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专病疗养,观察糖尿病疗养康复的效果,探索建立疗养工作的新模式。方法 186名部队糖尿病患者以团队的组织形式分批参加糖尿病专病疗养,以临床医护路径的模式开展工作,观察糖尿病专病疗养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糖尿病专病疗养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血压主要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专病疗养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疗养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大连海滨综合疗养因子开展糖尿病专病疗养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75例糖尿病前期及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15 d基于大连海滨综合疗养因子的糖尿病专病疗养,检测疗养前后血糖、体质量、腹围的变化,并在1年后进行随访,了解糖尿病发展情况。结果 75例参加糖尿病专病疗养员在疗养结束后在血糖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疗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显示,所有回访的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疗养员均没有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糖尿病前期疗养员均没有发展为临床2型糖尿病。结论基于大连海滨综合疗养因子开展的糖尿病专病疗养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延缓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疗养员日常自我管理水平的专病疗养模式:方法专病疗养模式突出个体化综合疗养方案的制定、个体化全面管理与个体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结果专病疗养后,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疗养员入院时血糖控制达标率为16.5%,疗养两周后血糖控制率达95%。疗养员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显著。结论糖尿病专病疗养可以达到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疗养员日常自我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采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并观察强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血脂四项的变化。结果经10d强化治疗后,三餐前后及22:00、03:00血糖、血脂、HbA1c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血脂控制达标,解除糖毒脂毒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血脂、血压异常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建立患者目标管理档案,制定饮食、运动计划,血糖监测方案、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控制目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频率及血糖、Hb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有效 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标,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血压异常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及疾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目标管理,建立患者目标管理档案,制订饮食、运动计划,血糖监测方案、频率,以及血糖、Hb 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控制目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Hb A1c、血脂、血压、体重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监测频率及血糖、Hb A1c、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控制各项指标达标,显著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我推拿降糖法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由康复中心的技师对所有参加糖尿病专病疗养者进行自我推拿降糖法教授指导,每天坚持穴位按压2、3次,贯穿整个疗养期,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疗养员的专病指标(即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明显变化,血糖变化尤为突出,有效率为87.3% (207/273).结论 本套手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应用经络腧穴知识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汇编而成,调节血糖缓和,无任何不良反应,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长期练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疗养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 选择 2 0 0 1—2 0 0 3年 7、8、9月入院 33例Ⅱ型糖尿病疗养员为观察对象 ,应用自然疗养因子配合矿泉浴、体育锻炼、音乐疗法、景观治疗等康复手段 ,测定疗养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BG)、血脂变化。结果 疗养前后FBG、P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比较均明显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高密度脂蛋白 (HDL—C)疗养后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应用控制血糖 ,降低血压 ,改善血脂代谢的兴城海滨综合疗养因子 ,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鼓浪屿海滨综合疗养辄子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6人,观察综合疗养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压,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后临床症状好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鼓浪屿海滨综合疗养因子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综合性医院二级全科医生管理对多病共存慢性病管理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12月经社区医生管理半年后仍未达标转诊到综合性医院全科慢性病管理门诊的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患者(主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共纳入受试者300例,在综合性医院各临床专科力量支持下由综合性医院全科医疗科和社区全科医生分层进行综合管理,建立起综合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二级分工的合作机制。定期随访血压、血糖、血脂,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方面指导。随访1年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明显好转,血压、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病共存的慢性病通过社区-综合性医院二级全科医生分层管理,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全程照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健康状况,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田娜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8):675-676
目的 探讨景观治疗对Ⅱ型糖尿病血搪、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2008年入院20例Ⅱ型糖尿病疗养员为观察对象,应用景观治疗方法,测定疗养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血脂变化.结果 疗养后FBG、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与疗养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疗养后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景观治疗可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有效预防和降低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声评价多因素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11例,给予强化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年,超声观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12例患者出现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否达标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强化治疗能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对晚期血管病变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用授权理论对新诊断的糖调节受损(IGR)及糖尿病(DM)患者进行授权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54例初次诊断为糖尿病以及IGT、IFG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糖尿病授权教育.分别于授权教育前后,对54例患者检测其血糖、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及脂联素.授权教育分为5个步骤:明确问题、表达感情、设立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结果 实行授权教育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授权教育使患者主动改变生活方式,取得行为改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医师管理模式下干预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转归情况。方法 对上海闵行区梅陇社区随机抽取1353例成年常住居民,筛查糖调节受损(IGR)者,入选评估IGR各亚组临床基线特征、稳态模型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β细胞功能指数,家庭医生健康管理1年后,复查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1353名居民中,检出IGR患者110例,检出率8.13%。IGR患者中又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n=15)、糖耐量受损组( IGT组,n=87)及混合糖调节受损组(CGI组,n=8),各亚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腰臀比、血压、血脂、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间 HOM A‐IR指数CGI组最高,HOM A‐β指数IFG组最低( P <0.01)。110例IGR患者转归正常糖耐量57例,仍为IGR 45例,糖尿病8例。结论 IGT是IGR的主要存在形式;家庭医师管理模式下IGR转归为正常糖耐量为51.81%,IGR为40.9%,糖尿病为7.2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进行为期10~18 d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30 min C肽)。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随防6个月,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显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进行强化管理指导运动治疗,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为冠心病病人运动疗法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住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外加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小册子,指导其学习、运动、饮食,定期电话咨询,了解并指导运动、饮食、治疗情况并要求病人每月反馈。对两组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护理,比较体重、血压、血脂、胆固醇、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结果]1年后两组病人的体重、血脂、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病人的运动采取强化指导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更能使运动治疗在冠心病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5周,记录并比较此疗法治疗前后血糖和HRV5项时域指标,并与对照组4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前HRV5项时域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从(7.8±1.3)mmol/L降至(6.8±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5项时域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青岛海滨疗养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可降低血糖,同时提高HRV指标,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延缓或降低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糖尿病的发生.方法 首发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按糖调节受损的程度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大组,随机将IFG组和IGT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IFG和IGT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剂量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延缓或降低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糖尿病的发生.方法 首发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按糖调节受损的程度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大组,随机将IFG组和IGT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IFG和IGT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剂量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A nationwide, stratified population sample of 534 diabetic Swiss men and women, aged 35-54 yr, participated in a study of vascular diseas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a common protocol,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 procedures, and centralized laboratory methods. Patients were chosen from a pool of diabetic Swiss with diabet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 yr. After selecti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at diabetes onset (greater than 30 or less than 30 yr) and insulin treatment status. Several variables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retinopathy incidence were analyzed at the initial examinations: onset of diabetes before age 30, duration of diseas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insulin therapy. Follow-up examination of 358 of 458 survivors, with a diabetes duration that averaged 20 yr, showed retinopathy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itial fasting plasma glucos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insulin use but not with diabetes duration. Lower rates of retinopathy development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in diabetic patients o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t the baseline examination, suggesting that not only lower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s but also blood pressure therapy itself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retinopa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