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梗死样ST段抬高 )及异常Q波的出现 ,临床上以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及变异性心绞痛多见 ,但并非其特有 ,许多其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出现。如何正确判断与识别 ,直接关系到对患者恰当的治疗与预后。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1月遇到 10例非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出现梗死样ST段抬高 ,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 ,首诊均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全面了解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提高诊断符合率 ,现将 1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毒性心肌炎 本组 4例 ,男、女各 2例 ;年龄2 6~ 6 5岁。 3例表现为胸…  相似文献   

2.
刘坤申  李延辉  杜荣品 《临床荟萃》2000,15(21):1007-1008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处于发生 Q波心肌梗死 (QMI)和心性猝死的危险之中 ,恰当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急性心肌缺血 ,同时可以减少继后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近几年结束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对 UA/ NQMI的诊治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参阅了国际心脏论坛的建议 ,就UA/ NQMI的诊断进展作一简单介绍。1 诊断和危险度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具有相似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谱包括 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 ,AMI又可分为 ST段抬高的 AMI和不伴 ST段抬高的 AMI。尽管 AMI按 ST段抬高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08-06—2008-12,在急诊科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收入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54例患者。仔细询问病史、体检,据胸痛持续时间分成3组(0.5h,0.5~2h,≥2h),并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分成3组(1mV,1~2mV,≥2mV),同时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TnI0.02μg/L,0.02μg/L~0.04μg/L,≥0.04μg/L),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果:随着胸痛发生时间延长或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随着ST段下移幅度加深,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没有升高。结论:胸痛时间及TnI水平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但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 病历简介女 ,5 6岁。以发热、胸痛来诊。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收入心内科。动态观察心电图未见 Q波形成 ;连续 3天检查心肌酶无升高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除外 AMI。诊断 :急性心包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肢体导联低电压 ,ST段 、 、 、a VL、a VF、V2 ~ V6 上抬 0 .0 5~ 0 .5 m V,ST段 a VR下移 0 .15 m V。 T 、 、 、a VL、a VF、V3~ V6 倒置 ,Ta VR、V1 ~ V2 直立 (见图 1)。图 1 患者心电图结果2 讨论AMI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ST段抬高 ,ST段抬高也是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0 8例成功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 ,分析术后 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幅度 ,分为四组 :A组 :抬高ST段下移 10 0 % ;B组 :抬高ST段下移 5 0 %~ 10 0 % ;C组 :抬高ST段下移 0~ 5 0 % ;D组 :ST段无下移。结果 :四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时间相似 ,A组患者下壁和 /或后壁、右室梗死占 84 6 % ,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5 )。抬高ST段下降≥ 5 0 %组比 <5 0 %组的CPK、CK-MB峰值 ,梗死延展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分别为 32 6 6 1± 2 15 7 6比 436 4 0± 2 873 0 ,134 5± 80 1比 176 9± 10 7 5 ,0比 6 1% ,1 3%比 12 1% ,P <0 0 5 ) ,LVEF明显升高 (5 8 5±12 9比 5 1 5± 16 0 ,P <0 0 5 )。结论 :AMI成功再灌流治疗后抬高ST段下移幅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迅速下降≥ 5 0 %组梗死面积小 ,左室收缩功能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过早复极综合征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并非少见 ,据文献报告[1 ] ,成人发生率 1~ 2 .5 % ,其心电图 (ECG)改变主要为 ST段持续性抬高 ,有时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炎等不易鉴别而误诊。本院自 1995 - 0 1~ 2 0 0 0 - 0 1误诊 34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2例 ,女 12例。年龄 30~ 6 2岁 ,平均 40岁± 7.5岁 ,误诊为 AMI 2 3例 ,心包炎 8例 ,心肌炎 3例。1.1 误诊为 AMI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年龄 30~ 6 2岁 ,均有胸闷、胸痛 ,其中 2例伴左上肢麻木 ,1例突出晕厥。 ECG表现 V1 ~ V3导联 ST段…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疾病(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经常系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病情重,危害大,急诊介入治疗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5月至2 0  相似文献   

8.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家安  傅向华 《临床荟萃》2004,19(3):131-134
1996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 /美国心脏协会 (AHA)发表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个指南。同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也发表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 (AMI)院前与住院处理的指南。 1999年 ,ACC/AHA对其AMI指南进行了修订。2 0 0 0年 ,ESC/ACC联合委员会对心肌梗死进行了再定义。2 0 0 3年 ,ESC又发表了有关ST段抬高AMI的最新指南。1 AMI的定义目前 ,一般将长时间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定义为心肌梗死。对于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的患者 ,急性进展心肌梗死可定义为 :①伴有ST段抬高的AMI,即新出现ST段抬高在V1~V3 导联≥ 0 .…  相似文献   

9.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发病的主流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AMI),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ACS的危险评估中,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2].在危险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料,其次为血清心肌酶和血清心脏特异性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及患者年龄、吸烟、有否陈旧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ECG)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0例AMI患者在来急诊24h内不同时间段采血测定cTnI峰浓度,同时检查标准18导联ECG,分别统计出不同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之间血清cTnI峰浓度的变化。结果:ST段抬高数目中A(2~3个)、B(4~5个)、C(≥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3.590、7.572和5.236,P<0.05或<0.01;病理性Q波数目中D(0~3个)、E(4~5个)、F(≥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5.361、4.392和4.57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nI峰浓度与ECG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有密切关系,对早期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WBC)与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危险分层.方法 住院STEMI患者431例,依据发病时WBC计数分组,WBC计数正常(<10×10(9)/L,Ⅰ组)223例;WBC,计数(>10×10(9)/L,Ⅱ组)208例,取AMI后12内的WBC分析,并观察心梗部位、ST段抬高导联数及临床并发症.结果 Ⅱ组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ST段抬高导联数多及临床并发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AMI扩展、EF指数低、病死率等发生率高(P<0.05~P<0.01).结论 STEMI时WBC计数增高是临床预后险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文献报道,急性下壁心梗时,Ⅱ导联R/Q比值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收集整理我院病历资料、心电图等比较齐全急性下壁心梗24例,按WHO标准确诊。发病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每日1~2次,测第7、8、9三天心电图Ⅱ导联R/Q比值,以次分为三组:(1)R/Q>2,(2)R/Q=1~2,(3)R/Q<1;分别为10例,4例及10例。将Ⅱ导联呈QS型者列为R/Q<1组内。同时比较三组心电图Ⅱ导联抬高的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的时间(h)。住院期间详细记录心绞痛发生情况。按Killip分级法对左心功能进行分级得分,最后以R/Q级>2,R/Q≤2两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ECG)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0例AMI患者在来急诊24 h内不同时间段采血测定cTnI峰浓度,同时检查标准18导联ECG,分别统计出不同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之间血清cTnI峰浓度的变化.结果:ST段抬高数目中A(2~3个)、B(4~5个)、C(≥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3.590、7.572和5.236,P<0.05或<0.01;病理性Q波数目中D(0~3个)、E(4~5个)、F(≥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5.361、4.392和4.57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nI峰浓度与ECG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有密切关系,对早期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AMI的急症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我院 1997年开展AMI急症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治疗 ,现对溶栓治疗和直接 PTCA治疗的结果回顾分析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溶栓治疗1.1.1 一般资料 溶栓治疗人选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联 >0 .2 m V ;3胸痛发病≤ 6小时 ;4如发病在 6~ 12小时 ,心电图仍有 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 [1 ] ;5不包括 AMI合并休克。本组 2 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不同形状在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范围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77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再灌注前V3导联ST段抬高的形状分为ST段弓背向下抬高组(弓背向下组)24例,ST段斜坡型抬高组(斜坡型组)41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组(弓背向上组)12例。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弓背向下组、斜坡型组、弓背向上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2 287.0±1 001.2),(4 371.0±2 541.2),(5 322.0±3 219.6)u/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梗死后第14天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8±0.1)%,(48.1±0.1)%,(41.0±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ST段抬高的形状不同对再灌注患者恢复期梗死范围及左室功能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使其病死率降低 ,心功能得以保护 ,临床预后大为改善 ,这均与相关血管及早再通有关。本文将 1995~ 2 0 0 2年间的 82例静脉溶栓病例的临床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AMI静脉溶栓患者 ,均符合AMI诊断标准 ,其中男 69例 ,女 13例 ,年龄 3 3~ 78岁 ,平均年龄 5 6± 4 2岁。AMI根据典型胸痛持续时间超过 3 0min ,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 >2mm和动态演变过程及系列酶学改变 [主要指血清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的开始升高和继后降低 ]确诊。其中 3h…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31例AMI患者进行了经静脉给中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22例采用常规疗法的患者进行对比、试图就溶栓疗法的治疗,用药等问题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溶栓组和对照组病例均需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或以上者。(1)剧烈持久的心绞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者。(2)具有以下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改变:(a)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的T波;(b)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天后ST段逐渐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c)1~2天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Q波在3~4天稳定不变;(d)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Q波出现,但ST段明显压低;(3)血清酶(CPK、GOT、LDH)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戴淑婷 《护理研究》2005,19(10):863-86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心电图 (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 ,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1,2 ] ;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有研究报道预示AMI后住院第 1周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 ,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及死亡的发生率较高[3 ] 。为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首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并急诊再灌注治疗病人 15 2例。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B型尿钠肽(BNP)对伴急性胸痛但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门诊及急诊急性胸痛或胸部不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BNP和肌钙蛋白I(cTnI),评价BNP对无ST段抬高的A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156例患者中,不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AMI患者,其入院时BN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NP诊断无ST段抬高的AMI的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42。联合应用BNP及cTnI可显著提高对无ST段抬高AMI的诊断敏感度(0.99),阴性预测值可提高至0.98。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于诊断无ST段抬高AMI,BNP是一个显著的独立指标。结论:对于伴有急性胸痛但无ST段抬高的AMI患者,尤其是cTnI还未达到AMI诊断阈值时,BNP联合cTnI可能成为其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AMI的AD 8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例均为男性,有高血压病史6例,皆以胸痛为主要症状,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5例误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误诊时间平均11 h。8例经AMI相关治疗后效果均欠佳,皆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AD,给予相应治疗。经治疗后好转3例,死亡5例。结论 AD以急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并伴心电图ST-T改变时,易误诊为AMI。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注意上述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详细问诊及仔细查体,并尽早采取有效影像学检查,以减少或避免AD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