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刺法灸法学》的讲授中,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操作一直是各届学生的疑问点,查阅相关资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很多同行分析讨论的焦点。以下浅谈笔者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张兴  郭新年  张艳 《中国针灸》2006,26(7):525-526
目的:解决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在论述上的矛盾。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外力(术者施加于针的作用力和一切阻碍针体运动的力的合力)和针体运动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当术者用力下插或上提针时,针的运动速度增加。结论:提插补泻中重插轻提与轻插重提的轻重应理解为进退针幅度的大小;徐疾补泻中的徐疾应理解为速度的快慢。  相似文献   

3.
徐疾提插补泻法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补泻是针刺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历来为临床医家所重视,也是针灸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对某些针刺补泻方法的概念及操作描述上,不同版本的教材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徐疾补泻"便是其中一例。本文将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考辨。对于徐疾补泻的出处,诸家均认为此法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事实上  相似文献   

5.
6.
徐疾补泻是非常重要的针刺补泻方法,然而在学习中我发现,针灸专业的《刺法灸法学》和中医专业的《针灸学》两本教材对这一补泻方法的描述不一致。为了求本朔源,笔者试图结合古代文献的学习,对这一操作方法的内涵进行挖掘,现报告如下。1问题的提出——不同教材的不同操作描述《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教材中将其操作术式表述为"补法具体操作为,  相似文献   

7.
针刺徐疾补泻法对中风患者下肢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即,“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对此后世不少医家理解为,缓慢进针、快速出针为补,快速进针、缓慢出针  相似文献   

8.
崇桂琴 《中国针灸》1995,15(1):41-43
徐疾补泻之我见崇桂琴(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主题词针刺补泻/方法PersonalUnderstandingonRapid-SlowReinforcing-ReducingTechnique¥ChongCuiqin(AffiliatedH...  相似文献   

9.
俞明 《中国针灸》1996,16(7):37-38
试论调节毫针刺激量在徐疾补泻法中的应用俞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210029)主题词剂量效应关系.针灸,毫针,徐疾补泻徐疾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表明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和出针过程的快...  相似文献   

10.
头针徐疾补泻法与捻针法治疗中风对比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周建伟 《中国针灸》1997,17(3):139-140
  相似文献   

11.
“疾徐补泻”和“提插补泻”是针灸临床上两种最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其含义和操作,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就此谈谈认识。《灵枢·小针解》说:“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意思是:徐而疾则实,说的是慢进针  相似文献   

12.
13.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河南中医》2011,31(12):1345-1346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接的经过经络的调整作用,产生补虚泻实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内经》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周建伟教授认为中风偏瘫亦有虚实之分,故治疗时遵循辨证求因、审证论治的原则,将头皮针疗法与徐疾补泻法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头皮针徐疾补泻法”治疗中风偏瘫。本文就理论依据、操作方法、经典案例三个层面介绍周教授使用“头皮针徐疾补泻法”治疗中风偏瘫经验,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头针徐疾补泻法与捻计法治疗中风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针徐疾补泻法与捻计法治疗中风对比观察周建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成都61004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头针,徐疾补泻自1985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头针徐疾补泻手法,与快速持续捻转手法进行治疗中风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捻转”如何定“补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捻转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是针灸临床最基本、最常用的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法”以提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来区分补泻 ,其法较易确定。而“捻转补泻法”涉及到捻转的方向 ,用力的轻重 ,速度的快慢 ,具体如何操作较多歧义 ,故规范“捻转补泻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性意义。  以针的捻转方法的不同来区分补法和泻法 ,在《内经》中记载较为简单。如《灵枢·官能》中载有 :泻法用“切而转之” ,补法用“微旋而徐推之”。《素问·八正神明论》也只讲到候呼吸而转针 ,但如何捻转区分补泻都没有明确说明。捻转补泻并没有成为《内经》时期的主要操…  相似文献   

17.
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早在《内经》里就有记载,后世不断有所创新,为目前常用手法。前者,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后者,徐入疾出为补,疾入徐出为泻。这就构成二者结合运用时的矛盾现象。对这一矛盾,若从“三才”分层补泻法解释可以;若单以二者结合去考虑则令人费解。楼百层等人有过解释,但各有不同。我认为,两者都是以针的进退为基础,但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徐疾侧重速度;提插侧重施针力之轻重即指力之大小,而不涉及速度。  相似文献   

18.
19.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观察组在腰夹脊穴上采用徐疾补泻手法,环跳、委中等穴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对照组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穴位,均施以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徐疾补泻手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