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明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一、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Morgan报道,妇女每10年平均骨量丢失10%,男性每10年骨量丢失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万5千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急剧攀升.有效防控骨质疏松症,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对于减轻疾病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双重作用药物,上述药物长程序贯治疗能够持续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必然趋势,但基于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4.
骨质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疾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合并症——骨折是骨强度降低的结果。骨强度取决于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质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出的骨密度(BMD)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可反映骨矿物质含量。其他一些影响骨强度的特性被称为骨质量。骨质量包括骨重建(骨转换)、骨几何学、骨微结构、骨基质、骨矿化、骨胶原、骨微损伤及其修复等。骨质量从以上各个方面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本综述旨在更新骨质量的相关内容,包括骨质量与生物力学的关系及其如何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1日,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与国内多位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1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现状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脊椎、髋部),给患者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至少需1年以上的治疗才能降低骨折风险。而临床治疗中,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帮助临床快速监测骨质疏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定于 2 0 0 2年 4月在重庆召开“骨质疏松诊断专题研讨会”。征文内容 :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及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表现 ;骨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包括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测定 ,单光子吸收仪骨密度测定和定量CT骨密度测定等 ) ;骨超声检查 ;骨强度的评估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 ;有关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其他方面的论文均可投稿。征文要求 :.本次会议为专题研讨会 ,对所投稿件的研究内容不做时间限制 ,已发表的文章亦可以…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根据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P及低骨量的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同时,〉50岁人群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总患病率为26.6%,其中,男性24.6%,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由于骨量减少、骨质量的衰退造成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导致脆性骨折,是骨骼衰竭的表现。本文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骨折的好发部位、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本病与患者的高龄、系统性并存症较多、机体代偿功能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另外又因骨强度减弱、骨质量降低增加了外科干预性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骨折愈合时间的延缓、功能康复的延迟、再骨折率的显著增高,增加了治疗的困难。虽然在植入物材料、固定方法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但在生物学与生物力学两个方面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V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症及其所致的脆性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预期寿命,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重点介绍了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全身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和局部抗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应既能治疗全身的骨质疏松症,又可促进局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临床现在应用和在研的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片段、锶盐、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和骨硬化素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具有已被证明的或潜在的促骨折愈合作用。本文对促骨形成药物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局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为表现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风险性显著增加。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受到该种疾病的折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往往不被重视和治疗,直到其引起骨折。该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仍有赖于系统用药以阻止骨密度和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骨质疏松症的局部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在易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细胞因子或生物材料,达到提高局部骨质疏松骨的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以骨量减少和骨质微细结构的退化为特征,造成骨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1]。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加其致残率和致死率[2]。在30岁左右,人的骨量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每年降低约0.5%,被认为是生理性年龄相关性改变[3]。这种稳定的年龄相关性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17-630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认知率低、诊断治疗率低, 其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高、致残率及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建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防控体系,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层诊疗、全周期管理的策略, 提高全社会对骨骼健康知识的认知,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定位, 整合医疗资源, 降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危害, 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骨质疏松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定于每年10月20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正式确立,其目的至对大众普及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知识,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据估计,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松骨折。但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低,只有10%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实际接受了骨质疏松的治疗。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民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呼吁大众尽早采取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足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脆性骨折,尤其以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老年髋部骨折后死亡率上升,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只有约40%病人能完全恢复独立生活,多数继发对侧髋部骨折发生~([1])。韦永中等~([2])研究表明,初次髋部骨折再次骨折的发生率为21.21%。Stenvall等~([3-4])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方法共32例骨质疏松症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其中24例采用手法复位,8例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同时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本组32例经随访6~10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轴向短缩移位基本矫正,采用Kientst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良率94%。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大部分稳定性骨折可经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不稳定性骨折,选择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外固架固定治疗是较好的方法,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提高骨含量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2000年由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共调查≥40岁人群49100人,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22.6%,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50.0%,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发生在外观上正常的或与年龄有关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患者存在非外伤性持续性髋部疼痛,最初X线乃至闪烁照相检查所见均可能很少。本文报告4例股骨颈自发性应力性骨折,并讨论其放射线和闪烁照相的征象及其病因学。 1978年1月~1982年12月作者治疗59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4例为无外伤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但其它部位骨正常。例1,男性,83岁。持续性左髋部痛而新近无外伤,最初X线片显示股骨颈中度骨质疏松和非同质性骨小梁硬化性线状区域,符合骨内膜骨痂,有轻微骨小梁排列紊乱,6天后体层摄影证实一个透明的骨折线,当天行放射核素骨扫描显示在股骨颈的该部位摄入增加,符合应力性骨折,3周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下骨折移位,行内固定术。例2,女性,60岁。突然发作性无外伤右髋部疼痛,最初X线片在股骨颈的侧上方显示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