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凯  孙靖 《眼科新进展》2019,(1):079-81
目的 探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8例(28眼)发生眼内炎。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时间、病原体种类、治疗方式、出院时患者的视力及基础疾病的情况。结果 我院近十年有28例28眼发生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为0.041%,其中男10例10眼,发病率为0.015%,女18例18眼,发病率为0.026%;患者的年龄为25~84(66.11±13.80)岁;发生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间为(8.39±6.92)d;怀疑患有眼内炎并首次检查患者时,角膜水肿的发病率为64.3%(18/28),前房积脓的发病率为42.9%(12/28);17眼在确诊后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药,11眼只接受了前房和(或)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为(0.90±0.86)logMAR;患者病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64.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眼,约占35.7%。结论 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患者视力的恢复和初次检查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确诊后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最终视力。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房水和玻璃体涂片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结果 19例中术前有糖尿病史4例,高血压合并中度肾衰1例,泌尿系感染1例.19例中急性眼内炎16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房水和玻璃体微生物检查阳性8例(阳性率42.11%),其中球菌6例,杆菌1例,真菌1例.19例中15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术,3例行前房冲洗和玻璃体注药术,1例行眼内容剜除术.14/15患眼炎症可控制,1例眼球萎缩外,16例保住眼球,最终视力>0.05者9例.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炎症,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眼内炎往往发病急,病情严重,视力预后差.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EVS)认为对于就诊时视力好于光感的手术后眼内炎患者,不需要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是外伤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毒力强、视力预后差,因此,及时干预,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视功能预后[1].我们对一组急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观察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讨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2004/2006年间对1593例超乳术中6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前房冲洗注药术,局部应用抗生素、激素、散瞳药物。结果:6例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控制,均行玻璃体切割术,6例均获得满意的视功能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前房污染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来源,玻璃体切割术 前房冲洗注药术是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8例(18只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2只眼,降低4只眼。2例眼内感染未能控制,16例患者均炎症消退,角膜透明,前房清,眼球无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研究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对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36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分析受伤原因及病原体培养结果。 结果:随访5~36mo,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的36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24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占67%。球内异物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22例术中取玻璃体行微生物学检查,7例检查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3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例,真菌2例,混合感染1例。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内注入有效药物是提高外伤性眼内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例严重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4例眼内异物摘除,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的感染控制情况及视功能。结果手术后6例炎症得到控制,5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配合眼内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4年我院及外院转来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患者8例8眼,明确诊断后,不论以后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均即刻行玻璃体穿刺吸取玻璃体行真菌、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检查,并行玻璃体腔注药,视情况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药。结果8眼中,1眼细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者行眼内容物挖除,7眼炎症控制,视力提高,其中脱残≥0.3者5眼(62.5%)。结论早期诊断,即刻行玻璃体腔注药,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玻璃体切割组19例,视力提高7例,1例炎症不能控制眼球摘除;非玻璃体切割组15例,视力提高7例,4例炎症不能控制行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球开放伤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救治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10例(10眼)不同原因的眼球穿孔伤引发的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对其中1例行玻璃体注药,1例行玻璃体注药联合前房冲洗,其余8例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其它治疗。结果10例中有6例经涂片或培养病原菌呈阳性。病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多数为毒力较弱的G+或G-球菌或条件致病菌。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者接受玻璃体注药联合前房冲洗后炎症未能控制并有迅速发展为全眼球炎的迹象,最终行眼内容摘除术,其余9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5例达到0.1以上视力。结论开放性眼球外伤引发的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比较少见,一般致病菌毒力较弱,症状较轻,容易被忽略,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及时采取玻璃体手术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