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6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6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6个月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延续干预性护理对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该科收治COPD患者82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兴奋呼吸剂、低流量持续氧疗、气道通畅、抗感染、输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康复出院后,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1年后随访并比较两组出院后感冒、住院次数、血常规指标情况,应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QOL)评估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评估患者出院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随访后感冒、住院次数、血常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等生存质量评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康复出院后予以延续干预性护理,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将30例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成综合呼吸康复组(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康复组采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服药指导及营养指导等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前、后2组均评定呼吸困难(采用Borg评分)、生存质量(QOL)、日常生活活动(ADL)、运动耐力(应用6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并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Borg评分、QOL、ADL、6MWD及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的Borg评分明显降低,6MWD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和ADL也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虽不能使老年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但能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及ADL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辨证论治中药治疗CO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80例COPD患者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雾化治疗,观察组将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辨证论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变化情况及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显著低于观察组(87.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包括PaO2与PaCO2)及肺功能指标(FEV1与FEV1/FVC)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优于对照组;③根据SF-36量表评分标准,对照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辨证论治中药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配以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同时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补体C3、C4及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IgA水平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IgA、IgE、C4、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级整体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0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三级护理模式。经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三级整体护理模式可增强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其呼吸困难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与老年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CPF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患者分为 IPF 组(13例)和 CPFE 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肺功能、血气资料、影像学、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CPFE 组与IPF 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PFE 组的血氧饱合度(SaO2)低于 IPF 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高于 IPF 组(P <0.05);CPFE 组与 IPF 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FEV1/FV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PFE 组的 TGF-β1、VEGF 均显著的低于 IPF 组(P <0.05)。两组在蜂窝表现、支气管牵拉扩张、纵膈淋巴结肿大、肺纤维化评分几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PF 组的网格影表现显著高于 CPFE 组(P <0.05);CPFE 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0个月,IPF 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个月,IPF 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 CPFE 组(χ2=5.004,P <0.05)。结论 CPFE 患者与 IPF 患者的临床血气指标、TGF-β1、VEGF 等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差异,这有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同时 CPFE 患者的预后较 IPF 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的社区照管模式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06在广州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诊断标准确定痴呆患者及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222例,分为综合干预组(n=16)、心理社会干预组(n=29)和对照组(n=177)。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对照料者和社区医生进行痴呆卫生宣教,对患者和照料者实施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在心理社会干预的基础上另加药物干预,①改善痴呆症状给予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奎硫平;③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氟西汀胶囊。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分别采用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 结果:各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综合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心理社会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对照组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初次评估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初次评估提高。②综合于预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心理社会干预组、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降低更多;综合干预组和心理社会干预组生活质量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评分升高更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值降低更多。③干预得分与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差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P〈0.001);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差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01)。 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改善,且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为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83,P=0.0225)。结论 采用流动式健康支持综合护理用于COPD急性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指数、血气、肺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正常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当日采用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困难指数、血气、肺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睡眠质量资料.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出院时和出院之后的3个月内定期接受电话随访.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接受一次家庭随访,测量记录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呼吸困难的好转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PCO2、PO2、O2 sat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以上三个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FEV1、FVC、FEV1/ FVC、MEF(75%、50%、25%) FVC、MMEF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6MWT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睡眠紊乱和习惯性睡眠效率的得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病情加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了解直肠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直肠癌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5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前,2组癌症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有明显的焦虑以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许建国  马迎教 《临床荟萃》2009,24(14):1221-122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情绪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测定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并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评定情绪状态,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出量(FEV,)、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3.2±11.1)%VS(13.7±7.4)%,(33.8±14.1)%VS(18.5±5.9)%,(9.3±4.3)%VS(4.0±2.9)%(均P〈O.01);治疗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01);经治疗后干预组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情绪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甩手运动在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3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甩手运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6MWT与Borg呼吸困难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日常生活改善量和社交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及焦虑心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6MWT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结合甩手运动应用于COPD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其Borg呼吸困难评分,改善6MW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应用于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5例。两组均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EV1、FVC、MM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PaO2、S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式的干预应用于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严伟 《南京护理》2019,(5):37-39
目的 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恢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根据病情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两组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感觉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的FEV1、FEV1/FVC、PaO2、PaCO2和SAS、SDS、SGRQ、B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过程中使用八段锦进行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1年;并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医院住院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干预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第6个月及12个月,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训练可有效延缓患者肺功能恶化,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稳定期中重度(Ⅲ、Ⅳ期)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每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COPD防治知识讲座、戒烟宣传教育、呼吸功能锻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时间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综合干预前后肺功能、SGRQ 评分变化、COPD 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每周使用急救药物次数。结果综合干预组 SGRQ 总评分均较管理前下降(P<0.05),FEV1、FVC、FEV1/Pred%均较入选时无明显变化(P>0.05),COPD 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FEV1、FEV1/Pred%均较入选时下降、每周使用急救药物次数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GRQ评分较干预前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综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