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8例重度脑挫伤和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观察及护理。结果: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早期判断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对昏迷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创伤愈合及康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难以控制的出血,多数发生在伤后第2~15天,因其原发疾病病情较重,早期症状不典型及预后不良等特点,临床上需要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激性颈髓损伤7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出血病人出现应激性溃疡往往是病情危重和予后不良的表现。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应用西咪替丁注射液预防性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78例术后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在同样外科程序中,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较大儿童。同时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外科应激分数进行筛选,发以外科应激分数为9分时作为是否是术后应激性溃疡高发病人的可靠性最大,并认为对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最主要的降低外科应激分数。  相似文献   

5.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急性重型脑挫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重型脑挫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后早期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总结应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防治138例急性重型脑挫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饲早期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903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其中380例(对照组)伤后72小时内无任何预防应激性溃疡措施;303例(A组)鼻饲雷尼替丁、甲氰咪胍、奥美拉唑;220例(B组)早期鼻饲硫糖铝和山莨菪碱混悬液。结果 B组无输血治疗病例及死亡病例,未发现鼻饲药物后的胃肠返流,未见腹胀和精神异常等阿托品样作用,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原发脑伤的同时,硫糖铝、山莨菪碱混悬液早期鼻饲对防治重型脑伤应激性溃疡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方法将确认为重症脑出血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重症脑出血常规治疗和静脉用0.9%NS20ml+Famotidine20mg.iv Bid,而治疗组所有患者发病后24h插胃管,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全力),以后逐日增量。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5.88%,死亡率4.41%。对照组为27.9%,死亡率17.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激性溃疡治疗的关键是早期预防,早期予以肠内营养,能有效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致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对4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术后8例并发应激性溃疡,除2例因脑出血迅猛、量大,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熟知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留置胃管,监测胃内容物及胃液ph值;早期应用H2受体阻断药;准确及时的静脉给药;做好颅内引流管的护理,能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并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患者迟发性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是在严重创伤感染、缺氧、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由于内环境的严重紊乱使机体交感.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胃肠道黏膜血管强烈收缩,局部血流量锐减,屏障作用收到严重损害,而发生的广泛胃黏膜糜烂和出血。此病多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手术后发生。国内有人观察发现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7.7%,原发为颅脑损伤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4.4%,原发为脑肿瘤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6%,此病一般多发生在患者入院后1周内,但在临床护理中,常发现患者在住院后两周甚至数月后又发生应激性溃疡的。现就其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骨科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7例骨科严重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对患者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7例患者并发的应激性溃疡经护理干预后,治疗显效5例,有效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通过早期干预和处理,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术后常规下胃管,抽吸胃液送潜血以诊断应激性溃疡,结果 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45.3%。于2周内发生,无一例因应激性溃疡死亡。结论 应激性溃疡不是脑出血术后直接死亡原因,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与手术病人的病情危重,出血量大及部分病人因手术操作不当有关,治疗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并持续2周以上效果良好,术后下胃管是诊断及治疗应激性溃疡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科共收治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4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40例,男28例,女12例,12~73岁。交通事故20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12例。2护理2.1早期发现是抢救成功重要因素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伤后1周左右,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血压、面色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如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逐渐降低,是出血的前兆,应严密观察早期发现,争取时间及时治疗。2.2早插胃管早期插胃管有利于早发现病情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78例术后患儿进行分析,发现在同样外科程序中,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较大儿童。同时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外科应激分数进行筛选,发现以外科应激分数为9分时作为是否是术后应激性溃疡高发病人的可靠性最大,并认为对新生儿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最主要的是降低外科应激分数。  相似文献   

14.
陆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82-418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护理。方法对1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高危患者识别、预防性护理、出血后综合护理。结果本组182例,经早期采取护理干预,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33例,发生率18.6%,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通过早期干预和处理,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CVD)合并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10例患者积极去除病因,合理营养,加强饮食护理,严密观察及止血等治疗。结果 8例患者获得痊愈,死亡2例。结论 应激性溃疡容易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及早防治。正确、恰当的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和并应激性溃疡的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54例,应用潘妥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和不应用任何预防发生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发现潘妥拉唑能很好地抑制高血压脑出血的胃酸必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5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基础护理、预防性护理、胃管护理、早期进食和心理护理等。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发生应激性溃疡2例,发生率为3.1%,其余保守治疗后均未发生应激性溃疡。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机制、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颈髓损伤并发症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手术后治愈,2例因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 急性颈髓损伤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是危重并发症,须早期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常见,该文报道1例在烧伤20余日后呕吐暗红色长条索状物质的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见食管全段至胃幽门部黏膜充血明显,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于食道中下段见大片黏膜脱落,考虑诊断为应激性溃疡出血、食管管型。长条索状物质送检后病理证实为混合性血栓,未见明确胃食管黏膜。该例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后呕吐暗红色长条索状物质,临床表现极为罕见。该文针对误诊和出现特殊临床表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加强对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的重视,减少误诊,提高早期发现、诊治该病在特殊异常情况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严重烧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理及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并总结出对严重烧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应从早期开始,良好的液体复苏,H2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控制感染,积极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