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情不稳定,极易发展为AMI和心源性猝死。本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四种情况: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T),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和冠脉猝死(SCD)。其发病的基本机制是斑块不稳定和有血小板的聚集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破裂和狭窄。但由于NSTEMI和UAP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且其处理基本相同,故有主张将其统称为非ST抬高的ACS(NSTE—ACS)。这一疾病起病急,危险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4.
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本文采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治疗UAP39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穆晓静  赵虹 《河南中医》2006,26(6):63-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我们观察了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生脉注射液治疗UAP 6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我们于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发病机制主要是病变血管中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因此,抗凝,抗血栓治疗,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尤为重要。我院对2004年4月-2006年4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与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表现形式之一,既可以演变成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能转化为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随着对UAP发病机制不断研究,为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CD6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及C-反应蛋白(C-RP)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用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3,CD62P,PAI-1及C-RP的影响。方法: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32例)及抵克力得组(27例),并对照观察治疗4周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对照组比较,UAP患者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API-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组的加重,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亦增加;(2)治疗4周后,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3,CD62P,PAI-1及C-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P<0.01),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活化 ,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主尖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机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AT)的活性变化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11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T III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SAP组、UAP组、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T III活性分别为93.9±12.6%、83.8±11.7%、67.7±12.9%和109.6±7.8%;经统计学处理,SAP组、UAP组和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AMI组的AT III活性均低于SAP组(P〈0.05);AMI组的AT III活性低于UAP组(P〈0.05)。结论:AT活性降低与冠心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监测冠心病病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它的发生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关,预后具有多方向性,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展为AMI。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其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UAP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歆  李洁 《河南中医》2005,25(9):51-5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2000年6月~2004年6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AP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合理治疗十分重要,故近年来对UAP治疗十分重视。在UAP发作频繁的不稳定期,为迅速控制心绞痛,常规应用硝酸甘油递增性静脉点滴,但在某些病例中疗效不明显或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利于心肌缺血控制[1]。因此,我们对17例UAP急性发作期应用神威药业(燕郊)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Ot(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为内源性或外碌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乓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率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或误诊,尤其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不易鉴别,心电图(ECG)这一简单易行的无创检查,可为AP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银杏达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华 《西部中医药》2009,22(10):29-3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发生和冠脉内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有关,预后有多方向性,如不及时治疗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3例UAP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容易发生AMI或猝死,需要积极药物治疗。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生脉注射液治疗UAP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伴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UAP伴慢性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UAP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P治疗效果,并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经治疗,两组患者的PSQI总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而观察组下降明显(P < 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1)。观察组UAP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且无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提高UAP伴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能明显改善其心绞痛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CRP是否为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CRP浓度(18.50&#177;23.98mg/L,n=41)显著高于对照组(3.89&#177;7.14mg/L,n=48),P〈0.01;②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95&#177;24.10mg/L)和急性心肌梗死AMI(18.65&#177;24.12mg/L)患者CR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3.94&#177;7.50mg/L),P〈0.01。SAP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UAP组之间CR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与冠心病有极大的相关性,并提出CRP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选40例健康者为对照。另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将80例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0例)、双支病变组(34例)、三支病变组(26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检测CRP和HCY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AMI、UAP、SAP三组相比较CRP和HCY的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提示血清CRP和HCY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