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1 1989年全国传染病发病情况 1.1 1989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是80年代下降幅度较大的一年,已降至339.55/10万。法定报告的25种传染病中,报告发病23种。与1988年相比,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7.3%,总报告死亡率下降15%;有明显下降的是病毒性肝炎、霍乱、麻疹、百日咳、白喉等,但脊髓灰质炎、疟疾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局部地区呈暴发形势(表1、2、3)。 1989年与1988年相比,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顺位无显著的变化。发病率占第二位的均为肠道传染病,即痢疾、病毒性肝炎,1989年,伤寒比1988年有所下降,而疟疾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2.
1989年10~11月份报告法定急性传染病(除霍乱外)十七种,计35592例,死亡31人,病死率0.09%,与去年同期比报告发病下降29.50%。下降的主要病种为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五种。上升的疾病有十二种,其中以钩体病、狂犬病等幅度较大。主要疫情特点是: 1.肠道传染病。10~11月份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6.04%、43.21%、29.57%。1~11月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7—2011年法定肠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及特征,初步探索云南省法定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中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同时为制定全省肠道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资料,按照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求,利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7—2011年法定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从28217例上升至62932例,累计报告238210例,年平均47642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04.6/10万。其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丙类肠道传染病和病毒性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上升为主。手足口病、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季节性最为明显,手足口病和痢疾的发病高峰在5月前后,其他感染性腹泻则呈现双峰特征,分别是3~5月和11~12月。从地理分布看,病例主集中在滇中及滇东南地区,边境地区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总体上肠道传染病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但戊肝和伤寒副伤寒病例中儿童比例较小。结论2007—2011年云南省法定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手足口病疫情明显上升,其他感染性腹泻也呈上升趋势,痢疾、伤寒副伤寒等其他法定肠道传染病相对平稳,但局部地区高度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苍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动态。方法 对苍山县1956~2000年45 a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4 198.67/10万,最高年份为37 612.20/10万,最低年份为54.6/10万,发病率显著下降。其中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白喉已20多年无病例报告;斑疹伤寒、恙虫病、森林脑炎已10a以上无病例发生;脊髓灰质炎从1991年即无新发病例。虫媒传染病、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传染病谱发生了变化,肠道传染病和疫源性传染病在发病总例数中的比例增大,肺结核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无锡新区硕放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无锡新区硕放1997~2009年主要法定传染病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9年无锡新区硕放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段集中在~40岁,其中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肝炎、痢疾、伤寒的发病率占前3位,其他传染病(主要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较低。结论 1997~2009年无锡新区硕放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防制的重点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痢疾和伤寒,以年龄为~40岁的人群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始兴县最近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按不同传播途径分类,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9年前的第一、二位逐渐下降到之后的三、四位;呼吸道传染病由1999年前的二、三位上升至一、二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波动上升,近年已占据首位;除三大传播途径之外的其他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始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0-2011年云南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特点和变化趋势,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云南省199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对云南省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描述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 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报告最高年份是1991年,为317.72/10万;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0年为175.0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8.3101/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70.72%,下降到2011年的16.6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16.93%下降到2011年的8.3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构成由1990年的5.68%,上升到2011年的47.04%.传染病报告死亡率由1990年的1.2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9/10万,其中2011年艾滋病死亡率达2.743 3/10万.结论 云南省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显著上升,传染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反映了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但一些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也提示了传染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加强和提高研究和控制力度,有效地控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平泉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泉县户籍人口2005--2009年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7036例,发病率在259.70/10万~359.1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01.87/10万。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3256例),占发病总数的46.28%,发病率一直处于高位,下降趋势缓慢;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2340例),占发病总数的33.26%,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400例),占发病总数的19.90%,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5年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腮腺炎。结论平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9.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铁路管区法定传染病的病谱变化规律和发生,死亡的长期变化规律。方法 以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月报表为依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并用COX-Stuart检验进行发病趋势分析。结果 1953-2000年,太原铁路管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年平均发病率1767.17/10万,年平均死亡率4.72/10万,发病与死亡均呈下降趋势。在各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从60年代开始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并一直居首位;其中主要是痢疾;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显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呈上升趋势,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和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肝炎,痢疾,猩红热,斑疹伤寒发病升降趋势不明显。结论 肠道传染病,性病和肺结核是今后一段时期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锡市滨湖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滨湖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521例,年均发病率为248.72/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为97.20、92.14、58.68;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分别为57.70、38.76、38.65、30.09。乙型肝炎、淋病、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艾滋病、梅毒发病数近两年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近两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滨湖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年发病率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厦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厦门市2005—2018年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5—2018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229 089例,年均发病率513.74/10万,发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和淋病;2005—2018年总体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但2011—2018年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播;肠道、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接触、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播趋势变化不明显。结论 14年来厦门市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较为平稳。发病顺位和主要传播途径有所改变,肠道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应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尤其是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近16a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11年西双版纳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64462例,死亡388例,年均发病率为431.98/10万,年均死亡率为2.3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数最多为18510例(28.72%),其次是肠道传染病16406例(25.45%),血源及性传播疾病15688例(24.34%)和呼吸道传染病12305例(19.09%)。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疟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痢疾,占报告总数的78.77%。2005年发生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008年发生首例狂犬病病例,2010年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结论]西双版纳州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性传播疾病是今后重点防制的主要传染病,同时应加强对新发传染病和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1992年3~4月份全省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1种(除梅毒、淋病),计27600例,死亡20人,与去年同期报告发病数比上升10.16%,死亡下降47.37%,其中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百日咳分别上升15.26%、21.80%、5.25%、50.82%,见表1。 伤寒 3~4月全省报告发病1743例,与去年同期报告发病数比上升21.80%,温州市报告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管区学幼机构传染病发病的变化情况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对八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结果1.1学幼机构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变化趋势1990年学幼机构传染病发病率为1070.78/10万,至1997年降低为137.75/10万,90~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P<0.of)。幼儿园与中专学校下降幅度大于中小学。1.2学幼机构法定传染病发病谱90~97年法定传染病的总发病中,以病毒性肝炎发病占第一位(47.05%);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22.82%),此外还有细菌性痢疾、麻疹、肺结核和伤寒,分别占总发病的6.61%、4.98%和3.36%…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国疫情统计资料分析表明,近几年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而肠道传染病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1986年肠道传染病在25种报告传染病中占56%,1987年上升为63%,1988年达73%,其中痢疾、病毒性肝炎居报告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一、二位。从社会环境上看,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肠道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条件,全国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4%,农村安全饮水合格率不足30%,食品卫生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佛山市所辖六县区1975~199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年报表,分析了该市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除鼠疫、布病、黑热病和艾滋病外,其余20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都有发生。发病率较高的有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麻疹、百日咳、疟疾和淋病。急性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顺位有所改变.与计划免疫相应的传染病逐渐排后,肠道传染病发病顺位不断靠前,说明当前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的同时.应重点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管理,特别应抓好霍乱的监测控制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北京市东城区常住居民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3—2022年东城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类20种55 7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1.38/10万。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14 3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5.53/10万,报告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41 3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5.86/10万,报告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东城区肠道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所占比例最高,但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所占比例次之,但所占比例与肠道传染病相近,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前5位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稳居前3位;流行性感冒从2016年排位上升,2018—2020年稳居第1位。结论 去除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后,东城区近十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仍然具有较高发病率,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疾病,应该在发...  相似文献   

18.
1991年8~9月份全省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5种(除梅毒、淋病),计33710例,死亡41人。与去年同期比,总报告发病下降5.58%,死亡上升5.13%。下降的疾病有痢疾、伤寒、流行性出血热、  相似文献   

19.
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染病发病状况,为部队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军疾病监测中心的疫情报告数据库,用FoxPro、Epiinfo、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05年军队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总体下降幅度为24.3%。200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1992年下降近60%,其构成比也由65.3%降至35.3%。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超过70%,其构成也于最近几年超过肠道传染病,跃居第1位。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构成有所升高,其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明显升高,并出现了艾滋病病例。每年报告前3位的病种均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但序位有变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伤寒和副伤寒、麻疹4种疾病一直居第4~10位中。甲型肝炎、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麻疹、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等疾病明显上升,血吸虫病出现反弹。结论近十几年来,军队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略有下降,肠道传染病明显降低,而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上升。仍以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居发病前3位。麻疹、伤寒等发病升高,戊型肝炎、AID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因此,军队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为重点、防范新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晨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4-587
目的探讨2005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5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2005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4种2779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1000.99/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猩红热、淋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65.13%。结论,肠道传染病是南京市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近年来上升较为明显,防治肠道传染病,及时开展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仍是南京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