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治疗183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以3 ̄5年随访观察效果确切,并对全厚皮片术后易发生收缩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治疗183例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经3~5年随访观察效果确切.并对全厚皮片术后易发生收缩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拇指指蹼瘢痕挛缩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恢复拇指指蹼瘢痕挛缩患者的手功能,1986年~1994年对不同原因所致拇指指蹼瘢痕挛缩64例,根据不同伤情、皮肤及拇收肌挛缩的程度,选择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用克氏针弯成形弹性装置撑开拇指指蹼或用克氏针穿过第1,2掌骨保持拇外展位。结果表明,术后应用形弹性装置撑开拇指指蹼可以保持拇指指蹼有足够宽度,防止其再次挛缩。认为,修复拇指指蹼时应根据皮肤及拇收肌挛缩的程度,采用恰当的修复方式才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指蹼背侧瘢痕,在指侧形成旗状瓣修复.对于掌侧瘢痕,设计矩形皮瓣转移修复.指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采用断层或全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68个指蹼,采用旗状瓣修复54个、矩形瓣修复14个,无皮瓣血运障碍,再造指蹼的大小及深度近似正常指蹼,效果满意.结论指蹼背侧瘢痕挛缩采用旗状瓣修复,掌侧瘢痕挛缩采用矩形瓣修复,是治疗指蹼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采用预扩张全厚皮片修复全手背瘢痕挛缩切除后继发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全手背瘢痕挛缩患者15例(19手)。男12例(14手),女3例(5手);年龄18~43岁,平均28.6岁。瘢痕形成时间6~22个月,平均13.2个月。均伴不同程度掌指关节背伸畸形和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一期在拟供皮处植入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4~5个月;二期切除瘢痕后缺损范围为14 cm×9 cm~25 cm×16 cm,采用预扩张全厚皮片修复创面。结果一期术后除1例患者扩张皮瓣中央皮肤部分缺血坏死外,其余扩张皮瓣均血运良好。二期术后18手皮片成活;1手可见散在表皮下积液,给予引流后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皮片光滑平整,色泽质地优良,弹性良好,皮片边缘及接缝处无明显瘢痕形成。手部功能恢复良好,腕关节、掌指关节及各指间关节屈伸正常。结论采用预扩张全厚皮片修复全手背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全厚皮片移植术整复颌颈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颌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应注意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9例颌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根据颌颈部解剖特征行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结果:29例病例中25例颌颈部皮片于术后12天拆线时完全成活,其余4例皮片绝大部分成活,只有小片表皮坏死,经2~3次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颌颈部轮廓均显著改善.结论:以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时,遵循颌颈部解剖特征,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指蹊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指蹊背侧瘢痕,在指侧形成旗状瓣修复。对于掌侧瘢痕,设计矩形皮瓣转移修复。指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采用断层或全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68个指蹊,采用旗状瓣修复54个、矩形瓣修复14个,无皮瓣血运障碍,再造指蹊的大小及深度近似正常指蹊,效果满意。结论指蹊背侧瘢痕挛缩采用旗状瓣修复,掌侧瘢痕挛缩采用矩形瓣修复,是治疗指蹊挛缩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手部烧烫伤常常造成指蹼间瘢痕挛缩,进而形成假蹼、粘连及不同程度的并指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严重影响手的功能.临床上指蹼成形有多种术式[1-4],但许多术式手指近节指间需移植小皮片,术后常因皮片成活欠佳继发瘢痕挛缩而影响手术效果.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局部皮瓣或瘢痕瓣修复指蹼瘢痕粘连畸形78例329指蹼,避免了皮片移植,远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指蹼矩形瓣联合双指侧三角瓣整复指蹼瘢痕挛缩畸形。方法:2003年1月以来,采用指蹼矩形瓣联合双指侧三角瓣整复指蹼瘢痕挛缩畸形者4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多个指蹼瘢痕挛缩畸形者42例,总计指蹼瘢痕挛缩畸形139例次;烧伤面积最大者95%,最小者2%;年龄最大者54岁,年龄最小者2岁;烧伤至整复间隔时间最长者10年,最短者5个月,平均2年。结果:139例次指蹼瘢痕挛缩畸形,经指蹼矩形瓣联合双指侧三角瓣转移修复后,各指蹼瘢痕挛缩彻底松解,经6个月~5年随访,效果十分满意。结论:采用指蹼矩形瓣联合双指侧三角瓣,指蹼瘢痕瓣血运良好,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功能锻炼,远期观察未见挛缩,有利于掌指关节及指蹼的功能恢复,是指蹼瘢痕挛缩畸形修复可供选择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锁胸部扩张皮瓣与逆行皮瓣联合修复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4月~2003年5月,收治16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2岁。病程6个月~17年。伴有不同程度颈部活动障碍和面部组织牵拉,牵拉部位包括下唇、口角、鼻翼以及眼部组织等。一期手术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和胸廓内动脉第2、3穿支部位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二期手术彻底松解或切除颈部瘢痕,纠正挛缩畸形,锁胸部扩张皮瓣与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修复颈部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9cm×5cm~15cm×7cm。结果术中1例出现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皮瓣血运改善。术后16例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30个月,平均9个月。颈部后仰45°,侧屈旋转自如,外观改善满意,颏颈角明显,无下唇牵拉和乳头移位等。结论采用锁胸部扩张皮瓣与胸廓内动脉穿支逆行皮瓣联合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后期瘢痕少,发生再次挛缩的可能性减少。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双邻指皮瓣加双瘢痕瓣,使重度屈曲瘢痕挛缩手指得到完善松解的同时创面得以良好覆盖。随访证实其外形良好,无后期挛缩,并能获得部分感觉。对供瓣指功能无影响,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治疗方法。1987年以来治疗4例,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烧伤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方法  1989年8月~ 1999年 8月 ,收治 33例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病人 ,年龄 3~ 11岁。手术在股前内侧设计一个由大的舌形主皮瓣和蒂在对侧的三角皮瓣 ,缺损缘与主皮瓣的夹角三部分组成的易位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缺损 ,切取皮瓣最大为18cm× 10 cm,最小为 13cm× 8cm,易位夹角 6 0°~ 80°,主皮瓣修复腹股沟缺损区 ,三角形皮瓣修复供瓣区 ,手术一期完成。结果  33例 5 1个移位皮瓣均成活 ,术后下肢、会阴部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适用于儿童腹股沟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且不需植皮修复供瓣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减轻创伤后疤痕形成,增加美观。方法:采用梯形切口技术修复皮肤裂伤,使修整后创缘与皮肤成75°角。结果:全部伤口均一期愈合,愈后疤痕不明显,病人满意。结论:该技术可使皮肤对合更密切,张力更少,切口皮肤轻度外翻。皮肤轻度外翻,可使表皮完全覆盖裂隙处创面,从而减轻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颏颈瘢痕粘连畸形矫正术中应用颈阔肌瘢痕组织瓣成形下颏和颈部轮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8月,收治26例颏颈及颏颈胸瘢痕粘连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2~31岁,平均18岁。热液烫伤19例,火焰烧伤7例。损伤分度:深Ⅱ度23例,Ⅲ度3例。伤后瘢痕形成6~27个月,平均10个月。颏颈角(117.10±14.46)°,颈颏角(143.38±15.68)°。颏颈瘢痕粘连畸形矫正术中,采用大小为8 cm×7 cm~10 cm×8 cm的颏下颈阔肌瘢痕组织瓣行颏颈部轮廓成形,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颈部创面。结果术后颈阔肌瘢痕组织瓣和皮片均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术后2周测量颏颈角为(89.31±6.30)°,颈颏角为(117.83±10.6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正常值90°及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颏颈角和颈颏角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对颏颈部外观和颈部后仰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颏下颈阔肌瘢痕组织瓣翻转垫高下颏部,同时缩小颏颈角和颈颏角,可有效改善颏颈部外观,是一种矫正颏颈瘢痕粘连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由人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纤维蛋白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人全层皮肤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使表皮干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后,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将体外扩增培养至第3、4代的表皮干细胞(5×104/mL)和真皮成纤维细胞(1×104/mL)共0.5 mL与纤维蛋白支架(0.5 mL)混合凝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取4~5周龄雄性裸鼠45只,体重19.5~20.3 g,平均20.0 g,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创面仅覆盖凡士林油纱,自然愈合;单纯支架组(F组),创面移植无细胞的纤维蛋白支架;表皮支架组(S组),创面移植含有表皮干细胞的纤维蛋白支架复合物;成纤维细胞支架组(Fb组),创面移植含有成纤维细胞的纤维蛋白支架复合物;组织工程皮肤组(T组),创面移植组织工程皮肤.术前及术后1、3、6、8周行全身及移植部位大体观察;移植后3、6、8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细胞培养4周后,表皮干细胞培养皿内可见圆形细胞,在加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6 d后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培养皿内可见梭形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见CK19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Nestin染色阳性细胞.移植后T组新生皮肤较其余各组生长快、瘢痕轻.术后6周,C、F、S、Fb及T组皮肤厚度分别为(0.460 ±0.049)、(0.480 ±0.055)、(0.540 ±0.043)、(0.510 ±0.032)及(0.60 ±0.047)mm,T组明显厚于其余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8周,HE染色及扫描电镜示,T组新生表皮层数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数量均多于其余各组,且T组真皮血管及胶原纤维排列均较其余各组整齐;术后3周,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组已形成连续的染色带,而其余各组均不连续;术后6周,CK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组可见阳性细胞,其余各组均未见. 结论 用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纤维蛋白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能使创面迅速愈合,可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切除及搔刮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5月,收治良性骨肿瘤患者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8~56岁,平均25.6岁.病程2周~4个月.其中单体骨囊肿1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6例,骨样骨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4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3例.肿瘤范围为2.0 cm×1.5 cm×1.0 cm~9.0 cm×3.0 cm×2.5 cm,骨缺损范围为3.0 cm×2.0 cm ×1.5 cm~11.0 cm×3.5 cm×3.0 cm.彻底清除病灶,残腔灭活处理,将5~20 g条块状BG复合20~60 mL(平均40 mL)自体骨髓填充骨缺损.6例合并移位的病理件骨折结合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观察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质生长情况. 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伤口渗液、结晶析出、周缘皮疹搔痒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伤口均I期愈合.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6个月.无再次骨折、骨肿瘤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甲均16周,下肢骨肿瘤患者弃拐行走,上肢骨肿瘤患者能持物和正常学习工作,并可行轻体力劳动.X线片观察:术后1个月可见BG替代骨和宿主骨接触界面变模糊;术后2个月,替代骨影开始变淡,骨缺损处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个月骨缺损处密度增高,替代骨与宿主骨融合;术后6~10个月,BG均被新牛骨组织替代,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改建并再通. 结论 BG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BG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创伤小,并发症少,经骨替代后可完成骨修复.  相似文献   

18.
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1997年1月,采用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14cm×6cm~28cm×11cm修复颈部较为严重的瘢痕挛缩畸形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颏胸粘连6例,颏颈粘连6例。结果术后2例肌皮瓣于颈正中有2.0cm×1.5cm坏死外,余全部成活。9例获得2~3年随访,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肌皮瓣无明显收缩。结论该肌皮瓣血供恒定,丰富,移位后的肌皮瓣营养有保障,手术操作较简便,是一种修复颈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