肠降部上段梗阻,十二指肠肿瘤。再次内镜检查: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样肿物。钡餐胃肠透视:十二指肠近端有5cm液平。手术所见:十二指肠降部上段有3.5×3.5×4cm溃疡型肿物,其下缘距十二指肠乳头2.5cm。病理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阻断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技巧. 方法收治肾脏外生性实体肿瘤6例患者,其中.肾细胞癌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5 cm和2.2 cm;肾错构瘤4例,肿瘤直径为2.5~3.5 cm.经后腹腔镜径路在自制的肾蒂阻断装置中阻断肾蒂,做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手术,术中距肿瘤0.5~1.0cm处行肾脏部分切除术,创面缝合止血.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0~210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150~200ml,中位数170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33 min,中位数22 min.2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阴性.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自制的肾蒂阻断装置,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肾等优点,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小肠癌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报道如下: 例1:男,51岁.因反复发作上腹胀,黄疸,乏力一年,近2个月来出现发冷发热,尿发黄,便灰白色,住院治疗.检查:消瘦,巩膜及皮肤黄疸明显.肝肋下触及1.5cm,质硬表面光滑,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诊断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术中见胰头及十二指肠区触及10×8cm大小肿块,周围及腹腔内无浸润及转移,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粘液腺癌. 例2:男,68岁.频繁呕吐上腹不适5个月,伴消瘦,乏力,体重减轻.检查:慢性病容,脱水明显,皮肤及巩膜无黄疸,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上腹部饱满,胃内有振水声,无腹水,肛门指检无异常,胃肠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第四段与空肠交界处肿瘤.手术时发现距屈氏韧带6cm处空肠上有3×3cm大小质硬肿瘤,肠腔呈环状狭窄,作病变段空肠切除、空肠空肠端端吻合.病理诊断:空肠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对12例16指指腹缺损患者行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供区创面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12例16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6个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7~10 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优12指,良3指,可1指,优良率为93.8%.结论 同指带指神经血管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是修复指腹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中、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5例,修复面积最大为20 cm×10 cm.结果 3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水疱等静脉危象的表现,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分辨感觉1~2 cm.结论 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有利于皮瓣成活,皮瓣感觉和足背外侧感觉都有比较满意的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61岁,因间断心前区不适3个月余入院.查体:血压13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心脏超声示三尖瓣隔瓣心房面可见大小12 mm×9 mm异常团状回声,结构疏松,随瓣叶活动,瓣口可见大量反流.于2012年4月14日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术中见三尖瓣隔瓣心房面一约1.0 cm×0.8 cm×0.6 cm,质软,外观呈细乳头状肿瘤,有蒂与隔瓣相连,蒂根部并部分隔瓣梭形切除,修补隔瓣缺损,三尖瓣瓣环Devega成形.病理回报:乳头状纤维弹力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素盐水摘除无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先在病变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素盐水 ,使病变部位隆起 ,然后在肠镜下应用圈套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应用本法治疗无蒂大息肉 1 9例 ,直径在 2~ 3cm 1 5例 ,3 .1~ 4 .0cm 3例 ,4.5cm 1例 ,术后病理示 1 7例为腺瘤 ,2例癌变 ,本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盐水 ,高频电摘除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6岁,主因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4h,于1999年11月28日急诊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998年1月曾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下腹部轻压痛,肠鸣音弱。腹部平片示:右侧膈下游离气体。腹部超声:肝脾区之间有 5.7×1.4cm积液,故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明确。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