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研究表明,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3.6%,心源性猝死(SCD)占猝死的66%~80%,其中老年SCD(E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1].本文回顾分析ESCD的主要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和尸检结果,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猝死在外科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机制和心电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发生心电紊乱或心力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而发生的猝死。引起SCD的机制有不同病因基础。约3/4的SCD患者有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神经体液因素也和致死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心肌肥厚也是另一种由于心肌结构异常导致SCD的原因。在遗传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称为"多态性"的DNA改变,具有SCD敏感性。SCD的直接原因大多数是心电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心室颤动。通过记录各种心电现象来预测心室颤动发生对预测SC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10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源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SCD)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 (如主动脉狭窄 )、Q- T间期延长综合征、WPW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近 1 0年来我院抢救心源性猝死 1 0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8例 ,女 3 7例 ;年龄 3 0~81岁 ,平均年龄 5 6 .5岁 (3 0~ 81岁 )。其中干部 3 6例 ,工人 2 9例 ,农民 1 9例 ,其他职业 2 1例。全部符合1 982年我国制定的猝死标准[1] 。1 .2 猝死的病因 死于冠心病者 81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1 5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 8例 ;风心病并心力…  相似文献   

6.
病例 :患者 ,男 ,5 2岁。因间断性胸闷、发憋 1年加重 3天 ,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经护冠、抗凝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一般情况趋于好转。但在入院后第 5天下午 2点 ,突然出现喘憋、大汗、血压测不到 ,继之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大流量氧气吸入、强心、兴奋呼吸、升压等药物静脉注射 ,心脏电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约 2 0分钟后 ,出现自主心律、呼吸恢复 ,以后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讨论 :该病人入院时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院后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 ,缘何突然出现心源性猝死 ?后经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云南省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重病区非流行期和流行期人群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作者于2005年对2个监测点进行心电图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点的选择及监测时间:在云南省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疫区.选择历史病情较重的大姚县石羊镇叭腊么村委会阿基苴自然村和腾冲县界头乡东华村作为监测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住院或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5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尸体解剖3例。1 资 料1.1 选择标准生前临床症状稳定,无病情恶化迹象,突然24小时以内死亡。排除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终末死亡。1.2 一般资料38~50岁2例,60~89岁13例,详见表1。诊断为冠心病14例(心绞痛3例,心肌梗塞8例),心肌炎1例。从表中看出1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无明显诱因6例,其中睡眠中发病3例,情绪激动2例,散步2例,进餐1例,饮酒1例,解大便1例,洗澡劳累1例,做家务1例。表1 15例猝死患者的临床与尸解情况序号性别年龄诊断诱因与症状心电图发病…  相似文献   

9.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抢救心源性猝死病人6 4例 ,其中复苏成功 2 4例 ,成功率达 37 5 %。现将急救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心源性猝死病人共 6 4例 ,男 48例 ,女 16例。年龄 18岁~ 78岁 ,平均 5 4 5岁。发病诱因 :情绪激动 ,用力过度 ,饱餐 ,饮酒过度 ,大便用力等。二、急救护理要点 :1 熟练掌握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技术 ,如发现病人心脏猝死后 ,立即用拳叩击心前区 3至 5次 ,同时准备电除颤 ,心脏按压必须在胸骨下段 1 3处 ,并两手掌重叠 ,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 ,使胸骨下陷 3cm~ 4cm ,电去除颤无效时 ,立即再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源性猝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和整理在我院2012年04月-2013年10月诊治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自发性持续室速、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晕阙、左室流出道梗阻、非持续性室速等因素为心肌疾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自发性持续性室速、心室颤动、晕阙以及猝死家族史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肌疾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为危险因素呈现综合化、多样化,临床治疗中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或治疗,这对降低心肌疾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识别和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对长QT综合征(LQTS)、肥厚型心肌病等遗传学研究以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防治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应用。同时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且有致心律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1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3.55%:对1169例病因分析结果为冠心病(65.53%)、风湿性心脏病(8.90%)、心肌炎(6.16%)、心肌病(4.87%)、肺心病(3.51%)、高血压性心脏病(1.80%)为心源性猝死的6大死因,占90.77%。对800例死亡时间段明确的病例分析显示06:00~12:00时粹死的发生率为44.50%,高于其他时段。结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要进行详细的尸体解剖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年龄、死亡时间等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还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常在急症出现后1h内死亡。由于猝死事件发生急骤,猝死前病情大多较稳定又缺少预兆,难以预测,故一旦发生幸存机会极低患者突然死亡,处理不好家属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正确认识猝死,熟练掌握猝死的判断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等,在临床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住院的33例心源性猝死发作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从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 32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 1次或 1次以上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引起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②长QT(U)综合征 ;③Brugada综合征 ;④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 ;⑤特发性巨大异常J波 ;⑥其他原因。上述各种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有各自不同的心电学特征。结论 :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是由不同原因、不同心电学特征所致的非单一独立的临床实体  相似文献   

15.
Brugada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这种疾病好发于“正常”的年轻人,且常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Brugada综合征受到了心血管专家,特别是心血管电生理工作者和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专家的应有的重视。本文对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作一综述。1.问题的提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发生而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有30万人以上发生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时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是引起心血管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和分类,心源性猝死的易患因素,各种防治措施(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地高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体内除颤器等)对心源性猝死发病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908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病因不明、病窦+房室传导阻滞(SSS+AVB)、糖尿病。而相关因素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左室肥大、心功能损害及心房颤动。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是多种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是组织结构、功能代谢以及遗传因素的协同促成的结果。虽然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年龄、既往心肌梗死,低左心射血分数为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得到较广泛认同,但在大量心源性猝死事件观察中显示出强烈的遗传倾向。以遗传倾向作为风险评估的认识形成显然有助于对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及预防。现着重从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等位基因结构"疾病研究进展方面详细探讨有潜在高心源性猝死风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电生理及解剖结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是其最恶劣的并发症,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发生。该病为35岁以下青年人和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在预防猝死的发生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以及时终止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猝死高风险患者的生命。所以,判断哪些患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哪些患者需进行ICD植入、如何进行危险分层至关重要。现有的危险评估模型仍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及完整的数据采集以对其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7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 ,胸闷 3年加重半月 ,于 2 0 0 2年 1 2月 9日入院。既往ECG示 :偶发房性早搏 (PAS)、房颤 (Af)、ST改变。本次入院时查体 :T37℃ ,P 1 1 0次 /min ,律不齐 ,R 2 3次 /min ,BP 1 6 0 / 85mmHg ,ECG示 :阵发性房速。拟诊 :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