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早产范围内胎膜早破情况,掌握其诱因,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胎膜早破的诱因、保胎情况、分娩时机、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并发症等。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依次为流产史、阴道炎、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疤痕子宫等。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积极做好孕期保健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会导致产褥感染和胎儿窘迫,早产并发症,头位胎膜早破难产率增高。胎膜早破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左右,其发生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我院于2005年01月至2008年01月收治186例头位胎膜早破,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贾婉秋 《中原医刊》2005,32(16):21-22
目的探讨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原因,预防和恰当地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硫酸舒喘灵,硫酸镁抑制宫缩、应用抗生素、地塞粜松促肺成熟及一般处理,延长分娩时间2.6~18d,早产68例,无围产儿死亡、结论感染是引起早产和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预防早产和恰当处理胎膜早破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美锋所在。  相似文献   

4.
齐爱英 《中原医刊》2004,31(5):9-10
目的:探讨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原因,预防和恰当地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1年1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98例先兆早产和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心痛定及硫酸镁抑制宫缩,抗生素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及一般处理,延长分娩时间2.6~18天,早产71例,无围产儿死亡。结论:感染是引起早产和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预防早产和恰当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说明降低孕龄<32周,体重<1500g早产儿出生率,提高此组早产儿生存力,将大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谭梅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83-1084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98例PPROM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wk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PPROM主要原因;另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结论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若积极干预、适当适长孕龄,可望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苏洪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01-10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总结分析212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孕34周后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降低早产并胎膜早破围产儿死亡率,关键在于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期待孕龄至34周以上。  相似文献   

8.
吴仔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19-11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儿死亡率。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8月对分娩的8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娩76例早产儿,死亡4例,其余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350~3450 g,平均2400 g,而且预后良好。结论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临床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指发生在妊娠28—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导致早产者。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新生儿发病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母亲感染均增高,因此处理好早产并胎膜早破将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将我院1997年—2001年早产并胎膜早破8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常可导致早产、宫内感染、围产儿死亡、产褥感染等,现将我院153例胎膜早破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对驻济省市级医院2006年1月至11月分娩的231例早产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胎膜早破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妊高征、胎儿畸形等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早产对胎儿的影响是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早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王伦燕 《当代医学》2009,15(15):57-57
胎膜早破的主要并发症是早产,而早产是我国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对孕围〈35周胎膜早破的6例给予期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常可导致早产、宫内感染、围产儿死亡、产褥感染等。现将我院151例胎膜早破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26例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1%;胎龄小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小于31周者;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原因。若临床无感染征象,应尽量保胎至孕34周,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选择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8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0.99%,其主要原因为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等。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延续至孕35周以上,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可减少新生儿RDS的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膜早破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发生在早产者仅为足月产的2.5~3倍。胎膜早破除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外,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院产妇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情况,掌握其诱因及处理,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崔改莲 《吉林医学》2013,34(11):2037-2038
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以及分娩情况。方法:选取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共110例,根据产妇的妊娠周期分为两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新生儿情况对比,35~36周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患者例数、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均明显要少于28~34周组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依次是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流产史、妊娠高血压以及子宫机能异常。结论:做好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治疗导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胎膜早破产妇,减少围产儿的死亡率和产妇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胎膜早破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减少胎膜早破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分娩的23例胎膜早破的产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胎膜早破产妇分娩24例早产儿,死亡1例,其余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1200—3300g,平均2250g,预后良好.导致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为引产史,臀位,阴道炎,营养因素,多胎等.结论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和母儿感染的主要原因,积极做好孕期保健,恰当处理胎膜早破,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