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后诱发SIRS及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分为三组,急性单纯脑梗死组(SACI)26例;急性脑梗死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22例;急性脑梗死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13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别患者血清中TNF-α、IL-6值,与对照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1)48例ACI致SIRS的发生率为45.83%,ACI致MODS的发生率为27.08%,ACI致SIRS时诱发MODS的发生率为59.09%。(2)ACI致MODS时均已提前发生了SIRS。(3)SACI组、SIRS组及MODS组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SIRS组明显高于SACI组(P〈0.01);MODS组明显SIRS组(P〈0.01),呈逐渐升高的趋势。(4)MODS不同积分组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高于SIRS组(P〈0.01);且MODS组患者,严重者(积分≥9分)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病情较轻者(积分〈9分)(P〈0.01)。(5)MODS组死亡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P〈0.01)。结论(1)急性脑梗死(ACI)可以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且是脑梗死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基础和前提。(2)ACI首先诱发SIRS,SIRS是致MODS的主要机制,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是否导致SIRS及MODS的发生有很高的预警价值。(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致SIRS、急性脑梗死致MODS病变程度、预后及转归的指标,并对及时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对SIRS向MODS过度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 ,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 β含量变化在ACI诱发SIRS发生、发展并向MODS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I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 3组 ,其中单纯性ACI(SACI组 ) 36例 ,ACI致SIRS(SIRS组 ) 32例 ,ACI致SIRS后发展为MODS(MODS组 ) 2 4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分别测定患者不同病程中血清TNF α、IL 1β值 ,并与对照组 (为 2 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 )比较。 结果  (1) 6 8例ACI中 4 7.0 6 %发生SIRS;SIRS时 75 %发生MODS。 (2 )血清TNF α、IL 1β的含量MODS 组 >SIRS组 >SACI组 >对照组 ,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均P <0 0 1)。MODS重症者 (积分≥ 9分 )血清TNF α、IL 1β含量高于轻症者 (积分 <9分 ) (均P <0 0 1) ;MODS死亡者血清TNF α、IL 1β含量高于存活者 (均 P <0 0 1)。结论  (1)ACI后出现SIRS可导致MODS的发生。 (2 )患者血清TNF α、IL 1β水平异常变化可作为判断ACI致SIRS、MODS病情进展、预后及转归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变化在ACI诱发SIRS及MODS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8例ACI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36例(SACI组),ACI诱发SIRS患者(SIRS组)32例,ACI诱发MODS患者(MODS组)24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含量,另设28例到本院查体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 结果 (1)本组SACI诱发SIRS的发生率为88.9%,诱发MODS的发生率为66.7%;ACI诱发SIRS时MODS的发生率为75.0%.ACI诱发MODS时100%发生SIRS.(2)各组之间SOD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SOD含量水平依次为MODS组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目前外科领域及危重病领域公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统一诊断标准,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在急性脑梗死(ACl)诱发SIR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52例ACI致SIRS患者(SIRS组),50例急性单纯性脑梗死(SACl)及4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1含量。结果:1血浆ET-1含量在SIRS组、SA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均P<0.01)。SIRS组血浆ET-1水平又明显高于SACI组(P<0.01)。其血浆ET-1含量SIRS组>SACI组>正常对照组。2血浆ET-1含量随符合SIRS诊断标准数目的增多而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为SIRS后,血浆内皮素-1明显升高,血浆内皮素-1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为SIRS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目前外科领域及危重病领域公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统一诊断标准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诱发 SIRS致 MODS的发病机制 ,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含量变化在 ACI诱发 SIRS发生发展并向 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CI 6 8例 ,分为 3组 ,其中急性单纯性脑梗死组 (SACI组 ) 36例 ,ACI致 SIRS组 (SIRS组 ) 32例 ,ACI致 MODS组 (MODS组 ) 2 4例。正常对照组 2 8例。血清 TNF-α、ICAM- 1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法 )。结果  (1)本组 ACI时致 SIRS的发生率为 4 7.0 6 %。ACI时致 MODS的发生率为 35 .2 9%。ACI致 SIRS时 MODS的发生率为 75 .0 0 %。ACI致 MODS时 10 0 %发生 SIRS。 (2 )血清 TNF- α、ICAM- 1的含量在 SACI组、SIRS组、MO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血清 TNF- α、ICAM- 1的含量为 MODS组 >SIRS组 >ACI组 >正常对照组。SIRS组、MODS组与 SACI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 MODS组与 SIRS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1)。急性脑梗死致 MODS严重者 (积分≥ 9分 )血清 TNF-α、ICAM- 1含量均高于病情较轻者 (积分 <9分 ,P<0 .0 1) ;ACI致 MODS死亡组血清 TNF-α、ICAM- 1含量均高于存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129例ACI患者、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CRP水平,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发病后48h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0.81&#177;0.48)m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7&#177;0.16)mg/dL](P〈0.01),且CR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高亦明显升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患者(P〈0.01)。结论 CRP一定程度上是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30名体检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R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血清水平,观察ACI不同病程含量变化。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时期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卒中后第7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 =0.53,P <0.01),重型患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海拔地区(西宁市:2200米;海西洲:3500米;四川省广汉市:400米)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收集的3个地区常住汉族居民患有新发脑梗死者在发病后48 h内、7 d、14 d血清的MMP-2和hsCR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海拔正常对照组的血清MMP-2、hsCRP水平在48 h内、7 d、14 d均增高(P<0.05),不同海拔ACI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以7 d时增高明显,hsCRP在48 h内增高明显(P<0.05),且海西高于西宁、西宁高于四川。两个指标在不同海拔与梗死体积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海拔地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2、hsCRP含量不同,且与梗死病灶大小、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及155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并与329名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I组和L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hsCRP水平与ACI组年龄、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61、0.222、0.261、0.166,均P<0.05),与L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294、0.456、0.245、0.402,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负相关(r=-0.371,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并与其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脂、血尿酸(UA)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ACI)和脑出血(ICH)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同期住院的62例ACI和50例ICH患者的血脂、UA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并以同期住院的50例非 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CI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 白B(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血UA、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对 照组和ICH组(P<0.01);ICH组血脂指标、血UA、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脑梗死明显相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 ICH则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颈动脉斑块(CAS)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不稳定斑块组64例,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2d)及恢复期(15d)血清中IL-18、ICAM1、MMP-9、Lp-PLA、hsCRP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无CAS组、稳定CAS组、不稳定CAS组中血清hsCRP、IL-18、ICAM1、MMP-9、Lp-PLA2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不稳定斑块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仍高于其他2组(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ICAM1、MMP-9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IL-18、ICAM1、MMP-9、Lp-PLA2与颈动脉粥样斑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在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因子hsCRP、IL-18、Lp-PLA2可能参与的炎性作用较ICAM1、MMP-9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均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β-七叶皂甙钠。根据脑梗死后1 d、5 d、14 d时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水肿吸收率(ΔV)、各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ΔSIR)、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结果脑梗死后14 d,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梗死后1 d及对照组(P<0.05~0.01),脑组织Δ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后5d和14 d,治疗组T1WI的SI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T2WI、Flair序列的S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梗死后5 d,治疗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S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1WI、T2WI、Flair序列的ΔSI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梗死后5 d,治疗组梗死区rAD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及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ACI组HCY、CRP、FIB和DD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HCY、CRP、FIB和DD存在正相关(r=0.432,0.468,0.415,均P<0.05)。结论 HCY变化与CRP、FIB及DD有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5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血浆NPY水平于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周后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大病灶组显著高于小病灶组(P<0.05)。结论 NPY不仅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5例ACI患者(ACI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98例健康者为对照(对照组); 通过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斑块,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RBP水平,同时采用酶偶联测定法测定血清UA水平; 根据超声学检查,分为无斑块组(69例)、稳定斑块组(31例)、不稳定斑块组(35例),比较各组血清RBP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RBP、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ACI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与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密切(OR=2.318,95% CI=0.007~0.721)。结论 高海拔地区ACI患者血清RBP水平很有可能成为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并且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水平与氧化应激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尿酸升高及氧化应激损伤在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0岁)作为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清UA、8-异前列腺素F2a(8-iso prostaglandin F2a,8-iso PGF2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A、8-iso PGF2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T-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UA和8-iso PGF2a之间呈正相关(r=0.698,P0.01),UA和T-SOD活力呈负相关(r=-0.712,P0.01)。8-iso PGF2a与T-SOD活力也呈负相关(r=-0.723,P0.01)。脑梗死组高尿酸血症与正常血尿酸者相比,血浆8-iso PGF2a水平明显增高、T-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I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损伤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导致了C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