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采用Neugarten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营养指标、肾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20.07±1.39)分,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分为(17.35±1.04)分,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评分为(18.49±1.10)分,对照组分别为(14.71±0.81),(15.00±0.75),(15.49±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3,2.10,10.30;P〈0.05);干预后实验组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院后家庭随访对脑卒中并抑郁状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并抑郁状态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护理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实施护理干预,家庭随访6个月;对照组仅在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两组出院后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定。结果干预组HAMD评分和QL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对脑卒中并抑郁状态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理论对60例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采扁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分值均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状况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瑞玲 《当代护士》2014,(10):35-36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011年7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持续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在入院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及出院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2组患者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3、6、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远期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继续实施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年末采用自尊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IS)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JE31)进行效果评价。结果SES、FIS及QOLJE31评分两组患者出院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对提高自尊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源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对56例隐源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和46名年龄、性别、学历、文化背景与癫痫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根据SDS评分将癫痫患者分为抑郁组37例和非抑郁组19例;服用1种抗癫痫药物(AED)者41例为单药组,服用1种以上者15例为多药组。结果:癫痫组患者QOL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患者对发作的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乏和总体健康水平方面低于非抑郁组(P〈0.05);单药组与多药组的患者比较,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药物影响及总体健康水平方面得分显著升高(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健康、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隐源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伴有抑郁和服用多种AED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问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末起,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干预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主动服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个月、6个月末拒绝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末起研究组被动配合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例癫痫患儿,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测评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病人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癫痫病人56例和健康者46例,采用癫痫病人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对癫痫组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了解癫痫病人的抑郁状况。[结果]癫痫病人QOL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伴有抑郁的癫痫病人对发作的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乏和总体健康水平得分明显低于不伴有抑郁的癫痫病人(P〈0.05);服用1种抗癜痫药物的病人比服用1种以上的病人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健康、药物影响及总体健康水平得分显著升高(P〈0.05);护理干预后癫痫病人的情绪健康、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提高。[结论]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伴有抑郁和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护理干预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癫痫患者自尊水平与生存质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癫痫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与自尊量表(SES)对10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00例青少年癫痫患者生存质量各分项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精力(65.43±18.25)分,情绪(65.08±16.50)分,认知功能(63.98±19.11)分,生活满意度(63.75±12.25)分,社会功能(59.37±16.85)分,担心发作(58.20±15.52)分,担心用药(51.25±20.59)分;自尊量表总分均分为(19.35±3.83)分;生存质量总均分、精力、情绪、生活满意度、社会功能各分项与自尊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6,0.302,0.372,0.385,0.345;P〈0.05),担心发作分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212,P〈0.05)。结论担心用药是青少年癫痫患者面对的突出问题,自尊水平可影响青少年癫痫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名癫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43例,行综合护理干预.随访1~3月,评估患儿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六项生活质量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组内比较,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心理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患儿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癫痫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其负性心理,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为两组,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89例,对两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家庭关怀及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家庭关怀、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则是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首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 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退出和失访6例,资料不完整6例,最终调查对象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4)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n=84)实施5 E康复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及评估。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个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 E为核心的康复模式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采用5 E康复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采用出院随访的方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入院时就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对观察组进行为期9个月的家庭随访,而对照组则常规门诊随访。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家属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62例患者家属家庭功能的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出院前两组的FAD、(GQOLI-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FAD、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功能,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为社会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56名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研究组)和5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评定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数问卷生活质量总指数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总体精神状态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问题更为突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关心老年痴呆患者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家属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的家属的知识水平、健康行为、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预防慢性乙肝家庭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10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疾病的关系、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疾病、饮食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动等)。试验开始及结束后采用乙肝相关知识测试表(SAS、SDS、SF-36评分表)对2组患者家属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家属干预6个月后慢性乙肝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试验组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家属实施连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慢性乙肝患者家属对乙肝知识的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连续健康教育是促进家属肝功能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学龄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及家长满意度,分析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功能、生活环境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明显增强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增加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指导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进行家庭指导的干预组和传统知识宣传的对照组,每组各42例。术后对患者眼压、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测评。结果术后1年干预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QOL各因子及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青光眼术后患者进行家庭指导能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