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CVM病人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PR和VR重建;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3D TOF MRA检查。结果CVM位于幕下5例(浅型4例,深型1例),幕上3例(浅型2例,深型1例);5例呈现典型的“海蛇头”征。CT平扫均未显示CVM直接征象。CT增强扫描立体地显示了引流静脉及其方向,其中1例上矢状窦汇合处呈湖状膨大,1例引流静脉更直观地显示为树枝状2个分支。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与T2图像比较,髓静脉数量较少、欠清晰,且引流静脉较细短;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多方位成像显示更多髓静脉,长度显示更完整,更好地显示髓静脉及其引流方向。1例MRA未显示病变。结论MRI可作为CVM检查的首选。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敏感度高,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和更清楚的引流静脉及其方向。CTA三维重建利于显示CVM结构的全貌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VM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SWAN和增强扫描。结果15例CVM中,11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流空信号12例,呈长T1长T2信号3例,髓静脉均呈长T1长T2信号。SWAN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低信号,表现为典型“海蛇头”征。增强扫描显示多条髓静脉呈放射状共同汇入引流静脉。结论SWAN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及敏感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CVM诊断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序列在脑静脉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VM分布及MR征象。常规平扫后,其中18例加做增强后T1WI扫描,CE-MRA8例,3D-TOFMRA3例,SWI6例。结果 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或导静脉)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少数为短T2信号;髓静脉为长T1、长T2或等T2信号,大部分显示不佳,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根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或"蜈蚣"、"树根状"改变。SWI显示CVM更为敏感,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均为低信号。结论各种MRI成像方法相结合能满意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在其诊断和合并症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MRI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2例CVM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增强扫描。结果额叶5例,顶叶3例,小脑4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7例呈管状长T1长T2信号,5例呈管状长T1短T2流空信号,髓静脉网呈细条状及条纹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多支髓静脉呈放射状或树根状排列,共同汇聚于中心引流静脉,形如"水母头"。SWI清晰显示髓静脉、引流静脉呈低信号。结论 MRI能够明确CVM诊断,SWI序列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髓静脉,应作为CVM诊断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DSA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轴位增强扫描。4例行三维多层重叠薄块采集(3 dimensional multi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nion,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4例,额叶、硕叶共3例。常规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水母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4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结合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静脉畸形患者MR平扫、增强图像。结果24例中平扫见5例长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髓静脉、13例见流空之引流静脉、6例无异常改变;增强扫描均见"水母状"或"树枝状"强化畸形血管。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脑静脉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畸形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及DSA证实的DVA38例,7例手术病理证实,31例DSA证实,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下11例,幕上27例。8例行CT检查中,4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2例可见右侧小脑半球出血灶,1例右侧额叶见高低密度混杂病灶。1例增强扫描见右侧额叶条纹状异常增强血管影及粗大的引流血管相连。MR扫描显示清晰,T1WI、T2WI表现为条状血管流空影32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现为不均匀短T1长T2异常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幕下DVA引流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者4例,汇入第四脑室的室管膜下静脉7例,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窦者15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者12例,即汇入脑表面静脉又汇入脑深静脉者1例。结论CT诊断对该病特异性较小,MRI增强扫描多方位观察,可清楚显示DVA的典型表现,MR检查可完全替代DSA成为DVA首选及确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7例CVM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磁共振脑静脉成像检查.3例行磁共振脑动脉成像检查,8例患者行妇CT检查,包括平扫2例,增强4例,cT脑动脉造影检查2例.17例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CVM,其中3例为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有21个CVM中,幕上7个,幕下14个.12个CVM为浅型,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9个为深型.CT平扫均不能显示CVM的直接征象,增强CT、CT脑动脉造影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磁共振脑静脉成像也能清晰显示CVM. 结论:CVM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CT动脉成像以及MRI均能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对其做出诊断.MRI检查可显示合并的其他异常表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静脉畸形(C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9例脑静脉畸形患者,对SWI及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进行分析。结果 9例脑静脉畸形SWI均清晰显示,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均呈低信号,6例髓静脉呈典型的"海蛇头"状走行,而常规MRI仅2例能够显示此征象。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8例脑静脉血管畸形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管畸形(CVM)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V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8例MRI均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呈“水母头”样,其中3例平扫未显示髓静脉,而增强、SWI扫描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额叶3例,顶叶2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1例。结论MRI对CV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及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7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边界不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伴中心低信号,动态CT及MRI检查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局部肝包膜可有回缩,周围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和结石;病理表现镜下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血管分布稀少,癌巢之间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CT早期强化17.6%(3/17),延迟强化82.3%(14/17),MRI检查14例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远端胆管迂曲扩张。MRI增强通常表现为早期轻度或中度不全边缘强化,晚期进行性同心性强化,在延迟期中心区通常为不完全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 2年 9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扫描及MRI检查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伤后多次颅脑CT检查均为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出血性改变 4例 ,T1W像为高信号 ,T2W像为高信号 ;表现为非出血性改变 5例 ,T1W像为等信号 ,略低信号 ,T2W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 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MRI检查能提高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损伤的检出率 ,并可以避免一些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对肾上腺病变的作用与价值。方法:MarconiMX8000 4层螺旋CT机,增强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常规扫描及增强。应用西门子MAGNETOM1.5T磁共振机,增强造影剂使用Gd-DTPA制剂,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及增强。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资料诊断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进行CT、MRI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清楚显示肾上腺病变的侧别、数目、大小、范围及可能的性质。结论:CT是肾上腺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重要辅助及补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9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CT平扫发现4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14例为高密度。MRI平扫发现病变1例位于鞍内,18例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6例;T1高信号、T2等信号有5例;T1等信号、T2高信号有4例;T1等信号、T2等信号有3例;T1高信号、T2高信号有1例。19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Rathke囊肿囊液密度和信号变化多样,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其中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张荣  付兵  曹瑛  彭竹琴  闵维阳 《四川医学》2012,33(10):1830-183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1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3例,混杂密度肿块6例,实性肿块1例,3例钙化,1例出血,5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6例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1例行MRI平扫。结果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6岁,中位年龄31.5岁。8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均为单中心型。位于纵膈4例,右前胸壁1例,腹膜后1例,盆腔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单个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2例有散在斑点状钙化,1例有点状钙化,1例有囊变坏死等特征;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并持续至静脉期和延迟期,其中1例肿块周围或内部可见增粗的血管影;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Castleman病较少见且易误诊,常表现为良性肿块特征,部分病灶伴有钙化,了解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检出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