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检测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SDF-1α水平。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轻度组11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20例,与23名对照组进行血浆SDF-1α水平比较。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血浆SDF-1α水平依次降低,除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SD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 < 0.05~P < 0.01)。结论: 血浆SDF-1α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低表达,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耳聋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老年性耳聋患者(观察组)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诱导其分化为EPCs,检测2组培养第7天的EPCs集落数目和细胞计数、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EPCs集落数目(1.40±0.37)个少于对照组(2.88±0.48)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734,P<0.01)。观察组EPCs细胞计数(54.32±9.24)个少于对照组(67.64±8.39)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76,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黏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EPC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Cs功能下降可能为老年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合并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外周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3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G-CSF(600 μg/d,共7 d)组和对照组,12例健康者为空白组.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的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EPCs数量和血CRP、IL-6、TNF-α及SDF-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两组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浆SD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L-6、TNF-α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可有效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改变SDF-1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后外周血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外周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3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G-CSF(600μg/d,共7d)组和对照组,12例健康者为空白组。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factor-1,SDF-1) 的水平。 结果: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EPCs数量和血CRP、IL-6、TNF-α及SDF-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意义(P<0.05);治疗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浆SD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IL-6、TNF-α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可有效动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改变SDF-1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ACS患者4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AMI组、UAP组PAPP-A浓度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PAPP-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MI组:r=0.80,P<0.01;UAP组:r=0.60,P<0.05;SAP组:r=0.54,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 PAPP-A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APP-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水平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入选的28例AMI患者(实验组)和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AM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血清中Ang-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水平,同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用CD34?VEGF和CD133抗体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EP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率?结果:AMI患者急性期Ang-Ⅱ水平(90.40 ± 6.39)pg/ml明显高于恢复期 (72.57 ± 2.42)pg/ml和对照组(69.14 ± 3.73)pg/ml (P = 0.002 4),同时AMI患者急性期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率为为(0.043 ± 0.004)%,明显高于恢复期(0.024 ± 0.010)% 和对照组(0.012 ± 0.001)%(P < 0.000 1),但AMI患者急性期SDF-1α的水平(171.1 ± 35.81) pg/ml同恢复期(130.30 ± 28.84) pg/ml及对照组(116.50 ± 29.19) pg/ml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370 3)?在AMI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EPCs和Ang-Ⅱ水平呈负相关,而与SDF-1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循环中的Ang-Ⅱ水平及EPCs数量均升高,但是Ang-Ⅱ抑制了EPCs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小管形成等功能。方法:体外培养分离COPD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采用MTT测定细胞不同时间段的OD值,观察EPCs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测定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通过对细胞HUVEC的黏附及late-EPCs小管形成实验判断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对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并用NOS/SCID下肢股动脉内皮损伤模型观察患者EPCs修复功能。结果:COPD患者的EPCs和对照组单个集落细胞数量分别是22.0±7.0、62.0±12.9(100倍,10个随机视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细胞迁移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对SDF-1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迁移的细胞数量分别是0.425×104、0.775×104(P=0.039),通过流式分析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表达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数量较对照组少,两者分别是(55.1±9.9)%、(91.5±6.7)%。Late-EPCs对HUVECs形成小管黏附实验中,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分别是26.4±8.1、35.2±7.3/×10(10随机视野)。小管成形实验中,COPD患者的late-EPCs不能形成完整的小管;动物在体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late-EPCs在受损血管处黏附较对照组少。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降低,血管形成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接受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后,肾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CPB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EPC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CSF,600μg/d,术前共7d)和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每组20例。患者入院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采集外周血,测定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e C,Cys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检测2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GFR水平低于术前,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GFR、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GFR水平均达到最低谷,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EPCs数量、SDF-1水平均持续增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CR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B患者术后肾功能在第3天明显降低,第7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G-CSF可增高SDF-1的水平,有效动员CPB瓣膜置换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对术后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迁移的影响及AMD3100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SDF-1α刺激EPCs,观察SDF-1α的促增殖效应再用不同浓度的AMD3100干预5 ng/ml SDF-1α的促增殖效应及单用AMD3100与EPCs孵育,观察AMD3100对EPCs增殖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EPCs的增殖情况.用1、10 ng/ml SDF-1α诱导EPCs迁移,或先用10ng/ml AMD3100与EPCs孵育,再做SDF-1α诱导的/无SDF-1α诱导的迁移实验.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EPCs迁移能力.结果 SDF-1α剂量依赖性增强EPCs增殖能力,10 ng/ml AMD3100即完全阻断5 ng/ml SDF-1α的促进EPCs增殖效应,单用AMD3100孵育可抑制EPCs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单用AMD3100孵育抑制EPCs迁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SDF-1α可增强EPCs增殖迁移能力,AMD3100可完全阻断其促增殖和诱导迁移效应,单用AMD3100抑制EPCs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和内皮祖细胞(EPCs)表面SDF-1受体CXCR4表达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04例T2DM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DF-1水平、EPCs数量和CXCR4表达率.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结果: SDF-1水平和EPCs数量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依次下降(P<0.05 或<0.01);CXCR4表达率单纯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或<0.01),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SDF-1水平与EPCs数量成正相关(r=0.241,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SDF-1/CXCR4轴与EPCs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参与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支架置入对ACS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血清G-CSF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浓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C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ST段抬高ACS急诊PCI组(n=7)和非ST段抬高ACS[包括14例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1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择期PCI组(n=25)],10例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者作为对照组(n=10)。分别于术中和术后3 d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同时分离血清以备G-CSF浓度检测。于第10 d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以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G-CSF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①急诊PCI组术前外周血EPC-CFU数量稍高于择期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急诊PCI组术前血清G-CSF明显高于择期PCI组,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均有增高,但后者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对照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血清G-CSF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择期PCI组外周血EPCs增加数量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r=0.261,P=0.009),急诊组则无。结论:择期PCI患者术后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增加,且与血清G-CSF改变相关。AMI后急诊PCI患者术后血清G-CSF浓度明显升高但与外周血EPCs数量增加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姜朝新  潘开拓  曾令恒  叶振望  王陈龙 《重庆医学》2013,42(9):1017-1018,10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住院AMI患者120例为AMI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AMI组患者的IL-18、集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EPCs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s、IL-18监测可以作为AMI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选择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IF-1α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和UAP组HO-1和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SAP组患者增高不明显.总体水平上,HIF-1α与HO-1呈正相关(r=0.76);在AMI、UAP、SAP组HIF-1α与HO-1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HO-1通路被激活,HIF-1α可能通过诱导HO-1蛋白表达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缺血修饰蛋白(I M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20例,测定其血清I MA、SICAM-1及hs-CR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76.52、29.75、12.90,q=6.08~59.02,P<0.01);U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30~181.90,P<0.01);S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2.82~8.58,P<0.01)。不同类型的CHD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7~0.699,P<0.01)。结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测定120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DF-1和MMP-9的水平、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和其表面CXCR4的表达率.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和血管病变组.结果 SDF-1水平和EPCs数量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管病变组中依次下降(P<0.05 or 0.01);MMP-9水平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和血管病变组中依次增高(P<0.01);CXCR4表达率单纯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和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 or 0.01),血管病变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SDF-1与MMP-9呈负相关(r=-0.223,P<0.05),与EPCs呈正相关(r=0.224,P<0.05);MMP-9与EPCs呈负相关(r=-0.215,P<0.05).结论 T2DM患者SDF-1/CXCR4轴与EPCs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MMP-9通过降低SDF-1水平可能是其促进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关系.方法 将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对照组(CTL组,18例).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DCs功能.结果 (1)与CTL组比较,SAP组外周血DCs血白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变化;UAP组DCs比例和数量显著增高;AMI组DCs比例和数量均减少;ACS组DCs比例降低,数量无显著改变.(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DCs功能测定:①培养第7天,UAP、ACS、AMI组DCs CD86表达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②培养第7天,在DCs数量为2×105/mL时,UAP、ACS、AMI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TL、SAP组(P<0.01),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较ACS组有升高趋势.③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FN-α浓度比较,UAP、ACS、AMI组显著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高于ACS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