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骶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术中指引骶骨肿瘤的骨性边界精确外科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13例骶骨肿瘤患者实施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外科治疗,男5例,女8例;年龄21~69岁,平均44岁;肿瘤位于骶S3水平以上10例,S3水平以下3例.术前行穿刺活检或前次手术明确病理诊断,脊索瘤7例,骨巨细胞...  相似文献   

2.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2例.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4个月骨折线均消失,6例骶神经损伤患者4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骶骨骨折手术有风险,对术者要求较高,但符合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8例分析胡金城,李重茂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8例,经保守、手术治疗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男6例,女2例、年龄18~4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小...  相似文献   

4.
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及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骶骨骨折病例使用π棒内固定,对9例伴有骶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进行神经探查。结果:骨折均一期愈合,一例坐骨神经损伤未恢复,一例膀胱括约肌功能未恢复,治愈率达93.1%。结论:骶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可以恢复骶骨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恢复。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同时进行神经探查。  相似文献   

5.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9例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后路骶神经减压术。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发生。9例行骶神经探查减压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3例,未恢复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结论: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对伴有明显骨块压迫者适宜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相似文献   

6.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相似文献   

7.
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及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骶骨骨折病例使用π棒内固定 ,对 9例伴有骶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进行神经探查。结果 骨折均一期愈合 ,一例坐骨神经损伤未恢复 ,一例膀胱括约肌功能未恢复 ,治愈率达93 1%。结论 骶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可以恢复骶骨解剖关系 ,有利于神经恢复。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应同时进行神经探查。  相似文献   

8.
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12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4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确诊,依据影像学资料进行Denis分型均为Ⅱ型。伤后6~14d手术,平均9d。8例骶前孔明显变形,责任骨块侵入骶孔压迫神经根,行后路骶神经减压内固定术;4例骶前孔轻度变形,无明显责任骨块侵入骶孔,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Ⅰ期愈合,其中11例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ibbons骶神经损害评分术前平均(2.67±0.49)分,术后平均(1.50±0.67)分,术后评分低于术前。结论: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全身情况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 CT 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入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量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l格式导出模型,UG 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不同的进钉孔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入,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 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钉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相似文献   

10.
骶骨骨折与骨盆骨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与骨盆骨折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对29例骶骨骨折合并骨盆损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25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除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余28例骨折均愈合,其中有3例为骨盆骨折畸形愈合。随访6个月-21年,28例中有24例神经功能已恢复正常,另5例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骶骨骨折常合并骨盆损伤,对于骨盆骨折尤其是高能量损伤所致骨盆骨折,应注意是否同时存在骶骨骨折。骶骨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考虑骨盆的稳定性和神经系统受累程度。对骨盆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存在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均应施行积极的治疗以使移位的骨折断端获得复位,并重建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in the fixation of sacral fracture by means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reverse engineering technique.Methods: Pelvis imag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CT scan in patients with sacral fracture. The data were transferred into a computer worksta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pelvis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Amira 3.1 software and saved in STL format. T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models were imported into Imageware 9.0 softwar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reduction (total reduction, half reduction and non-reduction) were simulated using Imageware 9.0 software. The best direction and loca-tion of extract iliosacral lag screws were defined using re-vers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situations and navigation templat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postero-iliac part and the channel. The exact navigational template was made by rapid prototyping.Drill guides were sterilized and used intraoperatively to as-sist in surgical navigation and the placement of iliosacral lag screws.Results: Accurate screw placement was confirmed with postoperative X-ray and CT scanning. The navigation template was found to be highly accurate. Conclusion: The navigation template may be a useful method in minimal-invasive fix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 fracture.  相似文献   

12.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 8月至 2010年 12月, 对 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野C冶型臂透视导航 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 男 9例, 女 11例;年龄 26~54岁, 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5 例, 高处坠落伤 5例。骨折按 AO分型: A1.1型 2例, A2.2型 3例, A2.3型 4例, A3.2型 2例, A3.3型 2例, B1.1型 2例, B2.2型 2例, B3.1型 1例,C2.1型 1例, C2.3型 1例。结果 伤后至入: 时间为 2~46h, 平均(8.6±0.2) h。入: 后行骨牵引 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 46枚, 平均每枚置入时间 为(22.6±1.2) min。除 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 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 入, 成功率为 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野C冶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 与 术后 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 符合率 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内固定失败。 20例患者均获得随 访, 随访时间 12~28个月, 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 X线片示骨折愈合, 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 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 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 性, 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 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 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平方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安全性。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期间100例不伴骨性疾病的骨盆CT容积性数据,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1岁(15 ~91岁)。重建三维模型,获得标准骶骨矢状面。在各个矢状层面标记骨皮质的外缘,从而确定手术的安全区,水平方向模拟置入1枚安全区所能容纳的最大螺钉,记录其直径。根据螺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固定和贯穿固定。结果根据骶骨形态学评价标准,形态正常80例,变异20例,变异率为20.0%。单侧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4.92±2.57) mm]>正常组S2[(12.37±1.84)rm] (P=0. 000)>正常组S1[(11.87±3.92) mm] (P=0.319)>变异组S3[(9.30±2.00) mm](P=0.000)。贯穿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3.63±2.68) mm]>正常组S2[(11.48±1.92) mm](P=0.002)>正常组S1[(10.40±4.05) mm](P=0.033)>变异组S3[(7.95±2.26)mm](P=0.001)。正常组S2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S1呈弱负相关,而各骶椎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髋臼直径无相关。男性S2椎体所能容纳螺钉的平均直径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椎体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大多数中国人可以在骨盆后环以水平方向固定2枚直径为6.5 mm的骶髂关节螺钉,但安全区较小。螺钉的入点、规格及所固定椎体[S1椎体和(或)S2椎体]必须严格按照影像学表现进行选择。骶骨变异并不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辅助微创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组[简称机器人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人组为(100.3±14.5)min,切开组为(202.0±18.5)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0.0±17.4)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人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人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人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人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人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人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人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人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人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t=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χ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人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徐荣明 《中国骨伤》2011,24(12):1051-1054
隐匿性骶骨骨折是指患者没有骶神经损伤症状,局部疼痛并不剧烈,在骨盆X线片上没有明显可见的骨折,通过螺旋CT或者MRI检查发现的一类骶骨骨折。这类损伤很少被临床医生关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这种损伤类型的诊治技术也有新的进展,本文就此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SS)联合骶骼螺钉的三角固定技术治疗Tile C 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USS联合骶髂螺钉的三角固定技术治疗22例(25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21~48岁,平均31.2岁;骨折按照Tile 分型:C1型9例,C2型7例,C3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1 d,平均11.2 d.根据Ma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分别对临床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50 mL(100~800 mL),住院时间平均为16 d(12~26 d).2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个月(4~26个月)随访.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无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15例已取出内固定物.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侧,满意复位6侧,复位差1侧.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末次随访时13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按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结论 USS联合骶髂螺钉的三角固定技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增强了骨折的固定强度,能同时行神经探查、减压,还可早期负重,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同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眦领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略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斑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mm,S2前孔大于5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眦领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很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骶骨后路钉板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骶骨横行或斜行骨折时钉板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3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男15具,女15具;年龄38~82岁,平均65岁.在骶骨上做标记:O点为骶骨螺钉进钉点(O_1点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外下缘,O_2和O_3点位于经相邻骶后孔连线中点的水平线与骶外侧嵴的交点,O_4点位于S_3、S_4骶后孔连线的中点至骶外侧嵴水平线的中点),D_1为骶骨内侧置钉钉道长度,D_2为骶骨垂直置钉钉道长度,D_3为骶骨外侧置钉钉道长度,α为骶骨横截面上内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β为骶骨横截面上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结果 S_1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38.73±5.29)mm、(31.15±4.68)mm、(41.47±6.18)mm、31.88°±4.32°、34.31°±5.12°;S_2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28.53±2.19)mm、(23.95±2.59)min、(34.69±5.13)mm、14.70°±3.54°、20.48°±5.35°;S_3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30.62±3.15)mm、(17.18±3.51)mm、(24.66±5.13)mm、52.00°±7.55°、39.00°±5.50°;S_4的D_1、D_2、D_3、α,β值分别为(23.21±4.14)mm、(9.07±2.20)mm、(14.52±3.51)mm、18.47°±4.42°、10.23°±2.69°.结论 S_1螺钉在O_1点进钉,平行于L_5棘突是理想的置钉路径.S_2-S_4理想的置钉路径:S_2螺钉在O_2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外侧小于20.48°±5.35°;S_3螺钉在O_3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内侧小于52.00°±7.55°;S_4螺钉在O_4点进钉,横截面上偏向内侧小于18.47°±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