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是肝胆外科治疗中的难题,肝外胆管结石一般可使用术中胆道镜取净,而部分肝内胆管结石和因患者身体状况等原因不能在术中取净的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17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刘双  张明  谢朝波  孙斌  张锎  孙文生 《山东医药》2009,49(37):52-52
2008年11月-2009年7月,我院采用胆道扩张球囊配合胆道镜治疗难治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 ,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残石率高达47.8% ,再手术率高达 2 3% [1] 。在治疗上困难较大。1 988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 ,我院采用肝切除及纤维胆道镜 (下称纤胆镜 )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 95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5例 ,女 1 1 0例 ;年龄 2 1~83岁 ,平均 47.8岁。 1 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 ,合并胆囊结石 9例 ,胆总管结石 80例 ,胆囊、胆总管结石 1 5例 ,胆管腺癌 8例 ,肝硬化 2 3例。 1 95例术前均作 B超检查 ,CT检查 46例 ;术中胆道造影 33例 ,纤胆镜检查、取石 1 95例 ;术后有 T型…  相似文献   

5.
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失败原因。自1980年开展胆道镜取石以来,治疗562例,失败24例。手术时T管位置安放不当、肝内胆管的巨大嵌顿性结石和(或)肝内胆管真性狭窄、残余结石位于肝脏边缘和T管脱落、瘘道闭塞等,是造成该组胆道镜取石失败的主要原因。文中就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残余结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自1982年开展以纤维胆道镜取石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157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57例为各种胆道手术后经“T”管造影或经纤胆镜证实有肝胆管残石者。我院术后113例,外院转来44例。曾行手术术式有胆管探查术86例,胆总管及左右肝管双管或“U”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即术中使用胆道镜组31例和未采用胆道镜组17例,比较术后残石率.结果 术中采用胆道镜组的术后残石率为37.58%(18/48),术后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2.08%(2/48);而未用胆道镜组术后残石率为64.58%(31/48),胆道镜取石后的残石率为10.42%(5/48),术后前者的残石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镜技术对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胆道镜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残石率.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是迄今为止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的原因。因为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广,位置深;作为结石的主要成分的胆红素钙质地脆,在所处胆管的部位呈铸型充填,不易取出也不易取尽而成为残余结石,嵌顿在肝管内结石引起胆汁瘀滞、胆管梗阻致胆管炎,形成肝内胆管串珠状扩张与狭窄相间,使清除结石更为困难,结石残留难以避免。若结石长期残存在肝内,将引起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成为晚期胆道病等严重后果。因而解决肝内胆管残余结石问题成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尽管肝内结石的现代治疗已由胆肠内流 肝切除为主的模式过渡到肝切除 内镜取石的主要模式,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的亚洲地区的胆道外科医生针对肝内结石治疗中的难点,如取尽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残石方面,在术前影象学检查、手术设计、术中准确判断结石分布及术后有效地清除残石等各环节作了很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分析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取石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1次取石成功者25例(78.1%),2次以上取石成功5例(15.6%),2例(6.25%)改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无胆管穿孔、大出血、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胆道结石患者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1].胆道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术后难题之一,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常常无法再行较大的手术.术后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残余结石,具有明视直观,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文拟回顾分析采用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结合冲击波碎石治疗老年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并配合中药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7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其胆管狭窄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及服用我院研制的中药胆胰和胃冲剂治疗与预防结石复发,观察其效果。结果结石取净率97.64%(124/127),3例因T管脱落或拒绝治疗,未能取净。胆管狭窄经纤维胆道镜扩张,都可以达到取石和解除狭窄的目的。经1~2年的随访,治愈病例无结石复发。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处理术后残石,绝大多数可以解除胆管狭窄,取净结石,服用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可利胆排石,调整胆道内环境,逆转成石胆汁,有预防胆石复发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经胆管镜取胆管残余结石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管结石患者开腹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率高达20%~40%。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3例拔除T管后早期发现残余结石的患者,经T管窦道置入胆管镜取石,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其中肝胆管结石术后15例,胆总管结石术后8例。所有患者均在拔除T管后72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腹痛、腹胀、寒战、发热、T管窦道胆汁涌出等胆管梗阻症状。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残留结石17例、肝总管残留结石6例。  相似文献   

13.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附5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使用导光纤维胆道镜(以下简称纤胆镜)治疗562例胆管结石。其中,术中胆道镜检取石68例,术后胆道镜检取石494例。538例结石取净,取净率95.7%。为便于术后纤胆镜检及取石,用T管由切口引出腹腔,其长臂与总胆管和切口保持垂直;对泥沙样结石和胆管腔内大量絮状物的病人,采用肝素生理盐水T管滴入;对肝内胆管的嵌顿性结石,先采用活检钳在结石上打洞或开沟,再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加压冲洗,或使用等离子体冲  相似文献   

14.
硬性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5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9月以来应用硬性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至今已15年,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胆管结石1189例,效果满意。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回顾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其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可高达30.0%~96.0%。胆道镜的出现使术后残石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electrohymulic lithotripsy,EHL)则进一步提高了镜下碎石的效果和结石取净率,减少了胆道镜取石次数,并为肝内巨大、嵌顿、铸状结石(常规胆道镜下难取性结石)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胆道镜下应用EHL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于单用十二指肠镜难以取出的胆管结石,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巨大或多发或嵌顿结石、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困难等,我们采用经皮穿刺胆管置鞘建立新通道,插入超细胆道镜对接十二指肠镜治疗上述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是远东及东南亚地区盛行的疾病,通常伴有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反复发作的胆管炎.除清除病灶、取净结石、通畅引流等核心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抗生素应用至关重要.为阐述HL合并胆道感染的细菌谱、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总结了30年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我院结果,发现胆道感染主要与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关,有时厌氧菌和需氧菌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十二指肠镜诊治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患者35例.结果 35例中取石成功33例,成功率为94.3%;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占9.09%,2例为急性胰腺炎,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出血;2例未成功者开腹行...  相似文献   

19.
手术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是目前胆道外科的难点之一,因其肝内胆管解剖及病理改变复杂,术后残石率高,并发症多,故其临床疗效多不理想。2003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对5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手术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致石菌群”。本文对PIS发病机理中致石菌群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探讨,以期为PI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