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1981年8月至1995年8月15年间手术治疗的249例30岁以下的青少年视网膜脱离与335例30岁以上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青少年组的男性患病、双眼患病、眼球钝挫伤史及正视眼比率均明显高于成年组(P<0.01)。视网膜圆型孔占66.15%,锯齿缘断离占16.81%;成年组马蹄形孔及黄斑裂孔明显高于青少年组(P<0.01)。青少年组手术治愈率达85.18%,与成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视网膜周边部变性、颞下象限锯齿缘部的先天异常及眼球钝挫伤是造成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81-182)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的140例141眼为例,重点探讨了其特征和预后。本组病侧占同期全部视网膜脱离病例的3.7%,男85例,女55例。高龄者多见,近视眼以高度近视(-8D以上)和变性近视组最多。裂孔以位于角膜缘后15mm或术前测定50°以后位置者最多(72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个象限之间的占39.7%,但2个象限以上及以下两组的发病率几乎相等。术中并发症:压迫或切断涡状静脉者40眼,视网膜脉络膜出血者21眼,两者并存者13眼。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内空气注入(简称双加压法)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0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概要:近两年中共收治10例(10眼),男2例,女8例。年龄25~62岁,平均50.7岁。网脱病史1周~8个月,平均2.7个月。视力大部分为眼前手动~数指/30厘米(其中2例数指/颞侧1米)。均为单一黄斑裂孔,其中白孔1眼。脱离范围:3个象限5眼,2个象限3眼,局限于后极部2眼。脱离15D以上者6眼,14D 以下者4眼。玻璃体不同程度液化混浊后脱离。后极部网膜皱襞2眼。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1/2004我科收治20岁以下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病例21例,全部为单眼发病,男18例(86%),有眼部钝挫伤史9例(43%),外伤时间:3mo~6a。眼球穿通伤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不作为此次统计对象。高度近视眼5例(24%),低至中度近视8例(38%),正视眼8例(38%)。视网膜脱离1个象限2例(10%),2个象限13例(61%),3个象限2例(10%),全脱离4例(19%)。除4例未查见裂孔外,其余17例均为周边部及锯齿缘部裂孔。萎缩型裂孔8例(38%),牵引型裂孔3例(14%),锯齿缘截离6例(29%)。单个裂孔14例(67%),2个以上裂孔3例(14%),未发现裂孔4例(19%)。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6例(46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经巩膜扣带术不放液进行治疗。病例资料,男39例,女7例。年龄9~18岁15例,18~35岁20例,35岁以上11例。提供病史2mo~2a。视网膜下方2个象限浅脱离35眼占76%,其视网膜小圆孔、多筛孔36眼占78%,所有患者脱离的视网膜下均伴有黄色机化条索,46眼均行外路手术不放视网膜下液,采用单纯巩膜外加压16眼(35%),环扎联合加压30眼(65%)。结果:随访1~12mo,46眼中有44眼1次手术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96%),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上36眼。结论: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好发于青少年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锯齿缘断离的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青少年,本文对我院1981年11月~1986年4月期间往院手术治疗的33例病人34眼进行分析和讨论,手术效果一般良好。术后平均观察时间为22.0±15.4月。一般资料33例中男25例,女8例,男:女为3.1:1。年龄;14~20岁15例(45.5%),21~30岁14例(42.4%),31~40岁  相似文献   

7.
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血流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眼底摄像机观察记录眼球钝伤视网膜血流时间是一种直观的检查方法。我院自 97年到 99年 12月共为 12 6例眼球钝挫伤患者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摄像检查 ,对臂视网膜循环及视网膜内循环时间作了观察统计 ,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眼球钝挫伤 12 6例 ,其中 ,男 6 6例 ,女 6 0例 ;年龄最小 (能接受静脉注射及配合检查 ) 7岁 ,最大的 6 4岁 ,平均年龄 36岁 ;视力 0 .1以下的 5 0例 ,0 .1~ 0 .5的 76例。钝挫伤致视网膜及黄斑水肿的 10 8例占 85 .71%。检查时间 :伤后1日内检查者 18例占 14.2 9% ,2~ 7日内检查者 92例占73.0 3% ,7日以…  相似文献   

8.
睫状体上皮合并视网膜脱离临床上较少见,常因无视网膜裂孔而延误治疗。现将近5a我们所收治的睫状体上皮合并视网膜脱离6例6眼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6眼,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6~70岁。5例有明确眼挫伤史,1例外伤史不详。眼底检查:6例患者均为鼻侧及下方视网膜脱离,且下方视网膜下液较多。散瞳经巩膜外顶压,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视网膜未见裂孔,鼻侧可见睫状体上皮脱离,5例睫状体上皮脱离区位于鼻上方,1例位于鼻下方,其中1例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睫状体上皮脱离区4例大于1个象限,2例小于1个象限。1.2手术方法自巩膜外…  相似文献   

9.
小儿视网膜脱离发病率占总的视网膜脱离病例的少数,早期因不易详细检查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关西医大眼科最近6年所行视网膜脱离手术中15岁以下37例43眼加以统计报告。其中男性29例34眼占79%。从病因及屈光度方面看,外伤性19眼占总数44%,以钝挫伤为主,多为球类伤。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早产儿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5年 4月~ 2 0 0 0年 5月间采用单纯巩膜环扎加压不放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39例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共 39例 (39只眼 ) ,男 2 9例 ,女 10例 ;右眼 3例 ,左眼 16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6 5岁 ,平均 43岁。2 .视网膜脱离病史 :有外伤史者 4例 ,高度屈光不正者9例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 2例。发病 1周以内 10只眼 ,1周~ 1个月 17只眼 ,1个~ 3个月 8只眼 ,3个月以上 4只眼。3.眼底情况 :视网膜球形脱离 6例 ,浅脱离 12例。脱离范围 1个象限 2 1例 ,2个象限 10例 ,3个象限 8例 ,累及黄斑区 12例。其中有明确裂孔 36…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我科1995年至1999年收治的21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眼底检查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18例,其中男134例,女84例。年龄从13岁~75岁,平均年龄448岁。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双眼充分散瞳,经直接、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结果:对侧眼有周边部视网膜浅脱离合并裂孔14例,单纯视网膜干性裂孔24例,有视网膜周边部明显变性(格子样及囊样变性)8例。对侧眼视网膜脱离发生率64%,干性裂孔发生率11%,变性发生率为37%,在所有病例中近视138例,正视50例,高度近视30例。近视占633%,正视占229%,其中>-6D高度近视占138%。讨 …  相似文献   

12.
孔源性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组织学特点 ,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病例临床上非常少见。裂孔位于睫状体平坦部无色素上皮层引起的睫状上皮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两年 ,我院共收治此病 5例 ,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患者 (5只眼 )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47.5岁。 3例有明显的眼钝挫伤病史 ,2例无明显诱因 ,无屈光不正。患者均主诉患眼雾视 ,进行性加重 ,病程 1~ 2个月。经门诊诊断为“视网膜脱离”,住院治疗。入院检查视力 :1例数指 / 30 cm,2…  相似文献   

13.
Ackerman等(1970)和Pischel等(1977)报道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致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5.5%。Smiddy等(1988)报道视网膜脱离术后行单纯白内障囊内摘出(10眼)与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1眼)共31眼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低于3%。作者研究了28例29眼,曾成功地作过视网膜扣带术,其后又接受了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年龄为38~83岁,平均66岁。男、女各14例。右眼13眼,左眼16眼。  相似文献   

1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复发是硅油填充术后发生率高且易导致手术失败的严重并发症。对 4 2例 4 2只眼硅油填充术后 PVR复发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硅油填充术后 PVR复发 4 2例(42只眼 )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12~ 6 4岁 ,平均年龄 38.6岁。硅油填充的原因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 14只眼 ,其中钝挫伤3只眼 ,眼球破裂伤 3只眼 ,穿孔伤 8只眼 ,伴眼内异物 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 8只眼 ,PVRC 18只眼 ,PVRD 10只眼。首次手术的方法 :均为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907例视网膜脱离并有原发性高眼压,眼压高于或等于22mmHg,一眼或二眼患病。原发性高眼压的发病率:907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人中35例是原发性高眼压(3.85%),35例之年龄31~81岁平均60岁。男22(62.85%)女13(37.15%),无晶体8眼(21%),远视1眼(2.6%),正视6(15.8%),近视23(60.5%)。双眼高眼压30例(85.7%),单眼视网膜脱离2(5.7%),单眼无晶体患者3例(8.6%)。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之前已发现的16例(45.7%),手术时发现11例(31.4%),手术后发现8例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临床中并不罕见。若不注意鉴别,可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对北京同仁医院收集到的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行睫状体复位术56例(56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12例在外院未明确睫状体脱离之诊断,造成误诊,延误了治疗。一般情况:12例睫状体脱离误诊的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4岁至57岁,平均34.5岁。来院前被误诊疾病有:中心性视网膜病变3例,视盘水肿2例,外伤性视网膜病变4例,外伤性瞳孔散大3例。仔细追查病史,12例均有外伤史,且均为钝挫伤。病例介绍:患者王某 男性 32岁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3周,在当地县医院就诊,检查视力…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同种异体巩膜做巩膜层间充填治疗视网膜脱离18例(1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性14例(15眼),女性4例(4眼),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其中30~60岁13例,占72%。脱离时间最短3天,最长10个月,多数在5~30天。脱离范围占一个象限1例,二个象限14例(15眼),三个象限3例。裂孔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马蹄形6例,园形7例,锯齿缘离断4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8年6月~1987年6月眼科住院患者2347例中视网膜脱离232例(眼),占9.9%,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23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72例。男女之比为2.2:1,男多于女,与国内作者的报告一致。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66岁。本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探讨陈旧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54眼)陈旧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男性45例占83.33%。30岁以下38例占70.37%。视力下降至就诊时间30天~18月。视网膜下方2个象限浅脱离41眼占75.93%。其视网膜55°~60°小圆孔42眼占77.78%,所有患者脱离的视网膜下伴有黄色机化条索。54眼均行外路手术并放视网膜下液,其中12眼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一次手术成功51眼占94.44%,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陈旧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好发于男性青少年,就诊晚,视网膜浅脱离,多在下方,小圆孔且在周边,脱离的视网膜下有机化条索,似分界线。行单纯外路手术视网膜亦可得以较好的复位,并获得一定的视力。此类病人应积极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芬  徐军  樊文英  侯志嘉  马凯  刘宁朴 《眼科》2007,16(4):256-259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99例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99例119眼,记录患者就诊原因、裂孔形状和视网膜脱离特点,对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病史、患眼屈光度、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特点。结果27例27眼有眼部钝挫伤史。26例37眼屈光度数>-4.0D,13例14眼有既往白内障手术史,5例7眼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还有29例34眼原因不明。患者就诊时60眼(50.4%)视网膜全脱离,66眼(55.5%)发生C级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近视和眼部顿挫伤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就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常较大、且多伴有较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故应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儿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