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增长过多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运用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5%以内。方法制订健康教育手册,分发给患者及家属,采取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的方法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按时评估患者掌握的情况以及统计体重增长情况,减少因体重增长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的数量。结果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5%的患者人数下降。因体重增长过多引起的并发症数量减少。讨论体重增长过多是影响透析间期病情和血液透析的重要因素。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体重,严重影响透析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保证透析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变化规律,以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对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情况进行统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大于干体重5%有11例,小于干体重3%有15例,在3%~5%有46例。家庭支持度不够、患者的负性情绪、饮食和饮水不当是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主要原因;体重增加过少与患者的年龄、残余尿量有关。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化教育指导能帮助患者合理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选取2018年时7—12月的1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血液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透析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达标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透析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正>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多种因素可影响其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而在众多的因素中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不但导致患者的容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协议护理理论为指导的居家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HD)患者液体摄人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将48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协议护理理论为指导的居家护理指导1个月.指导结束后对2组患者随访3个月.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液体摄入依从性;家庭支持与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相对值(即体质量增长与干体重的比值)关系.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长相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依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支持与体质量增长相对值呈负相关.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增长相对值、家庭支持水平及液体摄入依从程度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以协议护理理论为指导的居家护理指导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液体摄人依从性,使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饮食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该院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饮食指导及控制、饮食记录引导患者自我饮食管理。共3个月,第4个月开始记录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3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IDWG)增长与干体质量的比值、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饮食管理可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在理想范围,从而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原因.方法采用自编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情况调查问卷.对在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月1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间期体重增长大于干体重的5%有64例(占63.31%),小于5% 的有37例(占36.63%).结论主要原因与透析开始的尿量、饮食结构、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家庭经济负担、遵医行为有关 ( 控制饮食方面的),也与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英娜 《护理学报》2009,16(14):39-40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干体质量控制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为每名患者建立1份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每天血压、进食量、食物类别、尿量、饮水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随时调整透析处方及饮食处方;每月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和心力衰竭发生情况,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指导修订护理干预措施;每月与医生一起根据评估的情况重新修订患者干体质量控制目标,以指导临床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在干体质量5%以内的达90%,心力衰竭、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减少,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良好,遵医行为显著提高.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体质量增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编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情况调查问卷。对在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10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间期体重增长大于干体重的 5 %有 6 4例 (占 6 3.31% ) ,小于 5 %的有 37例(占 36 .6 3% )。结论 主要原因与透析开始的尿量、饮食结构、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家庭经济负担、遵医行为有关 (控制饮食方面的 ) ,也与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患者进行水和盐控制的健康教育又是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果水、盐控制得当,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达标,可有效降低透析高血压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应用临床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控制水和盐的摄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理  庞军  张秀珠 《护理与康复》2008,7(12):911-912
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与血液透析时有效血容量减少、患者体重增加过多及患者自身疾病有关。护理重点为正确实施血液透析,透析过程加强观察,对出现低血压患者及时处理;透析间期控制血糖,重视饮食指导,减少体重增长,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透析间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8例患者共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9次,原因:摄入过多、感染、高血压、干体重发生变化未及时纠正、动静脉内瘘分流过量等。所有患者经立即上机行透析超滤及常规治疗后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摄入过多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有效的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是预防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质量增长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期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协同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37例终末期肾脏疾病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体质量增长量/干体质量×100%)将患者分为﹤5%为A组(99例),≥5%为B组(38例),观察体质量增长对MHD患者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137例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其年龄、性别、每周透析时数和近半年的急性透析次数无关(P0.05),与血液透析龄、每日尿量、每次透析脱水量、体重指数(BMI)、β2微球蛋白、血磷、是否食盐摄入及是否家庭成员不同饮食有关(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减少每次透析脱水量,可减少血液透析容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每日摄入的食盐进行量化,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减少透析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和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血压达标率。方法对177例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疗干预。结果合并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其中68例血压未达标(>140/90mmHg)。血压未达标患者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较血压达标患者高,分别为(6.18±1.83)%和(5.1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进行医疗护理干预2个月后,血压未达标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较干预前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结论对透析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有助于患者控制体质量增长,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患者进行水和盐控制的健康教育又是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果水、盐控制得当,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控制达标,可有效降低透析高血压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应用临床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控制水和盐的摄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强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MHD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液体摄入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液体摄入依从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强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不适症状处理、强化患者自我管理、心理干预等)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情况,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拉近护患距离,优化医护患关系,激发护士对专科业务发展的激情,更容易感受职业荣誉感。  相似文献   

17.
分析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青光眼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欠充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眼底出血及贫血、高血压和低血压等。护理对策为充分透析并控制体重,重视病情观察,合理应用抗凝剂,补充营养,严格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加强健康教育。11例患者视力恢复至4.7~4.9,随访1~5年病情稳定未复发;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因同时并发白内障行右眼球摘除术,左眼未并发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包丽媛  嵇晓娇  唐诗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70-1071
目的提高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自我护理的能力及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01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2例患者透析间期实施规范、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比较,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内瘘闭合发生率降低,透析阀期体质量增加符合要求的比例明显上升,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如心衰、低血压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间期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落实系统性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血透患者水分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5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3次/周)的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多媒体健康教育前为对照组,多媒体健康教育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多媒体健康教育前和后的健康宣教知识考核评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情况及透析间期出现并发症的例数等控水指标。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多媒体健康教育后,对透析间期水分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能提高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能有效控制水分,减少透析间期因水分摄入过多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周素素  羊木英  游群芳 《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34-1036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季节性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5例血液透析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容量控制的教育、指导患者家庭监控血压和遵医嘱合理调整降压药。收集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夏(6~8月)、冬(12~2月)两季透析前血压,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干体质量及降压药限定日剂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45例血液透析患者较干预前透析前血压夏季有增高、冬季有降低,达到或接近于目标血压(140~160/70~90mmHg);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接近目标值(干体质量的3%)、干体质量及限定日剂量随季节改变而变化。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季节性血压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