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人群心血管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心血管病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B)的变化,评价心血管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995年在北京郊区农村随机调查800人的心血管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经过4年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后,1999年用同样方法复查897人。结果 1995~1999年,干预区人群心血管病知识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与对照区相比,有四个项目有明显净增加(P〈0.01),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经济收入对冠心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济收入状况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对2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测查,并按经济收入高低分层。结果知晓率均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地上升,高收入层比低收入层有更高的求知欲,高收入层比低收入层有更高的行为发生率。结论在制订冠心病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策略时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实习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实习护生235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前后调查护生关于艾滋病的基础理论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及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及行为。结果被调查护生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知识总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P〈0.001),但是部分12个项目的得分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生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及行为方面,经过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腔预防医学 ,是现代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口腔健康教育 ,是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是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应用PRECEDE模式 ,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泰安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组 93人 ,在口腔卫生干预前后 ,分别进行同一口腔卫生知识问卷测试 ,前后各发出 93份 ,规定 2 0分钟内完成 ,回收率 10 0 % ,在口腔卫生干预后 ,向学生家长发出调查表 93份 ,回收 89份 ,回收率95 .69% ,学生问卷设计参考“WHO西太地区口腔卫生纲要”的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高职护理专业1567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将学生分为营养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612名营养健康教育组学生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并比较教育前后效果。结果营养健康教育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等具南重要作嗣,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7.
背景 健康教育是全科医师的职责之一,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目前国家已开展数次健康素养评价,然而全科医师对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尚不可知。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态度、行为,为全科医师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联盟内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健康素养知识,健康教育行为开展、达标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态度。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208份,全科医师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56.2%,健康素养定义、内涵及分类知晓率分别为60.6%(126/208)、97.6%(203/208)及93.8%(195/208);65.9%(137/208)的全科医师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形式以传统形式为主,且以门诊健康教育形式最常见(91.8%,191/208)。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频次符合国家公共卫生规范最低要求的达标率最高为78.8%(164/208)。97.6%(203/208)全科医师认为有必要且愿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全科医师健康素养知晓率高,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开展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尚可,后期可利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新型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我校4个班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 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中等,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倾向性较差.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护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足预防知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于入院当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足部护理知识问卷进行第1次评估,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用同一评价表再次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经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对糖尿病足护理的相关知识及行为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足部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健康教育方法对广州市和深圳市孕妇学习班的孕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分析和评价其短期效果,为探索出较好的干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以利创建爱婴医院。方法 分别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和设立干预组、对照组两种方法,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孕妇的知识掌握率以及态度的正确率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01),特别是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知识的掌握差异更为突出,其率从64.43%提高到85.15%;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知识掌握率以及态度的正确率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01),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知识的掌握率,对照组是34.68%,干预组是91.65%。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树立正确母乳喂养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D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4例住院D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强化组17例,由专业人员进行强化教育.对照组17例,只进行传统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教育前后均进行DF知识测试,观察自我管理能力和部分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教育后两组的DF知识测试,自我管理能力和部分代谢指标均有改善,但强化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化教育有助于DF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和改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1]。现将我院86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至2004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42岁~90岁,平均年龄70.5岁,糖尿病病史5a~20a,糖尿病足病程2a~5a,所有的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下肢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有轻度不等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2方法积极控制血糖,具体指饮食控制、药物和运动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对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Wagner0糖尿病足患者81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40例、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对治疗后患者ABI、TBI、VPT、DMSES及DSQL评分、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ABI、TBI、VPT较干预前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ABI、TBI、VPT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DMSES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MSES及DSQL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BG、HbAlc、每日测血糖次数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测血糖次数较对照组干预后有增加(P<0.05).结论 采用赋能教育可有效缓解Wagner0级糖尿病足进展,并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量、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全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质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陪护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次数显著减少。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60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试验组在空腹血糖及健康行为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从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宣教消除手足口患儿家长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诊治、护理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方法候诊时采用语言沟通、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健康教育形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和家长进行预防知识、消毒隔离、居家护理的健康宣教。结果家长的焦虑情绪由49例(96%)降低到2例(3%)。对相关问题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消毒隔离(99%)、房屋通风、主要症状、疱疹部位均为(98%)、好发季节与年龄(97%)、手足口概念(94%)、手卫生与遵医行为(93.8%)。提高了家长配合诊治和隔离的依从性,防止了院内外交叉感染病例的发生。保证门诊治愈率。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加了家长的医学常识和基本的护理方法,促进了疾病的康复。使护士的沟通能力与专业知识均得到了提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DF)的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有足部病变危险因素存在的糖尿病(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院当日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足部自护能力评估表”进行评估,次日开始对实验组进行DF病知识宣教,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10d后用同一量表通过访谈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育前对糖尿病足部自护能力各项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d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的各项得分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过对DM患者进行DF病防治知识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对减少DF的发生,减少因DF而截肢致残,影响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营养知-信-行(KAP)现状,探讨营养教育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营养教育前首先对两组进行KAP调查,然后对教育组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之后再次对两组进行KAP调查。结果:营养教育前,两组的KAP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学生KAP得分均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KAP得分无明显改变;营养教育后,教育组KA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态度,改变其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棓丙酯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浆尾加压素(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足患者62例为糖尿病足组,应用棓丙酯治疗,无糖尿病足患者30例为无糖尿病足组,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无疾病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受检者的UⅡ、ADM水平,同时观察糖尿病足组患者治疗前后UⅡ、ADM的水平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与对照组、无糖尿病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应用棓丙酯治疗后血浆UⅡ、AD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棓丙酯治疗糖尿病足,并早期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浆UⅡ、ADM水平,促进足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冯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2):76
了解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现状,评价营养宣教对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同时对290名南昌市城镇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营养宣教。比较营养宣教前后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情况。结果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宣教后营养知识评分值、总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营养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宣教后营养行为评分值显著高于营养宣教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在非常关心健康、营养好坏对学习和健康有影响、对营养知识感兴趣、愿意放弃自己爱吃而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愿意吃不喜欢的健康食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等方面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在每周吃5~6次早餐、每天吃早餐等方面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每天喝牛奶所占比例较营养宣教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经常喝(3次及以上)牛奶、有时喝(3次以下)牛奶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从不喝牛奶所占比例较营养宣教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每天进食蔬菜5种以上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养宣教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其态度及行为,应在南昌市城镇小学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